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故事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2016-03-02程度黄梅湖北大学幼儿园湖北武汉430062
程度 黄梅(湖北大学幼儿园湖北武汉430062)
浅谈小班故事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程度黄梅
(湖北大学幼儿园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3~4岁的小班幼儿,已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凭借故事的人物活动、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故事的发展和创编。本文主要通过观察小班幼儿在故事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探索发展小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班故事教学发展幼儿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空间”。如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 2—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不好好的培养,以后就很难重新燃起这种创造的火种。小班幼儿正处于想象较为丰富的时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跳跃、零散的,容易受他人影响,喜欢模仿别人。他们的创造行为属于自发创造,是一种原发性过程。[1]
幼儿故事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故事,其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备娱乐性,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语言形象生动、有感染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富于儿童情趣的情节,为孩子们打开了广阔有趣的世界,是丰富他们想象的钥匙。幼儿在讲故事、听故事、复述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等过程中,在听、讲述、表演等一系列动态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大胆想象、积极参与思维,努力扩展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本文通过认真观察小班幼儿在故事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表现,初步探讨和总结了在小班故事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策略。[2]
一、选择幼儿喜欢、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故事内容
案例:前段时间,家长赠送了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故事绘本给我们班的图书区,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套书。在一次餐前故事时间里,笔者给孩子们讲述了《我不要被吃掉》(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之一)这个故事,一边讲,我就发现孩子们听得不太认真,故事讲完了,当我请孩子们说说:“这个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做了些什么”时,仅有几个小朋友并不完整的说有卡门、小胖墩等,至于第二个问题,孩子们更是说不出来。这时,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这套书虽然好,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并不合适,书中的故事过于复杂、人物过多。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有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讲述、创造欲望。案例中,教师选取了不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作品,使孩子们对故事兴趣不高,也不能理解故事内容,更谈不上想像、创造了。所以,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所选择的故事内容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如《小狗的小房子》中有非常贴近幼儿生活中常用语言的对话、社会性教育童话故事《老爷爷的帽子》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这一主题,将我们放入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世界、“彼得兔系列”的故事的主角只有一到两个,每次都围绕一到两个有特点的小动物展开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营造的趣味点经得住反复回味、《小黑鱼》中有出乎意料的结尾、《木偶奇遇记》有着神奇而又美妙的情节的童话……这些故事题材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还能引起他们的遐想,启迪他们的智力。
二、创设生动激趣、轻松自主的故事讲述环境
案例:在小班故事《我的影子》教学活动中,先请孩子们看故事图片,在前两幅图片中,故事里的小朋友在沙滩上快乐的玩沙,沙滩上出现了小朋友和小桶等物品的影子。第三幅图时,我在活动前把小朋友的影子用白纸遮住了,这时我请孩子们猜一猜:“图上的小朋友有影子吗?为什么呢?”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说了:“没有影子,因为没有太阳”,有的孩子又反驳道:“那前面那幅也没太阳,有影子啊”、“太阳躲在后面了”、“没有影子,影子掉到海里去了吧”……这时,笑笑大声的说:“有影子吧,老师你看旁边的小桶、乌龟都有影子啊”,听到这里,孩子们都跟着他说旁边的物品有影子。当我最后向他们确认这个小朋友是否有影子时,都肯定的告诉我:“有”。最后我拿掉白纸,露出影子时,孩子们都开心的叫了起来。
