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而有备备而无患

2016-03-02王章丽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江苏江阴214401

关键词:化学班级教材

王章丽(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 江苏江阴 214401)



思而有备备而无患

王章丽
(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江苏江阴214401)

摘要: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备课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自己假想成一名学生去思考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对于化学实验也要认真准备。要备好一节课,设计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化学备课实验

戏剧表演有句经典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在教学中,课前的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老师上的得心应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果较好。反之,备课不充分,老师心中无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脸茫然。真所谓:思而有备,备而无患。那么备课具体备些什么内容呢?以下是笔者对九年级化学教学备课的一些实践思考:

一、思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

教材是专家经过反复调研、思考和论证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因素。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对教材的理解非常重要。只有熟悉了教材和教学大纲,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哪些知识点要重点讲,哪些知识点只需一带而过,做到心中有数。

1.细读书本和教师用书

备每一节课时,首先要把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从头到尾仔细地读至少两遍。不仅仅是找出重、难点,还要细细比较下跟以往教材的差别。虽说,每年教材几乎没什么变化,但细微的变化我们也不能忽视。比如2013版九年级对绪言中对什么是化学?的诠释是“从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备课时需从微粒的观点来认识化学知识。其次,虽说每年教的重要知识都差不多,但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法,才与时俱进,教出精彩。每年把自己当成一个新教师,在仔细研读书本与教师用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新的灵感。

2.试做书后和练习册习题

看完书本和教师用书,本人一般会看一下或做一下对应的化学学习策略等课后练习。这样就能把握好重要知识的讲授深度,以免出现知识的讲授与学生的练习脱节。例如,讲到中和反应的定义时,一般我们只是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但实际上对习题练习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正误的辨析,就会加深对中和反应概念的学习。

二、思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储备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讲,搞不懂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为什么就是听不懂。教师备课不能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自己假想成一名学生去思考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备课中一定要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1.思学生适合的教学目标

理解教材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教案的编写,首先是设计教学目标。教师用书会给出每一课题的教学目标,一些教参上一般会给出关于课时安排、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建议。这些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结晶,具有较强的参考性;但一份好教案一定要具有个性,一定要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

1.1根据班级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每位老师所带的班级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是各不相同。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要符合班级特点,不一定要千遍一律。比如笔者今年带的三个班级,其中一个班接受能力特别快,就是粗心的学生特别多,另一班级接受能力一般,第三个班级接受能力最慢,而做题比教稳。那么在制定目标时一般先根据第二个班级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在第一个班级的当堂巩固部分多设置一些易错练习,在第三个班级的当堂巩固部分精选经典题。

1.2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学生在每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比如说讲到酸和碱时,有时可能会发现学生对酸碱的一些性质非常混淆,这时不一定要马上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可以停下来设计一节酸与碱的复习课,如果效果还是不理想,可以趁热打铁再设计一节对应的习题巩固课。因为新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好时机,如果为了赶进度,在学生掌握不理想的情况下,不管不顾,继续上新内容的话,一方面学得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其次,之后的总复习反而会浪费时间,真所谓“冷饭怎么炒也炒不熟”。当然也不是说上得越慢越好,有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可能会比你预想的好,那这时就没必要非要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可以加快速度。

2.思学生学习知识时的盲点

备课时教师要预先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的想法和疑惑虽然未很直接地表露出来,但教师要善于预设学生的心理活动,以便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并给与解释,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在讲到催化剂概念时,学生会对“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中的“改变”产生疑虑,明明课堂上做的实验都是“加快”为什么却要用“改变”呢?备课时如果教师想到这一点,就可以及时查找资料,寻找一些“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如在核电站里水就是减缓核反应的催化剂。这样比简单的阐述“改变”是加快或减慢,更能让学生记住。

3.思学生可能易错的知识

教师在课后练习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与其错了再改正,不如一开始就尽量杜绝错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特意预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实验、易错的习题,故意上课时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例如“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这句话学生经常写错。针对这一错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做出仰视和俯视的错误操作,并让学生思考后果。再如在讲到氢氧化钠的俗名时,可故意把“苛性钠”写成“苟性钠”让学生读出来引以为戒。类似的例子很多。

4.思学生可能会生涩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还要预想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例如在讲到分子由原子构成时,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原子,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时可以在上课前去借分子、原子模型或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自己制作模型,这样比老师凭空讲好多了。再比如讲到水电解实验时,预想到关于正负极气体、气体体积比的记忆学生可能会出现混淆,备课时教师可以想一下有没有好的记忆方法,可用谐音法:“父亲大”,解释为负极产生氢气多且体积为2份,那么正极自然产生氧气,体积为1份。

