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2016-03-02袁海澜牟晓东
■袁海澜 牟晓东
“多彩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袁海澜 牟晓东
一、问题的提出
李沧区位于青岛市区北部,辖区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是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近年来,李沧区正处在由城乡接合部向城市核心区嬗变的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新市民大量涌入,随迁子女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体差异较大。这不仅给李沧区“多彩教育”设施的承载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何为开展区域“多彩教育”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一个现代化环境成为了李沧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在实施教育现代的进程中,李沧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加快区域教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性。李沧区开启了“以教育信息化促教育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环境建设之路。
二、主要内容及实施措施
李沧区一直把借助“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按照“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用起来、管起来、有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究装备的“个性化”、“特色化”、“现代化”配备,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坚持顶层设计,区域架构与学校探索相结合
1.做好区域整体规划。先后印发了《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设立教育信息化培训专项资金、制定具体培训目标、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工作纳入考核范围,确定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全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方向。成立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校发展共同体,定期研究、部署和调度有关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面上统筹、指导有力、落地生效。
2.鼓励学校先行先试。确定了9所信息化建设应用试点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先行实践探索。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高教师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跟不上就会影响发展。注重给老师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领域主动探索,快速成才。
(二)坚持投入保障,标准配备与个性设置相结合
在区域教育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新的重要引擎。按照“完善顶层设计、配备适度超前、区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实施信息化环境建设。
1.在全区层面,加强网络环境和云平台建设。搭建了万兆骨干外网,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均光纤接入,所有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班班通”“人人通”为学生和教师构建起教学、教研、学习的网络支持与服务环境。同时,集中了教学工具、学科题库和微课等内容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区100%的教师和学生均开通了“人人通”账户,为全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和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了良好的环境。
2.在学校层面,坚持标准化配备与个性化设置并举。为推动区域信息化整体发展,李沧区坚持“新校一步到位,旧校同步建设”的工作思路,全区中小学所有教室和专用处室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每校配备至少一间全自动录播教室和“电子书包”教室,区内搭建视频交互、数据共享平台,全区数据沟通无障碍。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所学校发展特色和规划,分别配置了3D创客体验馆、云数字星球、云图书馆、机器人智慧空间等一系列个性化设施和场所。师生在校园内处处感受到信息化的气息,时时拥有信息化的体验。
(三)坚持培训先行,点上突破与面上普及相结合
1.注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决定了教育信息化是否能真正落地、快速衔接和高度融合。每年组织1次校长赴北大、东北师大等高校进行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赴上海等地跟岗学习,增强校长在新形势下推进信息化的使命感、紧迫感,明确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路径。
2.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种子团队。我们把教研员、学科骨干及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重点,交任务,压担子,示范引领。集中组织外出参加各种高端研修,同时,充分发挥40个区校两级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各主持人带领成员加强信息化优化学科教学研究,使他们首先成为信息化应用的行家里手。
3.让信息技能成为每名教师的基本功。近年来,有50多位专家来李沧指导、授课,全区层面和各校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达到了350余场次。发挥种子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分片区进入各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第一轮系统的扫盲培训。教研、科研、培训、电教四部门联动,深入教学一线,根据实际问题和需求实施再一轮有针对性的培训。借力“国培计划”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国内知名信息化应用研究优质学校互派教师,交流研讨。通过学校全面检测和教体局抽测等方式,使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信息化的基本应用。
(四)坚持科研引领,信息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1.课题引领,明确研究方向。2012年,李沧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分别被中央电教馆、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山东省教科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和实践融合的过程。邀请多位专家成立“教育信息化发展专家组”,为课题研究指引方向。区域内成立多个“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协作体”,加强研讨、协同推进,指导日常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落地生效。
2.借力国培,深化研修内容。近三年,李沧区均参加了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的试点,有两年研修专题都是“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这为开展全员系统培训和应用提供了难得的资源。借力“国培”,教师随时在网上向专家请教,与同行共同研讨、分享、成长。在研修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案例和微课,为信息化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
3.搭建平台,助力教师成长。与北京、上海等市的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建立协作关系,派出教师跟岗学习。每年组织课件制作和优质课比赛,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赛,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同台竞技、交流研讨。自2012年开始,李沧区每年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比赛活动”,累计有200多位教师获奖。
(五)坚持应用为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1.信息化使教研更加广泛深入。各学校打破校际界限,在网上开展联合教研,使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按需教研、适时教研成为新常态。借助图片、声音、视频和教学工具软件,教研质量大大提高。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教研管理系统,使教研活动的组织、任务分配、问题诊断等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2.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角色。专业资源和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各学校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作为重点,各教研组加大集备力度,不断提高教师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能力,优化教学环境。通过优质课评比、示范课观摩、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大教师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分寸,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和在教学中的角色。
3.信息化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信息化给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带来深刻变革。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网络直播课堂,优秀教师已不再专属某一个学校;微课、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传统模式,使课堂更加高效;实景展现,学科工具软件的使用,拓展了课堂空间。这些都让课堂变得精彩生动、多元高效。
(六)坚持全员参与,多项成绩印证信息化应用成果
以调研为前提,以课题为引领,以技术为基础,以应用为抓手,李沧区为教师们提供更方便的教学研究平台,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增加更丰富的体验,让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样的环境下,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4年10月,李沧区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四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李沧区教体局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2015年5月,李沧区承办了全国“2015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在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大会期间承担的工作获市政府表彰,铜川路小学也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有关论坛中做了经验交流。
2015年12月,在由教育部召开的“2015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作为7个优秀案例之一作经验介绍。李沧区教体局局长韩川德以“注重应用,深度融合”为题,向全体与会人员介绍了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全国各地参会人员的关注和认同。
2016年6月,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期间,李沧区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介绍和区内五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经验介绍在青岛馆做展示。同时,来自2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顶尖教育信息化专家来到李沧区铜川路小学,参观了学校的信息化特色处室。
三、问题和思考
信息化已经给李沧教育带来明显变化,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如教师使用理念仍需转变,设备功能发挥不全;对于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部分教师对还抱有畏难情绪,不愿意抛弃常年累积的工作惯性;教学过程与教学技术结合不连贯,技术游离于课程设计之外,使用信息化教学并不是从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认知习惯出发,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相分离;部分家长、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理解不够,认为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方式改变甚少,期望低导致要求低,看不懂导致不敢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这样的大好时机下,结合区域特点,李沧区将继续更加深入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完善优化全区“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丰富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资源,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以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
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青岛 266100)(责任编辑:高 原 赵燕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