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DI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以青岛李沧路小学为例
2016-03-02毕元敏孙科宇
■毕元敏 孙科宇
小学DI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以青岛李沧路小学为例
■毕元敏 孙科宇
青岛李沧路小学始建于1907年,是李沧区仅有的几所百年老校之一。因为“老”,故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淳朴善良、治学严谨,一代代教师挑灯为学生批改作业,加班为学生辅导功课,成就了李沧路小学重责任、敢拼搏的学校文化。因此,李沧路小学一直以来在李沧区综合评比中总是独占鳌头。但在荣誉光环的背后,学校觉察出一种隐忧,那就是在教师中暗藏着一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尤其是伴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们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恨不得把全部知识塞给学生,唯恐学生在考试中有一丝闪失。学生也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凡是老师教的就牢牢记住。在师生的努力拼搏中,我们发现,师生已经被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绑架,真正意义的教育正在隐没,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发展被教师遗忘在角落里。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以DI课程为突破口,逐渐走出一条从以课程推动学校整体变革的发展道路。
一、开发DI课程的缘起
李沧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启蒙心性、养正德行”。这是因为,我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小学阶段的教育属启蒙教育,其价值应当定位于在唤醒学生善良天性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思考,让学生在内心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变得思维灵活、深刻,为形成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奠基。为此,学校确定了“让学生成为‘善思、明辨、敏健、博雅’,适应未来生存的现代小公民”的育人目标。希望通过六年学习,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涵养学生品德之花,让学生会思考、善创新、明事理、懂包容、身心两健。但是在“应试教育”洪流的裹挟下,我们越来越偏离自己初衷。
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学校开始拥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利,我们开始思索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来贯彻办学理念,完成育人目标。学校先后开发了奥数、文学诵读、智慧英语等十几门课程。然而,这些课程并没有带来学校面貌的真正变化,校本课程成为了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的提优课。由此,我们意识到,改变教师已经刻板化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必须重塑课程文化,给教师一种全新的课程冲击,让教师在行动中逐渐改变观念、变革行为。
“DI”是英文“DestinationImagiNation”的缩写,原意是“目的地想象”,寓意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门课程在美国已经开展了近30年。DI课程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团队合作创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一个人有创意思维对团队整体并不大。DI课程的这些特征恰恰指向了李沧路小学日渐显现出的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思维的短板。同时,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与教师们熟悉的课堂教学完全不同,开发与实施DI课程或许能够改变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从而改变学校整体的教育生态。因此,在反复研究之后,学校决定开发并实施DI课程,开始了近10年的探索之旅。
二、分步推进DI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以兴趣小组为形态的DI课程雏形。学校DI课程破冰之举始于2002年,以组织学生参加航海航空建筑模型比赛为主要内容,课程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实施。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兴趣小组。但一个星期后只来了9个调皮的男生,成绩好的学生担心影响学习而无人报名。尽管如此,教师们仍然全力以赴带好这批孩子。经过2个月系统的训练,这些学生发生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不仅在当年举行的省比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而且在日常学习中也进步明显。班主任纷纷反馈:原来调皮的孩子,现在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动脑思考。
学生的转变引起了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群调皮鬼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学校决定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学校先后成立了航模小组、七巧板小组、四驱车小组、魔方小组等十几个科技兴趣小组,并拟定每个小组的培训主题,定期更换主题。到2012年,全校已经有200余学生参加了科技兴趣小组。
此阶段的DI课程目标主要定位于参加比赛,同时兼顾激发学生的学业学习兴趣,学习主题一般根据比赛内容来设计。例如,如果近期有七巧板比赛,七巧板小组就会加强练习,比赛内容就是训练内容,训练的目的单一且有针对性。
(二)以“科技坊”校本课程为形式的DI课程。2012年,在总结多年科技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开始开发“科技坊”校本课程。首先,学校拟定了“科技坊”校本课程的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思考、收获自信。然后组织力量以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为标准,对原来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进行筛选,遴选出适合的课程内容。最后,制定初级的学生发展评价量表,评价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创新、小组合作等方的发展。
课程以社团活动方式实施,主要包含了语言即兴类、动手实践类,课程采用选修与必修结合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实施。语言即兴类为必修课,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现场应变。每个年级一位老师,每天中午12:40-1:20对一个班级进行授课,一周轮换一次。动手实践类为选修课,主要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每周五下午2:20-3:20,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每学期初学生自愿报名,每个层级限定人员40人。一个学期结束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合格者即可升入高一层次学习,不合格者则继续在现课程班级学习。