三、思实验,探求实验的探究功能和知识呈现

有时很庆幸自己教得是化学,因为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实验。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不是领来仪器就行,对于化学实验也要认真准备。

1.仔细排查所需仪器

有的教师只是把实验员提前准备好的仪器带去教室,而往往在课堂上用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想做的实验,仪器没有。为了避免以上现象,我们备课时可把所需仪器列出来,然后亲自去实验室问实验员领取。这样就不会出现遗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增添一些个性化实验,甚至可以在教室里进行简单的分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2.提前试做重要实验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大兴趣和动力,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也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学生们期盼的目光下,如果实验失败或没有显著现象,往往是我们教师和学生感觉最遗憾的!所以,对于一些特殊实验,最好在备课时预先做一下,看能否成功,还能否更好的改进。例如,做电解水实验时,一般耗时比较长,有时甚至不能很好地检验到对应的气体。这与实验员配的溶液浓度有很大关系,所以预先做一下,可以改变溶液的溶度,提高实验的速度和效果。[1]

四、思过程,完善教学的预设和程序

要备好一节课,设计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我们上课的流程。一个流畅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上课的依据,重要的是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

1.导入的设计

俗语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也同样如此。导入的设计关键在于要充分、合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师生一旦融入情境,就会立即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激流的融汇与共鸣。一般可采用以下这些创设情境的方式:

1.1谜语式:通过猜谜语,直切主题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个谜语:“农民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员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学生稍加一想就能猜出是二氧化碳。于是一节课在轻松趣味中开始,同时谜语的每句话也正是体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

1.2故事式:用故事或经典影片激发兴趣

例如在讲到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本人一般先给学生们讲个小故事: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了红色。他请助手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从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们制成了试纸。波义耳用试纸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接着,就可以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做做类似波义耳的实验,你们说好不好?”“好!”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一节课。

1.3看图式:出示相关的图片吸引注意、启迪思维

讲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本人一般会把一些有关酸雨腐蚀的图片、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们在惊讶、急于寻找治理措施的思维中开始一堂课。

以上是本人在课题引入中常用的方法,当然情境的设置还有一些其它方法,如游戏式、谈话式、联系比较法等等。有时也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直接切题。

2.知识块的编排

有了前面重、难点知识的思考,那么教师需要把一块块的知识块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保证在一堂课中完整得演绎完。一般的顺序是和教科书相符的,但特殊课题,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更为适合本班学生的调整。例如,在讲到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第一课时,一般教材的安排是先讲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及催化剂的概念,而为了在这让学生能先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原理并背诵,我们一般调整为先利用简单的实验把这三个原理一起介绍给学生,并同时得出一个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3过渡语的思索

如果说课堂是一条美丽的项链,那么过渡语就是穿一颗颗珍珠的线。美的语言就是蜜糖,它能牢牢地粘住学生,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所以,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本人比较重视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过渡语,一般会思考采用以下几种过渡方式:

3.1承上启下式

承上启下式是通过揭示上一环节教学内容与下一环节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这是在过渡语的设计中用的最为普遍的方法。例如,在讲完二氧化碳的性质,要过渡到二氧化碳的用途时,就可以这样说:“以上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一些重要的性质,我们说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应了物质的性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3.2问题导入式

问题导入式是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过渡到下一个知识块的学习。例如,在讲完铁生锈的条件,要过渡到如何防止铁等金属腐蚀时,可以这样问:“学习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我们主要是要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防锈?”于是,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得说起来了。

以上是本人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过渡语方式,有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学法指导式、强调提醒式……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3]

4.巩固练习的慎选

4.1当堂巩固的精选

课堂教学的巩固环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学到的知识只有巩固好了才能谈及学以致用。而课堂45分钟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当堂巩固的练习进行精挑细选,既要切入教学重点知识,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易过难。练习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编排,可以是常规习题形式、也可以是游戏、辩论、抢答等方式进行。

4.2课后作业的筛选

课后练习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的巩固、消化、吸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筛选课后作业,切不可随意地根据课时安排让学生直接做指定的练习册。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一定要事先过目一下,以免出现超前的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质量过差的题,浪费学生的时间。其次,作业的形式也可适当变化,例如可安排学生在家做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或让学生利用周末做个简单的调查报告等等。

以上是本人从教以来一直坚持的备课过程,仅供同仁们参考。“要想课堂精彩深沉,课前必须精心预测”,这是我国著名教师黄爱华老师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备课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九俊,吴永军.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李宝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方法和途径.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 年4月.

猜你喜欢

化学班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班级“四小怪”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