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指导策略

2016-03-02■客

现代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材料

■客 瑾

浅谈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指导策略

■客瑾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生怕学生写不好,就把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一一教给学生,而忽视了书写生活的真实体验。教师往往花费了很大精力,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独立作文能力差,抄袭、模仿现象严重,视作文为畏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学生与生活相脱节,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为作文而作文,甚至为作文而生活,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具体说来,有这样两种偏向:

(一)重课堂,轻生活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是空中楼阁。然而,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冥思苦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学生与生活隔膜,不能与生活亲密接触,更谈不上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了,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导致中学生作文常常无话可说,甚至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中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现象严重。难怪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中说:“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情、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奶奶过街,给老师送伞,她们编着一样的故事。”这种“假大空”的作文不仅使学生望文生畏,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创造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漠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生活程度和底蕴异常缺乏。

(二)重技法,轻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偏重技能、构思、结构等方面的指导。教师习惯于十分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布局谋篇,描写抒情,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材料和模式。例如,写议论文,教师往往向学生传授这样的技能: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二、三段要结合事例正面论证,反面辩析,例子要一正一反,最后要联系实际,再总结全文。这样已经不是作文,而是造文了。这种公式化的写作技能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窒息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离开了生活之水的滋润,写出来的作文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就不足为奇了。

实践表明,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关注生活,甚至严重脱离生活,使中学生的作文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缺乏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灵性。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尽早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世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方位参与生活,让学生之笔回归生活。

二、生活化作文的内涵及教学指导策略

所谓生活化作文,就是要打破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壁垒,不拘泥于课堂作文的狭小空间,变封闭的作文训练为开放的写作体验,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和对话,学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真”,让每个学生的笔端都流淌着灵性和活力的欢歌,都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生活血肉。生活化作文追求的不仅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它更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精神气质与人格品位的培养。也就是说,生活化作文鼓励学生用坦率真诚的心灵显露自己的个性、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学会生活,磨砺人生。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的写作呢?

(一)观察生活,学会发现

学生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学生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叙。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观察的眼睛。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来,教师要对学生做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此生活化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发现。

观察是写作主体为了收集写作素材而有目的、仔细地察看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它侧重于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内在本质。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是获得大量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写文章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善于观察,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文字功夫更好,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实施生活化作文的重要一环。

(二)体验生活,参与活动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学生的生活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之分。生活化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生活,而且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生活化作文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引进生活活水,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加深感受,达到“有感而发。”

1.布置任务,感受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在家里的劳动实践机会很少,感受不到家庭生活的艰辛,缺乏对父母、亲人的了解,写起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极其枯燥,往往落入俗套,缺乏鲜活的生活体验和认识。鉴于此,老师可以经常性地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感受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2.参与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一般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六小时,正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生活化作文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校内课外活动,营造学生写作的生活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组织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土、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源头之水滋润作文田园。生活化作文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包括:欣赏自然名胜,参观考察工厂、农村、科研项目,参加各种社团,听报告、讲座,参加各种劳动宣传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等。

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接触实际,开阔眼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三)积累生活,厚积薄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并非有了生活就一定能把文章写好。深入生活但不注意收集积累,写作时照样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身处米堆常挨饿”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材料则来自于平时生活的积累。所谓积累,就是从生活、学习的实践中摄取并逐渐聚集写作原材料的一种活动,它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长期的积累才能给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避免出现“无米炊”之类的窘况。相对于以学习任务为主,社会实践较少的学生来说,积累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积累来自平时的生活学习,也就是把平时自己看到、听到、读到、想到的认为有价值的材料积累起来。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仓库,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材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材料,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可见,积累生活主要是通过现实生活和阅读两条渠道进行。

1.生活积累——直接获取现实材料

屠格涅夫说过:“生活积累愈多愈好,生活知识愈广愈好。”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把生活中拨动心弦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下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吸收生活的养料,为作文做准备。

2.阅读积累——间接获取生活材料

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物,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就是这个道理。

叶圣陶先生曾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认为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需指出的是,生活化作文特别强调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把它作为实验中的重要环节。生活化作文的阅读不是放任学生在课外随意选择书籍来阅读,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所进行地阅读活动,一般有定向阅读和自由阅读两种形式。定向阅读,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确定某一学段的阅读书目,有要求地布置,有计划地检查。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每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言警句,必读某部作品等。自由阅读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帮助学生选择书目,从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不管何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应要求学生每周摘抄定量的妙文佳句。这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思维,大有好处。

此外,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还可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如读书汇报、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好书推介等。

(四)留住生活,加强练笔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会很快流逝,不能引起学生任何思考,激起学生任何情意。生活化作文在实施中注重加强练笔,引导学生将当天发生的、有意义的、激起情感波澜的事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生活化作文与课堂作文的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生活化作文提倡学生写生活笔记,形式如日记、周记、随笔等,绝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大胆摒弃以命题为主的训练形式,代之以“定量”与“定向”相结合,持之以恒地记录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所谓“定量”是指教师只规定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定向”是指为引导学生记录生活,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作文的范围,如人物素描、校园采风、多情民俗、课堂写真、街巷见闻等,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引导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样,学生逐渐养成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习作习惯,不但能够反映生活、表达感情,而且还感悟了人生,积累了生活的素材。在持之以恒的练笔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作文水平,同时也留下了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实践证明,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钝化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思维触角,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实施生活化作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学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之泉,创作出五彩缤纷、感情真挚、富有个性的文章。

(作者单位: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山东济南250014)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材料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