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乡村小学生解决作文难六法
2016-03-02秦安连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江西小学广西桂林541000
秦安连(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江西小学 广西桂林541000)
帮助乡村小学生解决作文难六法
秦安连
(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江西小学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乡村小学,环境偏僻、信息闭塞,设备简陋,学生孤见寡闻。作文时,思路难免迟缓,视野也不很宽,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出于老师压力,作文虽然完成了,但质量不高,假话多,真情少,读起来乏味。如何解决?本文所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作文难解决六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语文科考试,作文赋分高,比例大,所以,有人说,“成也作文,败也作文”。还有人说“写好作文是语文考试成功的一半”。
笔者从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深知学生作文苦衷:一是心中空空如野,觉得无事可写;二是心里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入手;三是有话想说,不知用什么词语表达。即使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也是空话连篇,无病呻吟,或三言两语,语无伦次,干巴巴的。面对现实,我不怨天,不怨地,只下定决心,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
一、告诉学生:作文到底是什么?
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作文的来龙去脉。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孕育着作文,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就在自己身边。为让学生作文内容丰富新颖、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我十分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教会学生观察远方的山林,眼前的田园,脚下的溪水,空中的飞鸟,路边的花草,嘴边的瓜果,发生在隔壁邻舍的故事,逢年过节的风土人情,纯朴憨厚的乡亲父老,并把观察感受记录下来;带领学生参观新农村变化,哪里新盖了楼房?哪里新起了工厂?人们是如何的高兴,脸上是如何的阳光等;启发学生动脑子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提练写作语言,开辟写作空间,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把眼看到的,手触到的,心想到的一切,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它就是学生作文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永远也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二、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们常说,热爱生活、会生活的人,就乐于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人,觉得生活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气象一新,到处都充满活力。只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思维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展示生活,心里就会有很多感慨,觉得有很多事情可写,而且非写好它不可。生活中的事物很多,或大或小,或浓或淡,或好或坏,只要留心看,认真想,善于分析,乐于与别人交流、讨论,都可成为作文的好材料。在平时的写作中,把它运用起来,应该是属于最精彩、最有趣、也最有价值的素材。写作时,大胆设想,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写进去,就能进入“我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境界。
三、教会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此外,叶老还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材料,也就是“有所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是指留心自己从事的学习、工作、活动,当然也要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中的袖手旁观者。做生活的小主人,就要多做事、多读书、多“玩耍”、多练笔。在做中、读中、玩中,练中,长知识、长才干;在“玩”中“玩”“玩”中“思”、“玩”中“悟”。如果要问,多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擦地板,洗菜;跟妈妈上山捡柴,下地摘菜,喂养小鸡,洗刷碗筷;帮爷爷奶奶端水、端茶、按摩等;玩些什么?玩些有意义的事情:如弹奏乐器、唱唱歌、跳跳舞、折折纸、打打羽毛球、乒乓球,做些小教具,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讨论,用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在痛快淋漓的“玩”和“做”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欣慰心情留在心头,写在作文里,成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四、教会学生:选好写作材料
我告诉学生:没有好建材,就起不好房子;没有好素材,就写不出好文章。好的写作素材,是精选出来的。素材选得好不好,是作文成品好不好的基础,也是作文中心思想的来源和依据。人们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语言比作细胞,由此可见,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收集和选择材料的能力,是作文优劣的基础。小学生收集或选择材料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等内容的意义或作用,要有一定的正确认识或心理感受。这些能力,不是先天而来,而是靠学生后天的努力,更要靠老师的耐心开导和精心培养。
五、告诉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写学生经历过的事或活动,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这就说明:生活、活动与作文关系极大:生活、活动有意义,作文质量就高。纵观现在的乡村小学生,一天几次在家庭学校间往返,两点一线,的确是太单调了点。课余活动,时间不长,伸伸懒腰,上上厕所,根本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和家庭,也没为学生提供什么有趣的生活场景,因而,学生思维便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压抑,写作也就没有什么好素材。为此,老师要指导学生捕捉多元化的生活。如指导学生观察家中的某一日:爸爸干活或做生意回来的精神状态,妈妈从商店买东西回来的喜悦心情,一日三餐,饭桌上有什么变化,……并选取其中一个侧面,把它记下来;或指导学生观察班内的一日:某值日生工作不负责,扫地不洒水,留下卫生死角;某同学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某节课老师对课文、作文的点评最动人、最精彩、最有意义、最受教育…….所有这些,都给学生留下写作情趣,增加写作内容、开拓作文材路。老师要教会学生好好把握。
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写作文
老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园林中折枝采叶,在广阔的海滩上拾珠吸露,把这里的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搜集,真实地记下来,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枝秀叶繁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作文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上六法,看似平庸,但却是我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