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

2016-03-01刘红妍潘伟光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市民化落户小城镇

刘红妍, 潘伟光, 舒 斌, 李 林, 郇 笑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

刘红妍, 潘伟光*, 舒 斌, 李 林, 郇 笑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为政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基于对浙江省23个县(市)级城镇411位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交叉统计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社区特征、社会保障特征、心理感知特征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有无技能、子女数、家乡到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情况、家乡住房数、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对城镇生活的向往度与落户城镇的难易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以及城镇生活的适应度和满意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农业转移人口; 小城镇; 落户意愿; 浙江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1];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4.77%,但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35%~38%,近2亿生活在城镇的居民没有城镇户口并享有城镇居民待遇[2]。从当年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域分布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8.1%,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2.4%,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4.2%,在小城镇务工的占34.9%[3]。显然,小城镇(县级市、中心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是今后城镇化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任务。

广义上的农业转移人口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且无城镇户籍的人口,二是指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且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宋周等[4]提出,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除了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之外,还包括随迁家属、城郊失地农民以及因教育、婚嫁等其他原因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狭义来看,潘家华等[5]认为,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户籍人口,是对农民工概念的替代。从人口转移的角度看,国外学者D.托马斯和M.P.托达罗认为,更高的受教育程度能够增加向城市迁移的机会或是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及更高的收入[6]。Vilallonga[7]提出,人口迁移的习惯、家庭情况、工作经验、个人价值实现和成功的社会价值等因素都会影响着人们的迁移行为。Mullan.K等[8]研究得出,缺乏安全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也会削弱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从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在因素看,李珍珍[9]、向军[10]等指出,个人和家庭因素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关键因素。董延芳等[11-13]认为,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二元的劳动力市场等外在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状况、文化素质以及城镇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排斥问题[14-15]。还有一些学者[16-19]研究发现,农民工的留城意愿高于返乡意愿。

从已有的文献看,其更多地着眼于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对小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笔者以浙江省23个县(市)级小城镇为例,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社区特征、社会保障特征、心理感知特征4个方面探讨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项目组于2014年6月至7月对浙江省23个县级城市农业转移人口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个人信息、家庭基本特征(包括土地和社区情况)、工作就业信息、家庭收入状况以及落户小城镇的意愿等。共发放问卷461份,得到有效问卷411份,有效率89.15%。

1.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将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因素分为4种。

1) 个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与是否拥有技能。一般认为,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定居在家乡以外的城市。因为老年人对家乡有归属感,而80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能力强,城市也能提供较好的学习与工作机会,因此其在城市落户的意愿就越强。已婚的农业转移人口相较于未婚的更倾向于稳定且经济压力较小的生活,更不愿意落户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积累的人力资本越多,在城市就业和获取经济资本的能力越强,而对工作和未来生活的期望会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有所提高,心理上的迁移成本会降低,在城镇落户的意愿会更强。另外,拥有技能的农业转移人口比没有技能的更倾向于落户城市[20]。

2) 家庭社区特征。包括家庭子女数、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家乡住宅数、家乡到城市的交通便利情况。家庭子女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意愿,子女越多,可能越不愿意落户城市。由于在城市生活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或者是否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城市生活对其落户城市的意愿可能会产生影响。家乡所拥有的住宅数越多、对土地越重视或土地未被征用、家乡到城市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则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意愿就越弱。

表1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模型的变量设置

3) 社会保障特征。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基于自我发展而在城市落户的活动与城市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有所关联[21],公共服务中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影响不同。由于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差异较大,社会保障可以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提供基本的支撑[22]。笔者所讨论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其可能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4) 心理感知特征。包括城镇生活的满意度、向往度、适应度和城镇落户难易度。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和满意度越高,或是预期落户难易程度越低,说明其对城市生活越适应,融入城市的程度就越高,在城市定居的信心也越充足,就更有可能愿意落户城市。

基于上述分析,选择如表1所示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模型变量,建立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二元Logistic模型:

(1)

式中,pi代表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Xi(i=1,2,3,4,5)表示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基本特征,Yi(i=1,2,3,4,5)表示其家庭社区特征,Zi(i=1,2,3,4)表示其社会保障特征,Hi(i=1,2,3,4)表示其心理感知特征。α为常数项,β、γ、η、λ分别表示各变量的待估计参数,εi为随机扰动项。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意愿

