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6-03-02黎巧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组织部门网络舆情对策

黎巧贤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对策分析

黎巧贤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上的公开化和自由化的环境下,一些网络问题过度发展后形成网络舆情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因而加强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监督成为网络管理者、组织部门工作的重点。鉴于此,本文从网络舆情问题定义、特点和舆情处理的挑战入手,分析我国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对策方式。旨在提高党务组织部门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的效率,推动网络世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组织部门;网络舆情;对策

目前,网络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情感意志的最重要的渠道,已然成为人们参与时事政治的重要方式。而网络舆情问题是网络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的表现之一。相关组织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方式解决网络舆情问题,能够使网络舆情仅仅成为一个八卦事件,对于党的执政地位不存在影响。而当网络舆情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时,不断发展扩大的网络舆情将会给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阻碍。因而组织部门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

一、网络舆情问题的相关内容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问题主要是指在网络上广泛宣传的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及组织目标和利益的突发事件。这类事件同时能够引起公众对其产生评论和意见,从而导致更大的网络影响力,最终形成能够改变社会和组织原本发展趋势的信息力量。通常情况下,网络舆情问题最终会发展成为社会公共危机。[2]

(二)网络舆情问题发展的特点

一是网络舆情危机问题形成具有预警性特点,即网络舆情事件是由一件普通的社会公开事件经过四个阶段发展成为网络舆情问题的;二是网络舆情危机迅速扩张性特点,主要是网络舆情中过激的言论意见具有快速传播的功能;三是网络舆情危机具有扩大范围的特点,即当一项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将会引申到相关或相似的事件中,并且拥有持续不断的后续报道,持续引发公众过激言论的产生;[3]四是网络舆情主体情绪的极端化发展,当网络形成消极意见集聚时,部分网民陷入极端情绪当中,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三)组织部门处理舆情问题遇到的挑战

一是未能把握好舆情问题处理的时机,导致舆情问题处理的效率低,效果不明显,造成不能弥补的社会消极影响;二是在面对网络舆情问题处理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控制,不仅没能有效控制舆情发展,反而更加激化了事态的扩大。

二、组织部门处理网络舆情问题的方式

(一)组织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

网络舆情危机具有预警性特点,所以一方面要求组织部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在网络舆情危机还未产生,并还未对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时候,就采取合适的手段,杜绝该网络舆情的后续发展。例如,2007年开始,河北石家庄王丽亚伪造学历证明和任职证明,先后成为河北石家庄市储备干部、鹿泉市开发区党委书记和石家庄团市委书记,在发现其伪造的个人信息之后,组织部门采取了相关措施对涉案人员进行警告和开除党籍的处分,组织部门在处理该事件的时间把握上效果甚微,事件经过2003年~2007年四年的时间,导致爆发了严重的网络舆情。通过这件事,组织部门正确认识到了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的重要性,即要求从选人、用人的本质入手,并在事件未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之前就要展开相应的措施。

(二)组织部门要构建与群众畅通交流的渠道

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不仅影响组织部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要求组织部门在传播途中就要杜绝网络舆情问题的发展。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加强对公民公共责任意识等的培养,通过构建公开的党民交流平台,为网民提供合法、合理、高效的沟通渠道,实现党务组织部门与媒体展开合作的方式杜绝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三)组织部门要拥有接受监督的意识

杜绝网络舆情问题最根本的方式在于从根源上杜绝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即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等干部在行事作风上符合法制法规要求,提高其行事的效率,减少工作中误差的产生,从而归还给公众轻松自在的网络环境,减少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同时还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健全公开透明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政府部门工作监督体系,从而从根源上杜绝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

(四)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原则处理网络舆情危机

组织部门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原则,如抢占先机原则,即在网络舆情发生的初期就由组织部门掌握舆论的发展方向;正确导向原则,同样在网络舆情发展的萌芽期,对舆情进行引导发展等,这些原则都是利用在舆情的发展萌发期对舆情的总体走向进行引导,从而控制舆情发展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给公众自由发言的机会,避免产生的网络舆情危机破坏社会的和谐。另外在网络舆情危机已经出现时,要通过公正、透明的第三方进行舆情的导向,从而使网络舆情回到正常的范围内。例如,2009年的行贿买官案中,河南省许昌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华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1259.4万元,经过纪委部门的查处后,王国华和相关涉案人员得到了相应的处置,在这一网络舆情实践中,组织部门处于主动的局面,并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高效处理该案。通过这一案例可以说明,组织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要依法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法规办事。

三、结语

总之,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双重性特点,这大大加深了网络舆情危机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程度。同时,网络舆情的阶段性特征又给予组织部门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正确引导的机会。通过建立网络监督体制,加强对萌芽期的网络舆情的控制;通过提高相关部门的自我素质,避免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提高公民的公共责任心,杜绝极端情绪的产生。最终得以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给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参考文献:

[1] 秦亚欧.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策略分析[J].领导科学,2011(06):41-43.

[2] 梁春阳,李习文.论党政部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1):21-25.

[3] 叶奕.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05):100-105.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51-01

猜你喜欢

组织部门网络舆情对策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