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采写如何适应新形势

2016-03-02于在翔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闻采写新变化时效性

于在翔

(烟台晚报,山东 烟台 264000)



新闻采写如何适应新形势

于在翔

(烟台晚报,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新闻采写要适应新形势受众的要求,必须注意挖掘新闻点,语言活泼、题材新颖、观点独特。稿件做到主题鲜明、人物丰满、余味无穷才能抓住读者,提高媒体影响力。

关键词:新闻采写;时效性;新变化;语言生动活泼

眼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进入快阅读、轻阅读时代,很多受众看报纸多是看一下标题,翻阅浏览一下各版面主要的标题内容,遇到好一点的文章就粗略浏览一下,一般的泛泛之言就一翻而过,只有遇到真正具备有效信息的新闻,才会细细阅读。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记者具备深厚的采写技巧,紧跟新形势,将新闻稿件精雕细琢,稿件做到主题鲜明、人物丰满、余味无穷才能抓住读者,提高媒体影响力。

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在采访时,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善于抓住事件、人物的特点,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予以报道。

一、从“工作稿”中提炼黄金

报道党和政府的工作动态,是报纸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媒体继续肩负的重任。如何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将工作动态进行精加工,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一些工作性消息不受欢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选材着眼于工作方面,新闻特点难以体现;另一方面,是它的写作形式上采取了类似工作汇报的写法,语言不够活泼轻松。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下,这样的稿件确实不受欢迎。

其实,“工作稿”中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很多百姓关心的问题在“工作稿”中都会涉及,是极具含金量的有效信息,只不过由于公文写作的方式,将这些含金量极高的信息隐没了。记者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些高度综合、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老百姓最关切的话题。同时,用轻松活泼的新闻语言重新整合,这样就会采写出受读者欢迎的好新闻。

具体来说,一是要“以小见大”,画龙点睛。工作稿涵盖的内容宽泛,说法笼统,一些具体的措施、政策不讲透、不写明。记者的任务就是要从中找到“金子”,以此为新闻切入点进行采写,不要怕漏掉一些信息,只要抓住了新闻,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就是一篇成功的新闻稿。二是要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工作稿”铺垫、陈述的东西比较多,“穿靴戴帽”的无效信息多,有效信息反而一提而过。记者在采用这方面信息时,一定要剔除老生常谈的语句,抓住本质的东西,写出简短新鲜的新闻稿件。

二、新闻采写要抓住“新”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时代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丰富。在新形势下,受众追求“新”的心态不但没变,反而更加强烈。老生常谈的内容肯定不会得到受众的欢迎,刊登这样的信息也会影响报纸的公信力。

哪样的信息是“新”呢?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如何做到“新”呢?

(一)时效性强的信息是“新”

同一件事,时效性越强越新鲜,新闻价值也越高。如果一件事情过去几天、一周甚至一个月了,再有影响力,其新闻价值也大打折扣。所以,记者在撰写稿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闻发生的时间点。如果新闻非常重要但发生的时间点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就需要想办法弥补。例如,联系当事人或者信息源,核对一下该事件是否有最新的动态,通过这种方式拉近时间点,提高新闻性。

(二)事件出现了新变化是“新”

一件事情的发生,常常有一个延续时间比较长的过程。新闻除了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报道出来以外,其后续的发展、演变都可以继续追踪报道,每一次的变化、每一个进展,都是“新”,都可以作为最新的动态进行采写报道。

例如,一个重大决策,涉及民生类的话题,在政策出台之初,这是“新”。政策出台后,有关方面的执行、落实情况,也是“新”。政策落实后,老百姓的反应,也是“新”。有时候抓住一个重大事件,其后的新闻报道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三)人物的新变化是“新”

记者采写的稿件常常会写一些人物报道,人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天天有变化。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其一举一动都是很多人关注的热点。记者要密切注意这样的人物,经常保持联系,就会采写出大量新闻稿件。

三、抓住采访中的“灵光一闪”

由于职业特点的原因,记者在与人交谈时,常常会出现“灵光一闪”或“奇思妙想”之类的问题。在采访中,不经意间就会冒出一个新点子、新创意。

“灵光一闪”并不难,难的是记者能够及时抓住这个新念头,把“灵光”变成新闻采访的切入点,及时补充采访材料,紧紧抓住这个新动向,深入挖掘,常常会挖到“新闻富矿”。

要做到“灵感一闪”,除了要求记者有扎实的采访功底外,还要求记者紧跟新形势,能够及时把握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热点领域,才能在采访中出现“灵光一闪”的念头,将新闻写得有新意、有看头。

四、注意语言生动活泼

当代社会,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抓住读者,在传媒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努力使新闻稿件的语言生动活泼。

在“全民记者”的新形势下,受众对于各类新闻有了充分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不再被动接收信息。因此,只有新闻语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感染力,不再是大而空的官话、套话,受众才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亲切之感,新闻报道的传播力才会大大提高。

要做到这一点,新闻语言在规范的情况下要有自己的特色。每份报纸都有特定的读者群,很多都市报都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语言就要注意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适当采用一些读者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语言,使自己的报道更接地气,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外,也可以适当采用网络用语,有条件地选择使用网络热词。

参考文献:

[1]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56.

[2] 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43.

[3] 陈力丹,周俊,陈俊妮,刘宁洁.中国新闻职业规范蓝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36

[4] 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M].新华出版社,2003:28.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266-01

猜你喜欢

新闻采写新变化时效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新媒体视阈下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
亚投行成立与国际关系局势新变化
增强基层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