受访的农业转移人口中,56.93%(234位)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落户小城镇,43.06%(177位)的受访者愿意落户小城镇。说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调研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基于是否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样本比例,比较分析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根据表2可得出:

1) 个人基本特征方面。男性落户小城镇的意愿略高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不落户小城镇的意愿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两代农民工落户小城镇的意愿存在差异,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已婚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比未婚的高。受教育年限为7~9年的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比其他受教育年限的都高。拥有技能的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比没有技能的高。

2) 家庭社区特征方面。有孩子的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略高于无孩子的。家乡到中心城镇交通不便利的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远大于交通非常便利的。家乡拥有住宅者的小城镇落户意愿比没有住宅的高。从承包地利用情况看,愿意落户小城镇的受访者中,转租的占44.76%,比抛荒和自种的分别高2.45%、2.71%,表明承包地利用情况较差的受访者更愿意落户小城镇。

3) 社会保障方面。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受访者,其落户小城镇的意愿高于没有参加的,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的受访者,其落户小城镇的意愿低于没有参加的。

4) 心理感知方面。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随着对城镇生活的满意度、向往度与适应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对城镇生活很不满意与很不适应受访者落户小城镇的意愿却更高。同时,落户城镇难易度对受访者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与预期相反,认为落户越难的越愿意落户城镇。

2.2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

使用Stata12.1统计软件对(1)式进行回归,得到如表3所示的模型估计结果。模型的χ2值为110.53,-2Loglikelihood值为451.3,PseudoR2为0.196 7,P值0.000。

根据表3得出不同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

1) 个人基本特征。首先,性别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愿意定居小城镇的概率比女性低9.3%。表明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更不愿意落户城镇,可能因为男性要承担房产、照顾父母、家庭开销等经济问题,而女性大多数希望通过婚姻获得城市户口,社会压力远低于男性。其次,婚姻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具有正影响,相较于未婚者,已婚的农业转移人口更愿意落户小城镇。原因可能是已婚者需要在城市获得更高的工资以贴补家用。因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意愿不仅仅涉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已婚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未婚者高11.7%。其次,农业转移人口所拥有的技能对其落户小城镇的意愿具有正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拥有技能的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没有技能的高13.9%,原因是拥有技能者更容易利用自身优势克服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需要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另外,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等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2) 家庭社区特征。首先,家庭子女数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具有负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子女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子女数少的低9.4%。因为当前在城市抚养子女费用普遍较高且较难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家庭子女数越多,越增加在城市定居的预期成本和压力,降低其落户意愿。其次,家乡到中心城镇的交通情况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具有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乡到城镇交通便利者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很不便利的低50%以上。原因可能是若家乡到城镇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便利,则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方便,无需定居。再次,家乡住宅数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具有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家乡拥有住宅数的递增,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递减,表明家乡住宅越多,越不愿意在小城镇落户。此外,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等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表2 是否愿意落户小城镇的不同特征农业转移人口占比

Table 2 Proportion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ot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类别Category特征Characteristic样本数Samplenumber不愿意落户的样本占比/%Proportionofunwillingnesssamples愿意落户的样本占比/%Proportionofwillingnesssamples性别男21956.1643.84 Gender女19257.8142.19年龄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18362.3037.70 Age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以前出生)22852.6347.37婚姻状况已婚13452.7147.29 Maritalstatus未婚27765.6734.33受教育年限6年以下9254.3545.65 Educationyears7~9年11550.4349.5710~12年9264.1335.8713年以上11259.8240.18有无技能有18950.7949.21 Whetherskill无22262.1637.84有无子女有18755.6144.39 Children无22458.0441.96家乡到中心城镇交通情况很不便利911.1188.89 Transportfromhometotown不太便利6061.6738.33基本便利18659.1440.86比较便利12048.3351.67非常便利3677.7822.22家乡有无住宅有34356.2743.73 Whetherhavinghouseinhometown无6860.2939.71承包地利用状况自种16457.9342.07 Usesituationofcontractedland转租14355.2444.76抛荒10457.6942.3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10158.3941.61 WhetherjointingNewRuralCooperativeMedicalSystem否31052.4847.52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13863.0436.96 Whetherjointingruralendowmentinsurance否27353.8546.15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16056.8843.13 Whetherjointingworkers'medicalinsurance否25156.9743.0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23652.9747.03 Whetherjointingurbanworkers'basicendowmentinsurance否17562.2937.71城镇生活满意度很不满意955.5644.44 Townlifesatisfaction不太满意5156.8643.14基本满意26556.6043.40比较满意7558.6741.33非常满意1154.5545.45城镇生活适应度很不适应742.8657.14 Townlifeadaptability不太适应6558.4641.54基本适应26756.1843.82比较适应4957.1442.86非常适应2365.2234.78城镇生活向往度很不向往785.7114.29 Townlifeyearning不太向往2369.5730.43基本向往24264.0535.95比较向往11543.4856.52非常向往2429.1770.83城镇落户难易度非常难4242.8657.14 Difficultyofsettledinsmalltowns比较难10741.1258.88一般21363.8536.15比较容易3873.6826.32非常容易1172.7327.27

