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猫进袋子》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2016-03-02钟菊
钟 菊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 100029)
《11只猫进袋子》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钟 菊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 100029)
教材介绍
《11只猫进袋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绘本故事,情节简单,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作者采用诙谐滑稽、富有悬念的笔调描写了“小猫旅行”过程中的一连串违规行为,而故事的名字就道破了11只猫不遵守规则产生的后果——进袋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不考虑后果的行为习惯.学生读这个绘本能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判断故事中小猫的做法,审视自己的行为.
学生情况
在生活中孩子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比较常见.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孩子,对于禁止的事情,他们与故事中的小猫一样充满好奇,往往会出现犯规的现象,如:禁止大声喧闹的,有的孩子就会大声喧闹;危险的东西禁止使用的,有的孩子却还是会去尝试一下.孩子这种探索、尝试的心态是很好的,但他们却不知道其中隐含的危险,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目标
(1)根据画面进行大胆想象和预测,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
(3)引导学生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同伙伴携手向前.
教学准备
场景、课件、《生活中的禁止标志》、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观察封面,理解书名.
师:孩子们,观察出示的半张图片,猜一猜,图片上是什么小动物?
还原图片,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小猫去干什么?
出示题目,截取一半的图片,猜题目.
(2)介绍这本书的获奖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看!封面上有谁?数一数有几只猫?它们要去干什么?
(4)(出示绘本蝴蝶页揭示答案)再看看书名叫什么?小猫们为什么进袋子了呢?
(5)小结并设疑:好奇怪!为什么本该愉快的旅游,小猫们却进了袋子呢?
2.观看课件,阅读理解故事
(1)逐幅观察并理解书的前段(小猫一路不守规则——钻入怪兽的圈套).
第1页(师读):这一天天空晴朗,是个好天气.11只猫排成一队,精神抖擞地出发了.走在前面的是虎猫队长.
第2页:小猫们走啊走,看见一个开满鲜花的花园.它们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前面有一个花田,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哇,多好看的花啊!”“还竖着一块大牌子呢!”“禁、止、摘、花.”“哦,是不让摘花啊!”“可是……好想摘喔!”
①“禁止采摘”是什么意思?重点引导理解“禁止”的意思.
②重点观察:虎猫队长的动作神态.
谁是与众不同的?虎猫队长的动作和神态好像在说什么?
③教师小结并过渡:禁止就是不行!不能!不可以!不允许!提问:小猫会采花吗?结果怎样呢?你会怎样做啊?
读第3~4页:突出“人人都采花、戴花”的趣味性.
教师:花儿好看我不摘,结果每人摘了一朵.
默读第5~8页:迁移前面的讲述经验,阅读并理解.
旅途中,小猫看到了哪些禁止标志却还是去做了?
第9页:重点引导猜测情节的发展.
吃饱了的小猫心满意足地继续出发啦!看,它们都低下头看什么?纸条上写着什么?小猫们这次会进去吗?如果进去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你是这只小猫,你会进去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吧.
(指名读)“咦,那里有个好奇怪的口袋!”“禁、止、进、入、口、袋.”“哦,是‘禁止进入口袋’啊!”“好大的一个口袋喔!我们玩捉迷藏吧.”
第10~11页:以夸张的语气帮助幼儿感知一路不守规则遭遇的后果.(师配乐读这部分,体会紧张的气氛)
小猫到哪里去了?怪兽要把11只小猫抓去干什么?
(指名读12页)11只猫成了奴隶,当起了苦工.“猫们,在院子里好好干活吧!都使出力气来给我拉石滚!呜嘿啊哈,呜嘿啊哈!”“喵!”“喵呜!”
第13页:重点帮助学生分析小猫沦为苦工后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学生讨论创编逃脱的办法.
小猫们的苦日子开始了,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它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猫们会一直甘心就这样做苦工吗?
(指名读13页)晚上,小猫们还要被关进铁笼子里.“这样下去可不行!”“很难逃出去啊!”“我们绝不能认输,我们可是很厉害的11只小猫呢!”“打起精神来!”“可是……有什么好法子能逃走呢?”“喂,天亮了!猫们,干活了,干活了!呜黑嘿啊哈,呜黑嘿啊哈……”“喵!”“喵呜!”小猫们就这样白天拉滚子,晚上在笼子里睡觉.
提示:大怪兽那么大,小猫那么小,请小朋友帮小猫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智取怪兽、脱离苦海?
(2)看故事的中段,揭示小猫智取怪兽的方法.
第14~19页(“开火车”读):引导学生观察小猫前后表情的变化.
小猫们用什么办法打败了怪兽?怪兽如果遵守规则,小猫的计划能成功吗?
小结:小猫们很聪明,以牙还牙,用怪兽的办法打败了怪兽.
(3)设疑、猜测故事结尾.
回家的路上它们又一次面临考验,“禁止穿行”,它们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如果不横穿马路,那应该走哪里?(迁移生活经验)
齐读第20~21页:揭示故事结尾.
3.完整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1)配音乐,再读故事.
过渡语:这本书有意思吗?我们一起跟着小猫经历了一次惊险又刺激的旅游,到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事.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师配乐播放,生默读每页绘本).
(2)小猫为什么会打败怪兽?
(3)总结经验.
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为什么愉快的旅游变成了进袋子?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4.迁移生活,安全教育
(1)出示禁止的标志,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这个禁止标志告诉我们什么?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
(2)在学校哪些行为也是被禁止的?
5.推广阅读、拓展想象
(1)介绍作者和这套书.
(2)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在课程的设计上,抓住该绘本所渗透出的教育意义,从以下几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1.以读代讲,多元结合
这节课不仅关注了内容本身所隐含的遵守规则的内容,理解“禁止”的意义,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进行了合作教育的渗透:让孩子在“合作阅读”中感受和理解,在讨论这些猫如何脱险时,结合11只猫齐心协力打败了怪兽,使学生明白合作的力量.通过集体阅读、自主阅读、师生合作阅读、生生接龙朗读、配乐完整阅读等教学策略,引导孩子去感悟体验11只小猫“不遵守规则—受到惩罚—遵守规则”的经历变化.
2.巧设悬念,层层推进
在问题的设计上,主要结合绘本的图片围绕小猫的经历展开,“11只猫来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贯穿于整个活动,巧设悬念,层层推进,展开阅读,让孩子们在观察、推理、描述中完成整个故事,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探知欲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们细致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3.巧设情境,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将图片和音乐结合起来,让孩子充分感受小猫们郊游时的轻松舒缓,危险来临时的紧张恐惧,沉浸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身临其境般去体会感受.最后回归到实际,让孩子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的禁止标志有哪些,应如何遵守规则,使绘本成为文明的老师.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孩子们咀嚼体味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4.寓教于乐,有机结合
这本绘本实在是一位非常文明的“老师”,它没有任何说教意味,不露丝毫训导痕迹,而是巧妙地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这个“核”碾得细细的、碎碎的,然后糅进充满“游戏精神”的故事之中,让孩子自己慢慢去咀嚼、回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赵继莹 鄢林敢)
*视频见光盘
① 摘选自作者本人的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吴国珍、杨秀玲、余巍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