APP下载

共鸣性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及机制分析

2016-03-02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青岛6606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

胡 鑫(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 青岛 66061)



共鸣性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及机制分析

胡 鑫
(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 青岛 66061)

摘 要:2016年春节期间,一则“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新闻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起广大网友热评。一时间,有关此事的消息、评论在各大网站与公众账号中流传,事件不断发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表示,网信办一直密切关注此事,并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查工作。据调查,这是一则假消息,内容与网上互峙都属虚构。本案例是网络谣言发展下的又一典型,与其他网络谣言的特殊性不同的是,共鸣性是这起谣言传播的特点。本文以“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分析共鸣性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及机制。

关键词:上海女孩;江西农村;网络谣言;共鸣性

网络谣言自互联网逐渐普及就愈演愈烈,从最初的靠网络自觉,到现在打击网络谣言的法规越来越健全以及处罚力度不断加大,说明在此过程中网络谣言泛滥成灾。网络谣言不但流传速度快,而且传播范围随着互动平台的增多不断扩大。而不同于其他比较有名的“范跑跑”、“干露露”事件,“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更具有共鸣性,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差距等现实问题,所以引起了网络热评。

一、“上海女”共鸣性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

(一)发布时间的特殊性

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发行商,在选择播放、发行时间时都会考虑“黄金时期”,在受众有时间观看时抢夺更高的收视率,谋求更多的受众,扩大传播范围。正如2011年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一时间“海水污染,盐厂污染”的谣言依托微博等互动平台迅速传播,食用盐遭到民众疯抢。这起网络谣言由于发布时间在核泄漏的恐慌时期,很多人信以为真。而“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发布时机恰为春节期间。春节期间是许多人一年中的闲散期,在时间上有充足的条件,并且春节期间是很多未婚青年带女朋友回家的绝佳时期,相关话题带来讨论的热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互动平台社交便捷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论坛等为主的方便快捷的互动平台广受欢迎,很多新闻报料都是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这种不收取任何费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优点使其成为网络谣言扩散的途径。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接收后又可以作为发布者再次在自己的社交圈传播。

据查证,发布信息的并不是所谓的“上海女”,而是一个江苏网民。因过年期间与爱人发生矛盾,自己留在家中没有回老家,因而在上海一论坛上发布假帖以发泄情绪。而一位自称他男友的网上言论回复更让网友们信以为真。社交媒体由于注册不受限制,把关人作用不明显,可以随意登录账号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滋生许多网络谣言。而“上海女”事件由于发布者和吧友们不断互动,加上回家过程、照片更新、返途情况的一系列看似真实情况的发布更使事情的传播进一步扩大。大数据时代,时空界限都被打破。动动手复制、粘贴就可以让浏览、转发、评论的热度呈几何倍增长。这种传播方式,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使网络谣言不断被“添油加醋”无限次转发。

(三)共鸣性强

中国城乡差距一直很大,自然也影响着谈婚论嫁。门当户对成了很多适龄青年谈恋爱的潜在条件。农村走出去的青年被尴尬地称作“凤凰男”,这种与城市女的结合一般要克服很多城乡差异。此次事件中,发布者通过描述回农村老家的路、农村特色的饭菜和她“观察”到的特色地域文化,不但引起了农村地区网民对“家”的共鸣,很多城市媳妇也对此发表了看法。网民们各抒己见,“江西男”和“上海女”各有批评与支持的队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这种背景下,此类城乡话题一定会催生很多共鸣性的地区差异话题。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不同的网民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女孩网上称自己是上海人,又将激辩的矛头引向了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抗。众所周知,上海一直是地区对比的标志城市,江西农村又是农村形象的一个代表,这么多共鸣性因素相加后,“上海女”的网络谣言事件传播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了。

二、“上海女”共鸣性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一)传播主体“加信”

主流媒体一直是公众比较信任的信息发布平台,传播信息公正、准确。纸媒的电子版是网络媒体中比较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如果此类平台未经确认发布假消息,经过再次加工、传播,那么舆论力度更大,网络谣言也就流传更广。在“上海女”事件中,《华西都市报》、《乐清日报》等相关媒体纷纷发表《女孩跟男友回江西农村过年 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的报道,作为二次传播主体“加信”了事件的真实性,使本来存有质疑的网民相信此网络谣言。

门户网站在传播信息中追求第一时间发布,其新闻可能存在一定虚假性,况且如此有吸引力、易产生共鸣的新闻必然是各大门户网站抢夺的重点。网易等门户新闻网站发表“上海女”事件等有关新闻,作为传播主体,在“加信”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它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传播形式多样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无法想象。除了报纸电子版与门户网站,信息发酵地方最多的为社交媒体、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互动平台,一些网民无意间的传播也让他们成为谣言链中的一员。《有点想分手了……》这个帖子本是发在上海某网站论坛的,并在论坛迅速发酵,其后经由微博、微信、贴吧传播,使消息迅速扩散,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网络谣言散播模式。

(三)衍生传播方法

新闻评论、公众账号评论无疑是这场共鸣性网络谣言的主力支持者,除了转发者本身的转发评论,附带观点的转发更会激起网民评论的欲望。微信公众平台以其能发布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互动被广大网友所接受。“上海女”事件不但有对原事件的叙述,还引起了众多媒体、公众账号的评论。公众号“狮子星座”在2016年2月11日发表推文《第一顿饭就分手的上海女孩和乡村的真相》,在短时间阅读量众多,人民日报的时评也随之而来。这些衍生的传播方法,不但让这个共鸣性的网络谣言传播更广,也通过发布评论引发新的讨论潮。

三、结语

无论是共鸣性网络谣言还是其他具有突出性、特殊性的网络谣言,我们都应坚决制止此类谣言的传播,以净化网络环境。网民的猎奇心理以及在不确定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的随意转发,给网络谣言提供了充足的扩散空间。除了有关政府的严厉打击、网络平台的自觉维护外,网民们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度和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也是制止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明周.刘明周:网络谣言的特点与防范[J] .红旗文稿,2014(17):40.

[2] 程曼丽.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机制分析[J] .新闻与写作,2013(10):91-92.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059-01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
多层面相上网络谣言的悖论特性及长效治理
网络谣言之刑法研究与完善
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探析
微信公众平台传谣的民事侵权责任探析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网络谣言治理亟需“四位一体”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