3) 社会保障特征。养老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农业转移人口小城镇落户意愿具有正影响,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更愿意在城镇落户,而农村养老保险对农业转移人口在小城镇落户的意愿具有负影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业人口更不愿意在城镇落户,可能是因为农民收入普遍不高且已有在农村养老的打算,同时参保需要缴纳的费用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且转户较难,他们更倾向待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农业转移人口小城镇落户意愿具有较大的正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没有的高16.3%,表明拥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更愿意在城市落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意愿具有负影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没有农村合作医疗者低16.1%,表明拥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转移人口更不愿意在小城镇落户。

4) 心理认知特征。首先,城镇生活向往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的意愿具有正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城镇生活向往的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不向往在城镇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高19%以上,表明对城镇生活越向往的农业转移人口越愿意落户小城镇。其次,城镇落户难易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具有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认为在城镇落户困难的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小城镇的概率比认为容易的高9%。表明,相对于心理上认为城镇落户困难的农业转移人口,认为在城镇落户容易者的落户小城镇的意愿呈现递减趋势。这与预期结论不一致,有可能与农业转移人口是否了解小城镇的落户政策有关,可能部分愿意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从各种渠道了解过城市落户政策且认为落户比较困难,而没有落户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也不愿意了解落户政策的难易度,反而从主观上认为落户比较容易。从中看出,农业转移人口对国家放开中小城镇落户的政策感知不足同样影响其落户意愿。

表3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模型的参数估计

Table 3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willingness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变量类型Variabletype变量Variables赋值Assigment参数ParameterZ统计量ZstatisticsP值P⁃value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女)男-0.498-2.030.042∗∗∗-0.093 Personalbasicfeature年龄年龄0.5001.380.1670.093婚姻状况(未婚)已婚0.6281.670.096∗0.117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0.009-0.240.808-0.002有无技能(无)有0.7482.980.003∗∗∗0.139家庭社区特征子女数子女数-0.503-2.500.013∗∗∗-0.094 Familycommunityfeature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收入-0.013-0.770.440-0.002从家乡到中心城镇交通情况(很不便利)不太便利-3.158-2.750.006∗∗∗-0.528基本便利-2.791-2.500.012∗∗∗-0.459比较便利-2.258-2.010.045∗∗∗-0.355非常便利-3.912-3.250.001∗∗∗-0.651家乡住房数家乡住房数-0.379-1.820.069∗-0.070承包地利用状况(自种)转租-0.111-0.400.687-0.021抛荒-0.072-0.220.823-0.013社会保障特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否)是-0.868-2.820.005∗∗∗-0.161 Socialinsurancefeature农村养老保险(否)是-0.557-1.990.047∗∗∗-0.10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否)是0.8792.670.008∗∗∗0.16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否)是0.6472.380.017∗∗∗0.120心理感知特征城镇生活满意度(不满意)满意0.2641.310.1890.049 Psychologicalcognitionfeature城镇生活适应度(不适应)适应-0.215-1.160.245-0.040城镇生活向往度(不向往)向往1.0485.600.000∗∗∗0.195城镇落户难易度(困难)容易-0.484-3.220.001∗∗∗-0.090常数项--0.364-0.240.812-

注:*、**、***分别表示10%、5%、1%显著水平。括号中表示参照组。

Note: *, ** and *** indicates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 10%, 5% and 1% level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in the bracket means CK.