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大胆表达的必要条件。案例中,当教师抛出了一个分析性问题后,孩子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的去告诉孩子们正确的答案,或者很肯定的说出谁对谁错,而是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地去说、去表达。因此,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当幼儿讨论、理解故事时,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当幼儿回答错误、判断理解失误、表达不清时,教师是帮助者、示范者;当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现时,教师是欣赏者、支持者。关心、尊重、鼓励、支持每个幼儿,洞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令幼儿在无多大压力的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去听、去想、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创设自主表达与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自主学习者。[3]
三、注重幼儿对故事情节、角色的理解与感悟
案例:在小班故事《化装》的教学活动中,我声情并茂的给孩子们完整的讲述了一遍故事,并一边讲一边看故事挂图。孩子听完,我会问: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于是,孩子就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与理解说出来,“我喜欢里面强壮的恐龙”、“美丽的公主就是我”、“海盗还拿着刀”等……“最后的那个小朋友怎么掉到箱子里了?”这时,璨璨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又大声的说:“因为他的眼睛蒙住了啊……”、“是别人把他推进去的吧……”孩子们也开始进入对了故事的讨论。
案例中,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挂图,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感知,并通过孩子们的表达,了解了孩子对故事的的理解,引导幼儿把自己的问题呈出与大家交流探讨,发挥其想像、创造。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在每次故事的教学活动中,应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对故事情节、角色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用绘画、动作、表演、讲述等多种方式来体验作品的情感脉络,帮助幼儿学习。把看、听、讲、做有机结合起来,使故事活动更富于情趣。例如:把故事《谁吃我的大饼》制成多媒体课件,使视、听结合起来,不但使幼儿感到观看动画故事的快乐,同时更易理解不是鳄鱼、兔子、小鸟、乌龟、狐狸偷吃了小猪的大饼,因为它们的牙印和大饼上的牙印形状不同。当老师提出问题:小猪的大饼到底是谁偷吃了?幼儿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答案也各不相同,有的说是小熊吃了,因为小熊的嘴巴圆圆的、有的说是聪明的小猴子拿剪刀剪了一块……在以上“活”而“变”的思维过程中,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得到了最佳发展。
四、挖掘开放性、引发幼儿大胆想象的问题
案例:《袜子》是小班孩子比较喜欢的一个故事,比起简单的故事,孩子们更喜欢它有趣的故事线索。看故事挂图时,当孩子们看到小狗把袜子咬下来掉进泥巴地里、干净的袜子变成脏袜子时,都哈哈的笑了起来,这时,我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叔叔,你会对小狗说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小狗,快走开!”“讨厌的小狗”、“小狗,你把袜子弄脏了”、“小狗,快去洗袜子”、“我也要把你弄脏”……接着我又问:“袜子都变脏了,叔叔会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说叔叔会再去洗袜子,有的孩子们叔叔会让小狗去洗袜子,还有的孩子说叔叔下次不会再把袜子晾在这里了。[4]
提问法是故事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在上述的案例中,通过“如果你是叔叔,你会对小狗说什么呢?”、“袜子都变脏了,叔叔会怎么做呢?”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孩子大胆想象、创造的欲望。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设计分析性问题、究因性问题、归类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创造性问题等,采用插入式提问(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情节的发展及时地提出问题)、前置性提问(将故事的结局在活动前展现出来,然后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后续性提问(在无结局的情况下,让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极大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启发幼儿从多角度主动地思考,并转变成“想说、敢说、乐于说”,从而促进其创造力和语言有效的发展。
五、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情节发展主线进行创编
案例:当小班的孩子们对故事《虫虫虫虫爬》十分熟悉后,我给孩子们出示了池塘全景图,让他们观察“除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外,池塘里和池塘周围还可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它们是怎么活动的”?在我的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对故事的续编:“鸭子鸭子游,游到了小狗家。小狗小狗跑,跑到了青蛙家。青蛙青蛙跳,跳到了乌龟家……”一个简短的故事被孩子们编得越来越长、越来越丰富。续编结束后,我们还邀请家长帮助一起制作了动物头饰和道具,将续编后的故事进行了表演。
故事创编是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对幼儿具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小班的幼儿在故事创编形式上以续编和表演为主。案例中,当孩子们对故事熟悉之后,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出对故事的续编和表演。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在故事熟悉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续编故事,使让孩子成为故事的主角,老师多做孩子的听众和记录员,大大的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创编故事活动:1.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