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02冉非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405400

关键词:分组分层中职

冉非(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405400)



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冉非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405400)

摘要:所谓的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根据知识特点以及学生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学习,将这种方式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基础学科学好,专业技能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满足实际要求。数学是中职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探索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所有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1.合理将学生分层、分组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合理分层,分层过程中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考虑综合因素。可以在分层前进行专门的问卷调查,从智力的角度来说,要判断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速度、记忆力自己想象力等,从情感的角度来说,要了解学生对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将这些因素与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平时考试成绩等因素结合起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这门学科也很感兴趣;B层学生数学成绩一般,对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C层学生成绩不太好,对数学这门学科缺乏兴趣。这样合理分层以后,教师就可以对这几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课堂上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各个小组中要包含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内部成员的性格也要有所区别,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大家相互影响、共同进步[1]。

2.将所学知识分层

教师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规划,根据难易程度将知识分为几个层次,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层次与学生层次一一对应,对于C层次的学生,主要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消除其对数学课堂的厌烦情绪,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提升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能够做一些拔高题目,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其创造力,在脑海中形成数学思维,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理解到位,并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收获,这就是将学生分层、将知识分层的价值[2]。

二、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课堂教学中的分层分组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包含5至6人,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我们会发现A层和C层的学生比较少,B层学生比较多,因此一个小组中一般包含3至4个B层学生,1个C层学生和1 个C层学生。分组完成以后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长,组长由内部组员自己决定,要求其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可以不局限于学习成绩。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样的学习任务,具体完成任务的方式由小组内部成员来决定。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件中给出一个立体棱柱,各个点分别用ABCDEF和abcdef来表示,教师就可以让来观察这个棱柱,并且自己总结出棱柱的特征。小组长可以选出一名成员来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最终,C层学生观察出各个侧棱之间相互平行,B层学生观察出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底面是全等的,且相互平行,C层学生观察出与底面平行的所有截面都和底面都全等。经过一些列讨论以后,每个小组几乎都能把棱柱的性质总结出来,且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几乎都参与到讨论中,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2.课后作业的分层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一定要注意分层,如果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布置相同的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挫伤积极性,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又会觉得题目太简单,没有在作业练习中得到提高[3]。

例如,在学习完集合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这样布置习题作业:C层学生完成这类题目:写出集合A={2,4}的子集和真子集;B层学生可以完成这类题目:写出集合A={e,f,g}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A层学生可以完成这类题目:设A={x|-2≤x≤8,x∈Z},B={x|-2<x<6,x∈Z},求A∩B和A∪B。当然在对这些作业题目进行分层时可以适当模糊界限,C层的学生可以尝试去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题,而B层学生可以尝试去做A层学生的作业题,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提升,同时避免由于界限过于清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有针对性,因为要实现期末分层考试还有一定的难度,所有学生在参加考试时会使用一套试卷,因此在考试成绩上各层学生之间还会有明显的差距,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首先,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发生改变,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提高;其次,要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尤其是对于C层学生而言,是否能够改变以往不认真的态度,课后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正确率如何;最后,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即看学生与自己以往成绩相比是否取得进步,而不是去与全班平均成绩比较。另外,学生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随时对层次分布进行调整[4]。

总结: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方式,实际上遵循的是“因材施教”的理念,考虑到学生基础情况、智力特征以及情感特征。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恩安.科学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提高中职数学学习效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2)03:244-245.

[2]张玉霞.合作式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4)05:79-82.

[3]曾玉祥,刘玉琼,黄永辉.APOS视野下分层合作学习应用研究——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3(15)04:171-173.

[4]韦媛.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初探与尝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3)S2:188-190.

猜你喜欢

分组分层中职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分组搭配
雨林的分层
怎么分组
有趣的分层
分组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