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立甲子 与国同光
——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院60 周年

2016-03-01童亦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防领域标准

文/童亦弟

标立甲子 与国同光
——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院60 周年

文/童亦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在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和标准设计是技术规格的载体,是行业的“龙头”和行事的“规矩”,也是我国60多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实现空前发展的技术支撑和独特优势。

而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之路,正是源于1956年一个单位的诞生。在这一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的前身国家建设委员会标准设计院正式成立,并从此担负起创建国家建筑标准与标准设计的职能。

融责任于标准、寄情怀于蓝图、推动技术进步、成就建筑梦想——肩负这样的使命,立足这样的信念,推动这样的事业,标准院走过了整整60年,成就了城乡建设领域多元一体、备受尊重的高端技术集成服务商。开发企业和部品生产商合作,正陆续推出第二批“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实现这一新型住宅建造技术的全国落地。

建筑减隔震领域的执着,突显了标准院勇于使命担当的品质。标准院关于建筑减隔震研究的历史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受国家委托,标准院在震后开展防震减灾的调查研究工作,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5月汶川地震,损失巨大,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成为国家共识。作为国家抗震领域的技术依托和重要力量,标准院勇挑重担,全面启动各项基础性工作。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标准院具体承办中国建筑抗震技术人员培训项目(JICA项目),该项目以培养国内抗震减灾技术人员为目的,在国内选拔人才赴日培训,再以这部分人员为核心,在国内进行技术推广。项目于2009年6月1日启动,为期四年,赴日培训人员300多人,国内培训技术人员超过5 000人,成为我国防震减灾的中坚力量。

在科研和标准方面,标准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力投入主动防震减灾的建筑减隔震研究,承担完成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编《建筑隔震施工与验收规范》等重要标准规范,研发相关产品专利技术 12项。虽然技术不断成熟,但推广应用的道路是艰难的。一方面社会认知还停留在抗震层面,对减隔震的优势不了解,要承受每平米300元的增加成本,开发单位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国内设计单位普遍不掌握减隔震技术,在前期就没有纳入设计考虑。为此,标准院首先选择在高烈度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防震建筑中推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经过七年多的努力,目前标准院已在全国完成减隔震建筑项目40余项,其中“唐山新华文化广场”项目入选《世界著名隔震建筑名录》。着眼于减隔震技术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价值,标准院依然在持续的投入、研发、呼吁和推动着,以央企的责任,拓展这片利国利民的崭新领域!

地铁人防领域的开拓,展现标准院不懈创新变革的精神。地铁人防工程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迎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间启动103个城市的地铁建设,里程超过2 000km,涉及投资近2万亿元。作为地铁人防工程建设的领军企业,标准院肩负重任。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地下建筑设计研究的科研院所之一,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建设,标准院有着光荣传统,早期曾多次参加我国西部核效应试验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地下建筑科研、设计和防护设备开发工作,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和行业影响力。

上海绿地威廉公馆

改革开放后,配合国家人防事业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标准院积极主编了人防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标准规范,并在地铁人防设备设计、生产、安装领域从无到有,迅速占据行业领军地位。用标准院执行总工程师张瑞龙的一句话来讲,“靠的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一丝不苟的质量”。

早期,针对地铁隧道单扇防护密闭隔断门存在的问题,如体积大而笨重、无法整体进行吊装、需要现场二次拼装和焊接等,标准院进行研发攻关,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创的“双扇门”,避免现场焊接、减少现场作业、利于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门扇开启轻便,非常有利于日常维护和临战转换。依托技术创新成果,标准院成功承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拿到了地铁人防总承包的首张“入场券”。此后,标准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系列和核心技术,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包括滑轨式防护密闭封堵板、平开立转式防淹门、承插式钢门框锚固国家级工法等,相关产品和技术先后荣获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奖项。依靠成套技术和产品,标准院为地铁人防建设提供了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地铁人防工程项目已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达70%,以高端一流服务不断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以前瞻、责任与创新为根本,标准院始终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同呼吸、共脉动,以先进技术引领行业进步,构建了标准与标准设计、规划与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技术咨询和产品制造安装五大业务板块,积极引领和助力工程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

对社会之责共承担

——亲历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浪潮涌动,标准院坚守技术报国理想,践行中央企业对国家、社会和行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全心回馈社会,铸就百年辉煌……

经历了60年的发展与变换,标准院由原建设部直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中央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但标准院“推动技术进步、成就建筑梦想”的使命不变,坚守技术报国理想的蔚蓝色旗帜继续飘扬。

作为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承担单位,标准院承担着全国14个重要行业协会组织管理工作,是全国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是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的建筑设计、建筑电气、建筑制品和构配件三个标委会的归口管理单位,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两个技术委员会(TC59和TC162)和一个分委会(TC10/SC8)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在全力推动国内行业标准化的同时,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的信息跟踪、研究转化、编制讨论、投票表决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迄今为止,标准院已经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领域投票277项,实现标准转化43项,并成功主导我国首个ISO TC59领域重要国际标准——《模数协调》的编制工作,不断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作为中央科技型企业,在国家发展和全局利益需要之时,标准院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永远冲在第一线。面对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标准院专家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地震灾区,参与应急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从唐山到汶川、从玉树到芦山,甚至尼泊尔地震的国际援助,标准院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支援任务。每一次灾情传来,全院技术人员不需动员,踊跃报名,紧急时刻来不及回家,给家人打个电话就直接奔赴机场。多少年过去了,一幕幕场景依然动人,一腔报国的热血在标准院人的身上传承流淌。

积极参与援藏、援疆工作。骨干技术专家吕良芳援助西藏自治区勘察设计院,一干就是30年。 “一人援疆、全院援疆”,这是院长孙英在欢送刘轶同志援疆座谈会上提出的口号。在标准院强大的科研技术能力和多元业务的支持下,刘轶同志出色完成了援疆任务。“一段援疆路、一生兵团情、一世兵团人”,从他总结援疆工作的发言中,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标准院人援疆留下的不仅仅是业绩,更凝聚着对祖国边疆的深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标准院以其独特的行业位置,成为全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率先践行者,以技术引领行业变革之路。特别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标准院立足城市建设发展大局和重点,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轨道交通四大领域的国家标准设计工作,再一次走在推动产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前沿,展现了央企的荣誉与使命。

风雨60年,标准院伴随着共和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成长,秉持“正德善能、务实创新”发展理念,始终践行对国家、社会和行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个传承技术与创新、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平台,走出了共和国的部长,培养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工程设计金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500余项。

60年传承不息,淬炼了标准院鲜明的企业文化——标准之道。做人高标准,尽忠尽义、尽职尽责;做事严要求,尽心尽力、尽善尽美。60年传承不息,笃守“一切高标准”的企业精神,一代代标准院人用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在服务国家、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以执着与理想、技术与革新、拼搏与奋进,打造城乡建设领域高端技术集成服务商,追寻卓越百年企业的光辉愿景!

标准院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人防领域标准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