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必备的素质
2016-03-02刘虹君张桂东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刘虹君 张桂东(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063000)
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必备的素质
刘虹君张桂东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发生了众多变化,现代期刊馆员正处在转型期,应根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尽快调整服务布局和设计,依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朝着快速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方式发展,以适应服务方式和信息开发方式的新变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素质
因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一套新学说以及一种分析与解决问题,尤其是决策与预测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近年来,移动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物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发展模式的推陈出新,更使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无所不在”,由此而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继数字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后,人类又进入了大数据时代。[1]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新特点
1.期刊载体的数字化、多元化
首先,是期刊文献由单一的印刷型变为印刷型和数字化存贮、网络共存,期刊载体由传统转向传统与现代并存,期刊文献收藏结构也趋向多样化。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期刊管理和检索更加方便快捷,管理和服务手段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服务形式将集传统印刷型期刊服务、期刊数据库服务、期刊咨询指导服务、期刊传递服务、个性化期刊服务等多层次的期刊服务形式于一体。
2.期刊服务工作的网络化、专业化
网络化的发展,有效地扩大了期刊工作的服务半径,使得读者的阅读和接受服务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期刊服务的方式也从单一、传统、机械的方式转变为现代、专业、多元的服务,以期刊为中心发展到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模式。
3.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层次化
由于网络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高校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对期刊信息的内容、信息的质量、信息的获取方式的需求不尽相同,他们往往希望获得期刊馆员更具针对性、个体性、专指性的服务,这对于期刊馆员在期刊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管理上提出了新挑战。
4.期刊馆员在期刊工作中的角色需要再定位
在大数据时代中,期刊馆员如何为读者提供最需要、最优质的期刊信息,如何开发深层次、综合化的二、三次信息资源,如何成为将文献信息资源人格化的“导航员”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不得不让我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期刊馆员在期刊工作中的角色再定位、再思考。[2]
二、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必备的素质
1.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高校期刊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应时刻把热爱图书馆期刊事业,钻研图书馆期刊专业技能,朝着精通图书馆期刊学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把扎实服务、尊重读者、爱刊爱馆、真诚奉献等精神落实到期刊服务的工作中,以求提高思想素质的实效。
2.图情专业素养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知识,是每一位期刊馆员必备的,是从事期刊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期刊馆员应当通晓图书馆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学、档案学、信息学等,同时还应掌握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包括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文献保护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期刊馆员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结构、期刊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期刊信息服务途径及方式等,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3.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正在秉承传统,不断吸纳当今高新技术,逐步实行现代图书馆管理,形成知识信息的收集、生产和传播的特殊产业,并且主动地朝着多层次、主体性、纵深化的方向发展。读者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值及质量要求等比以往大大提高。在此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既是信息的提供者,更是获取信息方法的指导者。除了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及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也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有关的信息知识与技术,提高信息素养,研究读者的信息要求,学习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应对电子信息资源的产生、传递与利用机制进行广泛了解,熟悉网络资源分布状况,全面掌握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评价、过滤控制等。针对查询问题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应能够选择适用工具或综合运用多个系统来解决实际问题。还应有强烈的信息管理意识,自觉搜集情报资料,既了解信息系统信息价值的优势,又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在期刊资源的服务方面很有用。
4.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
随着文献信息载体材料与记录方式的变革,信息存贮、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网络电子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虚拟化,作为信息存贮传播媒介的文献信息载体发展到以数字化存贮和光介质电子出版的电子信息载体。为此,作为期刊馆员,一是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准确的判断力;二是要有基本的信息责任意识,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保证劳动成果的科学性,自觉抵制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等;三是要有综合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等,这些综合的信息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期刊工作质量的高低。
5.开拓进取的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也是如此。在知识更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图书馆期刊馆员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工作理念的创新,用新的管理理念进行科学管理,使期刊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信息的阅读需求;依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大力发掘现有馆藏,突出馆藏特色,提高期刊文献的利用率;搜集电子型刊物,优化特色馆藏,开发网上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一些重要的电子期刊网址,结合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将某一领域的网上信息进行挖掘、采集、分类、加工,使无序的信息变成自己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形成序列化的有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传递给广大用户,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总之,在知识化、信息化、科学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作为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正确认识时代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在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环境中,在大数据日益向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渗透的过程中,知识经济对图书情报人员,特别是期刊管理人员要求更高更全面了。他们必须是面对瞬息万变杂乱无序的信息世界,善于解脱用户无所适从窘境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月秀.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4)
[2]胡琳,熊辉.谈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馆员综合素质的培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
刘虹君(1982年8月—),女,馆员,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图书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