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化的课堂
2016-03-02林晓燕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一小学校吉林吉林132000
林晓燕(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一小学校 吉林吉林 132000)
源于生活化的课堂
林晓燕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一小学校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新课标都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关键词:教育生活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从看电视说起》一课。在生活中,孩子们与父母在看电视所引发的矛盾、话题及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辟如:上网、玩游戏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及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讨论、交流,让孩子们互换角色,体会为人父母的心理,再换回自己本来的角色去体会。从而解决这一矛盾。
二、选取素材要源于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虽如此,但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动画中的人物,希望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就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如在四年下册《家乡的美景》时,先从孩子们实际的生活基础开始,那就是自己家乡的美景说起,因为这才是他们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再逐渐扩展到祖国的美景。
三、课堂活动要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四年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中,我在教室里把学生们带来的物品都放在书架中,这时我会告诉学生现在这间教室是超市,书架变成货架,物品就是货品了。现在有谁愿意到这间超市来购买货品。在学生购买货品时,组织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包装袋上学问多》。
这种手把手的学习,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有了真正实际的收获。这比老师空口说白话来的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的。
四、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学习《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后,我会及时布置任务,让孩子再次到超市购物以检验学习成果。下节课要及时反馈。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养成勇于创新、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在教学中要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如今的课堂,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