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藏族题材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中的符号表达

2016-03-02赵倩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符号符号学

赵倩楠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论藏族题材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中的符号表达

赵倩楠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研究在近些年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特别是藏族题材电影的研究。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分别从身份、物件、文化三个方面,对藏族题材影片《静静的嘛呢石》进行分析。

关键词:符号学;《静静的嘛呢石》;身份符号;物件符号;文化符号

一、《静静的嘛呢石》简介

《静静的嘛呢石》是中国第一部由藏族的导演、编剧、语言、藏族群众表演完成的藏族题材电影。该电影用纪实的手法,以小喇嘛大年三十回家到初三下午回到寺庙为时间线,客观地记录了发生在小喇嘛身上的事情。电影节奏缓慢,基调平实,用纪实手法还原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二、《静静的嘛呢石》中的符号表达

“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特殊符号。电影符号学也被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来进行研究的学科。在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中,导演也选用了一些特殊的符号进行表征,可以将其中的影像符号划分为身份符号、物件符号、文化符号等。

(一)身份符号

霍尔在《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一文中,将“文化身份”划分为至少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一种立场是把“文化身份”定义为一种共有的文化,“一个真正的自我,”藏身于许多其他的、更加肤浅或人为地强加的“自我”之中,共享一种历史上祖先也共享的这种“自我”。按照这个定义,我们的文化身份反映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在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中,小活佛的身份就是藏族文化中一种共有的、反映民族共识的文化身份。小活佛自小便冠上活佛的身份,他受到民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也要承担一些普通人不必承担的责任。小活佛作为一种身份符号,传递的是一种民族信仰和民族共有的文化符码。也是这样一种身份符码一直在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秩序和精神世界。但是,文化身份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涉及霍尔对“身份”的一个阐释。霍尔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身份看作已经完成的、然后由新的文化加以再现的事实,而应该把身份视作一种“生产”,它永不完结,永远处于过程之中,而且总是在内部而非外部构成的再现。霍尔认为,从文化身份的第二种观点来看,文化身份是一种“存在”又是“变化”的问题。在影片中,小活佛表面上在做着一个活佛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内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该电影用观看《西游记》来体现小活佛的内心复杂化和褪去活佛身份符号后的一个孩童对自由的渴望。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戏:小喇嘛奔跑在寺庙和小活佛家之间,为他们传递《西游记》的碟片,小喇嘛不停地来回奔跑,一边是象征现代化和自由化的《西游记》,一边是自身承载的身份责任,这一段来回地奔跑就像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徘徊与融合。客人来了,小活佛要停止观看《西游记》,开始行使活佛的职责。身份还是那个身份,但是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身份符码也在潜移默化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二)物件符号

物件符号,即通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或者人们意识形态中属于少数民族归属的特殊物件。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名称便将一种特殊的物件符合展现出来。嘛呢石是一种在藏区刻有经文或者佛像的石头,是一种带有祈愿含义的石头。嘛呢石在藏区随处可见,对于当地的人民来说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外族人来说,嘛呢石是一种新奇的事物,人们会想要去认识它、了解它。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嘛呢石便作为一种符号被人们进行表征。嘛呢石作为一个石头原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对于藏区人民来说,嘛呢石是祈福的符号,而导演企图通过嘛呢石本身的静默品质以及悄无声息的细微变化,来向藏区以外的人民传达藏区日常传统而平静生活之下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表现藏区人民默默生活的质朴品质以及在朴实生活之下折射出的信仰与执着。影片中的物件符号还在多处使用,如小喇嘛的孙悟空面具、藏区老人们手上不停转动的转经筒、老喇嘛心爱的收音机、小喇嘛哥哥骑着的摩托车等等都在影片当中作为不同的符号进行着意义的表征。

(三)文化符号

藏族文化以其多样性和神秘感历来被大众所关注。《智美更登》是藏族的一出古老的藏戏。在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中,《智美更登》分别以三种形式出现,讲述的是王子为了解救他人,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来让他人复明,最终感动了神灵而使王子复明的故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智美更登》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藏民对其的喜爱,体现出藏民对该戏所传递出的精神的认同。同时,这部藏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递出藏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风貌和人文品格。如果说《智美更登》是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影片中《西游记》的出现,则是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了无意识的碰撞。在《智美更登》正式演出时,小喇嘛和兄弟们却跑去看电影,而爷爷说:“这么好看的戏你们竟然不看,去看什么电影。”电影用对比的手法,将《智美更登》和《西游记》分别作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符号来对比,体现出在平静的藏民生活下,由于现代化的普及给藏区所带来的影响。社会在变迁中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和融合,而对文化符号象征意义的表征,可以让我们感悟到文化力量的强大。

《静静的嘛呢石》作为一部纪实类藏族题材电影,用最平实的方式记录生活。一个民族的文化用影视艺术作品来展现,不仅可以传递民族文化,更多的是可以从一段影像、一个细节、一个瞬间中感受到某种符号的特殊表达,这对一个民族的研究来说,有很强的表征价值。

参考文献:

[1] 小次央.当代涉藏电影中的文化身份表征——《喜玛拉稚》、《静静的嘛呢石》浅析[J].影视评论,2008(03):59-66.

[2]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2-228.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226-01

作者简介:赵倩楠(1991—),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文化符号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