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高考体育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6-03-02王力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
王力(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
对学校高考体育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
王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考体制的改革,体育专业课考试的改革也在不断更新、改进。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我校体育训练工作的大计出发,以科学训练的原则为指导,经过教研组几位教师的反复讨论研究,以及对专业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广泛征集,我们认为,在学校体育训练工作中实施“学生依据专业意向和情感选择教师”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我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形成长期有效的竞争机制
1.教师之间的竞争
在以往的训练工作中,实行的是由固定教师对固定年级的学生进行训练的“大锅饭”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所有学生都由固定教师负责训练,缺少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中与其他教师的比对和竞争,往往会让教师形成一种“成绩好也是我的,成绩不好也是我的,反正没有人和我比较”的心理,会让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惰性,缺乏努力改进训练方法的动力,从而影响高考成绩的提高。
2.学生之间的竞争
(1)队内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和互相竞争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技能掌握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高年级学生由于技能掌握水平普遍较好,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起到帮助和带动作用;而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低年级学生往往会更加刻苦地进行训练,力争赶超高年级学生。同时,高年级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感受到压力,也会更加努力训练,力争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这样,就会在队内形成一个互帮互带、相互竞争的良好训练氛围。
(2)训练队之间的竞争
在以往的训练中,由固定教师对固定年级的学生进行训练。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训练水平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在训练队之间,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在新的模式之下,不同的训练队由不同年级的学生构成。由于训练方法和训练刻苦程度的差异,不同训练队的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成绩就会产生差异。这样,在不同的训练队之间就会形成竞争。例如,我们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会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在新的训练模式下,可以尝试在测试过程中,将不同训练队的同年级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测试。这种测试,可以看作是一个简化版的运动会,既有利于检验训练成果,又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个体之间的训练水平差异;这种竞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加比赛经验。这种新的训练模式产生的竞争氛围,将会对不同训练队的同年级学生的训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预防高年级学生的流失
在历年考入高校的学生中,补习生往往占据一定比例,历年来都存在我校毕业生流入其他学校补习的情况,这对我们的训练工作来说,实质上是一种损失。而采取这种训练模式,将会有效地预防学生流失情况的出现。这种新的训练模式在情感、训练方式的适应、对本校教师的了解和选择等方面都能有效防止补习生的流失。
三、便于学生专项的选择
体育专业高考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专项技术和基本身体素质,这两项的比重各占百分之五十。相对于全省其他地区来说,我区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处于一定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专项的选择和训练对我校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在以往的训练工作中,我们往往到高三时才为学生确定专项,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会对学生专项技术的训练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学生对专项技术的熟练掌握,从而影响高考成绩。在新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提前对专项进行选择和确定,进行系统专业的训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又有利于对训练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四、便于学校对优秀体育学生的招收
新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对招生工作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开掘更多渠道扩大我校的招生范围,更有利于我校招收到更多的优秀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五、有利于减小高考风险
在旧的模式之下,由固定教师负责整个年级的训练工作。虽然教师在训练中能够做到对学生负责,积极刻苦地进行训练,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例如:自己的专业特长、其他因素的干扰、个别学生对训练方法的不适应和一名教师需要兼顾多种专项的训练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会影响学生训练成绩的提高和高考的发挥。在新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和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增进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绩的增长。另一方面,新的模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自己擅长的专业教学和研究当中,更快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新的模式也可以减小一名教师可能产生的由于训练不当而引起的高考失误概率。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模式,虽然经过组内几位教师的讨论,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但是我认为这种模式会对我校今后体育训练工作的长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训练模式既可以促进教师对训练方法的探究和改进,又能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是适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的一种训练模式。
·编辑乔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