经过2年的学习,学生的变化显著。他们变得善于观察、思维缜密、逻辑严谨,个性也变得更加自信。2012年,两位学生发明创造的深井救援器、船型蒸鱼锅,分别获得青岛市第27届科技创新发明一等奖和山东省第27届科技创新发明二等奖的好成绩。
如果说兴趣小组阶段的DI课程关注的是技能,是比赛,那么,在校本课程阶段的DI课程,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的发展,课程内容也从点状训练开始转向系统的思维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群体的关注点也开始变化,分数以外的能力开始进入教师的视野。这为我们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DI课程思维引导下的学校课程整体变革。首先,完善DI课程框架。2014年,学校根据目的地想象的要求,整合美术、语文、科学、体育、音乐等学科,开发学校的DI课程,构建DI课程框架体系。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动手实践能力,涉及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四方面。目前已开发出《即兴思维》《巧手搭建》《想方设法》三门课程。这三门DI课程都是以创意解决问题的方式训练思维,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即兴思维》突出创意、逻辑、表演,侧重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为主,进行剧本编排、文学创作、语言逻辑训练,旨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巧手搭建》突出动手、创造,侧重于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科学学科、美术学科、体育学科教师为主,进行方案设计、绘制背景等训练,旨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想方设法》突出思维、动手结合,侧重于语言和动作的配合,以音乐学科、科学学科为主,进行思维构建、思维逻辑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每周五下午是学校的DI课程时间,同一门课程的不同主题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在每个学期初,学科教师根据三门课程框架分别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开设课程,学生选择不同主题进行走班学习。为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涉及学生思维、艺术素养等基础性和共性的主题,则是学生不动,由相关教师走班。这种让不同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的方式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交流的向度,在校园里生成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合作文化。
为了增强DI课程的实施效果,学校把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都办成DI课程的展示会。例如,“读书节”的课本剧表演,各班组成参赛队伍,题目现场抽取,规定时间内现场表演。学生抽到题目后要在3-7分钟内,运用思维方法分析题目,研究解决方案,利用现场材料,设计道具、服装,编排台词,分配任务,完成表演。这种展示其实是对学生思维逻辑、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考量。
其次,变革日常教学,突出思维训练。一是在日常教学中增加课前5分钟“思维即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从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进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此,学校从三至六年级开设课前5分钟“思维即训”。三年级重点是: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逐渐进行训练;四年级是对学生从探索问题的方向进行聚合思维和发展思维训练;五年级是思维的创造性纬度进行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六年级则是从思维的目的维度进行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和决策性思维的训练。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学科教师根据DI课程中与本学科的核心要素而自行确定的。二是课堂教学中突出思维培养。鼓励教师挖掘学科内容中的思维要素,并按照方向、问题、创造性、目的维度四个层次进行思维训练。
最后,变革学生发展评价。DI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创新思维、团队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的展现不是通过考试能够完全评价出来。为此,学校变革学生发展评价方式。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家长、学生、同伴、教师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者。二是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制定不同年级的过程性评价观察量表,对主动性、协作性、创造性、结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评价,每一学年一张表格,由学生、家长、老师、同伴分别对其在这一年中的发展性变化给予评价。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评价,对比分析总结后即是学生毕业总评价。这样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学习和完善展现出明晰的发展路径,也为教师总结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全员参与、各学科联动的DI课程开发与实施方式带来了学校教风的整体变化,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思维的风气在悄然改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DI课程带来了什么
学校DI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从“我们改变”到“改变我们”的过程,DI课程也从“兴趣爱好”到“特色社团”再到“学校特色”。反思这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收获了许多,不仅学生变得会思考、善创新、明事理、懂包容,教师也变得会学习、会合作。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获得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DI全国模范学校、全国创新名校、全国智慧校园等。在这期间,学生获奖更是无数。
目前,DI课程思维引领下的课程整合已经实施两年了。在实施的过程中,去掉课程自身方面的问题,我们发现,教师们有从“分数狂人”走向“能力狂人”的倾向。教育要培养的是完整的人,健康、德行、智慧,缺一不可。深入挖掘DI课程中的教育要素,构建一个能真正落实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
青岛李沧路小学,山东青岛 266100)(责任编辑:高 原 丁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