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下中专英语教育应找寻的道路
2016-03-02李桂艳
李桂艳
(辽宁省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图像时代下中专英语教育应找寻的道路
李桂艳
(辽宁省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目前,随着社会逐渐步入图像时代,使得中专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然而,无论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还是在英语课程结构上,中专院校如今的英语教学都无法顺利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和要求。所以,必须对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这是社会及教育界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对中专英语教学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在如今图像时代的影响下中专英语教学必须改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
图像时代;多媒体技术;中专英语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图像开始逐渐取代文字,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开始由主导外部社会向教育内部延伸,给教育和教育工作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的思维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图像这种比较直观、思维方式比较容易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中专英语教学必须做出改变,以减少其不良影响。
一、当前环境下中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专英语教学,从不同角度来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国家对中专教育重视不足,教学基础差。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中专教育没有被重视和发展,很多学校的教学基础资源相对缺乏,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创新,一直是循规蹈矩地按照传统模式授课。(2)沿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专院校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沿用的还是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同时也与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冲突。(3)中专教学的方式方法单一、枯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还是原来的黑板、粉笔及录音机的“完美”组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枯燥,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在各个学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使用,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却未享受到此带来的益处,还是处于应试教学的魔咒中,英语这种语言性的学科在应用和实际交际上更是没有机会展现。
二、中专英语教学顺应图像时代的几项措施
1.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由于图像已经开始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于是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掌握,以便对繁多、杂乱的图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取舍,并且在教育观、教育方式和手段上也要有所发展改变,以适应图像时代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对各类图像资料研究分析,找出其潜在的教育教学价值,使其正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英语花的图像资料,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尚广告、流行电影、最新动漫等,以此来促进英语学习,使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顺利适应图像思维。
2.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接近现实
在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图像内容以合理、科学的方式融入课堂中,缩短英语教学课堂与时代之间的距离,改变其脱离时代的现象,使抽象的语言知识以更加有趣、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带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等的多重体验,图像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被更好地突出来,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3.多媒体教学的科学、合理的使用
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已经无法满足中专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改变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将动画、图像和声音通过多媒体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并且,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增加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这是在传统教学中所达不到的。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不需要大批量的板书,只需要教师将相关内容编入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中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很好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也不需要埋头记笔记,利用视听效果便能加深记忆。这种方式有效地节省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更多讨论和提问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信息,并获得更多实践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掌握好这个度,应用太多会影响正常教学以及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应用太少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总之,为了在中专院校中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教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改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正确面对图像时代的影响,利用其优势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改变中专英语教学中现存的弊端。
张丽娜.浅论多媒体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优势[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