3 结论与建议

结合交叉统计与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农业转移人口的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拥有技能、子女数、家乡到中心城镇的交通便利情况、家乡住房数、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及对城镇生活的向往度与落户城镇的难易度对其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收入、承包地利用状况,以及城镇生活的适应度和满意度对其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合理有效落户小城镇应着力于以下方面。

1)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利益差异。目前浙江省存在部分不愿意转变为城市居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城乡户籍权益差异。拥有农村户籍可以享受征地补偿、村集体经济分红、回迁安置房等权益,农村居民并不愿意放弃这些权益而转为城镇居民。因此,应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打破二元城乡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城乡户籍背后的福利差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政府应加大执行力度,合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户口转入问题。政府、社区等城乡各主体间要进行通力合作,有效率地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政策,建立城乡合作处理农业人口转移的工作机制。

2) 完善培训机制,增加农业转移人口的技能。一方面,充分利用城镇的教育资源,例如职业院校或城市社区教育资源,采取短期技能培训、长期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所在工作单位应提供与其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

3) 健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水平。从公共服务层面为农业转移人口迁居城市提供保障,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纳费用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转户较难等问题。同时,不断建设和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和环境质量,逐步消除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障碍,让小城镇成为吸纳本地、外地农业转移人口定居的重要区域。

4) 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动态,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舆论宣传和正确引导,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从心理上树立城镇主人翁意识,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鼓励社区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丰富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减轻其心理障碍和压力,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和在城市中的认同感。

[1] 人民网.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EB/OL].[2009-12-15].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213/c353318-19890616.html.

[2] 辜胜阻.新城镇化首先是人,核心是市民化[N].新京报,2013-03-09(B06-B07).

[3]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5-04-2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

[4] 宋 周,黄 敏,李正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成都市为例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6-71.

[5] 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Todaro,M.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1):138-148.

[7] Vilallonga, M. A. Labor migration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Basque industrialization:The labor market and family motivations [J].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1998(2):199-219.

[8] Mullan, K,P. Grosjean. Land tenure arrangement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J].World development,2011(1):123-133.

[9] 李珍珍,陈 琳.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0(5):3-10.

[10] 向 军.不同土地处置方式下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1] 董延芳,刘传江,胡 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J].人口研究,2011,35(1):65-68.

[12] 黄 锟.农村土地制度对新生代农民一市民化的影响与制度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196-198.

[13]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与政府职责[J].理论与改革,2005(2):66-69.

[14]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等.徘徊在“三岔路口”:两代农民工发展意愿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6):58-65.

[15] 李练军.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1056位农民工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5(3):36-41.

[16] 李 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15-24.

[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J].改革,2011(5):5-29.

[18] 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2006(4):115-121.

[19] 刘儒婷.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析[J].农业经济,2014(10):55-57.

[20] 佟星格,王丽丽.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5(2):39-45.

[21] 刘小年.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1):43-49,111.

[22] 丁关良.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9省的调研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15(6):271-277.

(责任编辑: 黄筑斌)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illingness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in Zhejiang

LIU Hongyan , PAN Weiguang*, SHU Bin, LI Lin, HUAN Xiao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Zhejiang311300,China)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willingness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were analyzed by cross statistic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from four respects of personal basic feature, family community feature, social insurance feature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411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from 23 counties (cities) in Zhejia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policy-making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Results: Gender, marital status, skill, number of children, convenient transport from home to central town, number of houses in hometown, whether participating in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whether participating in urban workers' basic endowment and medical insurance , town life yearning, town life adaptability and difficulty of settled in small towns have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n willingness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Age, education years total family income, use situation of contracted land, town life adap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willingness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ettled in small towns.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small town; settlement willingness; Zhejiang

2015-10-27; 2016-02-25修回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 课题“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13JDNF01Z) ;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农民发展研究创新团队)

刘红妍(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mail:452038213@qq.com

*通讯作者:潘伟光(1970-),男,副教授,博士,从事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E-mail:weiguangpan@hotmail.com

1001-3601(2016)05-0231-0170-06

S-9; F323.6

A

猜你喜欢

市民化落户小城镇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