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橡胶衬套件结构改进与静刚度性能研究
2016-03-02刘亚梅李永盼
刘亚梅,刘 静,李永盼
(1,2.长春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3.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 071000)
0 引言
本文研究衬套件前副车架,下摆臂控制臂总成支架(如图1所示)上的橡胶与金属粘接件结构设计改进和静刚度性能测试。汽车能否平稳地行驶和安全稳定操纵,悬架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臂是汽车悬架系统中起导向和传力作用的元件,作用在车轮上的力能够通过控制臂传递给车身,这是由于在结构上,车轮和车身是通过控制臂上的球铰或者衬套来实现弹性连接。此外,控制臂还能保证车轮按一定的轨迹运动[1]。汽车控制臂分为前摆臂和下摆臂,前摆臂起到向导和支撑作用,如果前摆臂发生变形会影响到车轮的定位,降低行车平稳性;而下摆臂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车身,并缓冲行驶中的震动。所以,可以说橡胶金属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下摆臂的影响,乃至车辆行驶的平顺性都非常重要。综上所述,本文将下摆臂上的橡胶-金属衬套件作为研究重点。
图1 控制臂总成
1 衬套件的结构改进设计
此减震器橡胶衬套零件是由内环,刚度环和靠硫化粘接与刚度环连接的橡胶层所组成,在内环和刚度环中间的空隙内也填充着橡胶。如图2所示。
图2 减震橡胶衬套零部件
图3是初始橡胶衬套剖面图。由图3可以看出,刚度环在橡胶衬套中起着形状固定和增加橡胶层刚度的作用。在初期橡胶衬套的加工中,成形零件容易出现外侧不规整和刚度环倾斜的现象。这是由于刚度环定位不足,在橡胶注射过程中,刚度环由于无法承受注射压力而偏斜。因此本文对橡胶衬套的机械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在保证橡胶衬套具有原来刚度的前提下,提升了零件的一次成形能力。在对橡胶衬套的结构分析可知,刚度环定位不足的原因是由于定位销尺寸(1 mm)过短。在不改变橡胶衬套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定位销尺寸改至5 mm(如图4所示),这样既能大幅提升刚度环的定位能力,又不妨碍注射过程中橡胶的流动。成形后的零件未出现外表不规整和刚度环倾斜的情况,从而证明该方案对于改进橡胶衬套的生产工艺是正确可行的。
图3 初始橡胶衬套剖面图
图4 结构改进后的橡胶衬套剖面图
按照表1所示的三种铝合金表面处理方式(酸蚀处理,酸蚀之后打磨处理,镀膜处理)和三种橡胶配方的实验测试,一共九组试样,每组试样制备三个样品,进行制品轴向静刚度和径向静刚度性能测试,分别取平均值,作图进行对比。
3 静刚度的测试
3.1 径向静刚度的测试
3.1.1 实验设备
实验选用MTS 831.50 (25KN) 700Hz 弹性体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橡胶材料或者橡胶元件的静态测试、动态测试以及动态扫频测试,能够完成底盘衬套、稳定杆衬套、减震器上支撑、变速箱悬置、发动机悬置等产品的线性刚度测试。该设备的作用力范围为:±125N到±25 KN;位移范围为:±0.005mm到±20mm;频率范围为:0.01Hz到700Hz。
3.1.2 测试方法
在实验中,径向加载速度为5mm/min,载荷从0N加载到5KN,循环3次,结束后静止90秒,预加载200N,设备调零。径向再以5mm/min的速度从0N加载到11KN,记录5KN处位移并保存好载荷-位移曲线。对9组试样分别进行径向静刚度测试,测试得到的位移-载荷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径向静刚度
3.1.3 测试结果
在图5所示的径向刚度测试结果中,两条黑色实线为符合试样径向静刚度范围的上下公差。在实验所得到的9条位移-载荷曲线中,由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配方相同的试样,径向静刚度曲线的形状类似,并且位移-载荷曲线非常接近。这表明配方是径向静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试样4、试样5、试样6的曲线完全分布在上下公差带之内,并未和上下公差范围交叠,表明配方2所制的试样均符合径向静刚度条件;试样3、试样7、试样8、试样9的曲线和上下公差带发生了交叠,表明其试样难以满足复杂加载条件下的径向静刚度要求;试样1、试样2的曲线完全分布在上下公差带以外,表明其试样不满足样品的径向静刚度需求。
表1 金属与橡胶粘接件的试验分析
3.2 轴向静刚度测试
3.2.1 实验设备
该测试使用MTS831.50 (25KN) 700Hz弹性体测试系统。
3.2.2 测试方法
在实验中,轴向加载速度为5mm/min,载荷从0N加载到5KN,循环3次,结束后静止90秒,预加载200N,设备调零。轴向再以5mm/min的速度从0N加载到11KN,记录5KN处位移并保存好载荷-位移曲线。对9组试样分别进行轴向静刚度测试,测试得到的位移-载荷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轴向静刚度
3.2.3 测试结果
在图6所示的轴向刚度测试结果中,两条黑色实线为符合试样轴向静刚度范围的上下公差。在实验所得到的9条位移-载荷曲线中,曲线的形状表明,配方相同的试样,轴向静刚度曲线的形状类似,并且位移-载荷曲线非常接近,这表明配方是轴向静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试样4、试样5、试样6、试样7,试样8,试样9的曲线完全分布在上下公差带之内,并未和上下公差范围交叠,这表明配方2,配方3所制的试样均符合轴向静刚度条件;试样1、试样2、试样3的曲线完全分布在上下公差带以外,这表明其试样不满足样品的轴向静刚度需求。
4 结论
径向静刚度和轴向静刚度测试数据图表明,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方式对其影响不大,胶料配方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配方2制备的橡胶衬套满足标准要求,性能较佳。
[1] LINDBERG E, OSTBERG M, H RLIN N-E, et al. A vibroacoustic reduced order model using undeformed coupling interface substructuring – Application to rubber bushing isolation i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J].Applied Acoustics,2014,78(0):43-50.
[2] 林生义.橡胶减震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橡胶,1999,(16): 4-10.
[3] 高国生,杨绍普,郭京波.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研究动态与展望[J].机械强度,2003,25(3):279-284.
[4] 梁星宇,周木英.橡胶工业手册第3分册配方与基本工艺[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2,
[5] 丁立朋,马兴法,新型橡胶—金属硫化粘合剂的研制[J].橡胶工业,1998,(1):26-28.
[6] 唐孝先.金属镀层与橡胶的直接硫化粘合[J].世界橡胶工业, 2003,(6):21-24.
[7] 吴明生,刘雯雯,李彩平.表面处理方法对橡胶型钴盐胶粘剂与Q235钢粘合的影响[J].特种橡胶制品,2012,(6):29-33.
[8] 刘晓静,陈春焕,赵志强.表面处理对5083铝合金板胶接性能的影响[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3,(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