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样本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
2016-03-01李沛桐
李沛桐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基于大样本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
李沛桐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基于对我国7个省市11 200位农户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具有较强的土地流转意愿,且以转出土地为主。政府组织管理是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的主要方式,但农户也有私下交易的意愿。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劳动力、政府支持、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承包价格及承包合同的执行成本也有重要影响。
农户; 土地承包; 行为特征; 影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与农业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加强,坚持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发挥农村土地规模经济,实现农户土地承包责任制是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实施我国农村用地有效措施的前提是在稳定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土地承包的自主性,通过内在潜力增强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的积极性。农户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其意愿与行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2]。
学界针对土地承包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基于资源禀赋理论[3]、产权地租理论[4]、博弈论[5]、规模经济理论[6]、合理行动理论[7]、成本收益理论[8]。对于土地承包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多从经济、制度、农户个人及家庭禀赋等方面进行研究。李全庆[8]认为,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年人均总收入、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府服务对土地承包流转具有显著影响。惠献波[7]提出,当前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承包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贺振华[9]指出,土地的重要性和土地租金是决定农民是否愿意承包土地的因素,同时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影响[10]。另外,土地的产权模糊、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明、权能不完全等因素都影响农户的土地承包决策行为[1,11]。
纵观已有的研究,基于大样本对农户土地承包行为开展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基于对我国多个省份的大样本农户调查,分析农户土地承包行为的特征,并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与成本收益理论,从土地承包收益和成本、政府支持、农产品价格、农业设备和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农户土地承包决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对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山东7个省市共计11 200位农户进行的大样本抽样调查。其中,对成都、云南、重庆共计1 500位农户进行的抽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251份,问卷有效率为83.4%。
1.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农户是土地承包决策行为的主体,农户是否做出土地承包的决策与其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做出承包决策后产生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做出决策的成本,二者的差值越大,则其收益越高,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是否承包土地。参考石冬梅等[12-13]对农户土地流转的研究,构建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目标函数:
Y=E-C
(1)
式中,E表示土地承包的收益,C表示土地承包的交易成本。调查发现,农户的收益与政府的支持、农产品售卖的价格、农业设备条件以及劳动力数量存在联系,因此E可表示为:
E=aX1+bX2+cX3+dX4
(2)
式中,X1表示政府支持因素,X2表示农产品价格因素,X3表示农业设备因素,X4表示劳动力因素。
成本方面,农户的土地承包成本主要成包括心理成本和经济成本,心理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决策,从而产生经济成本。C可表示为:
C=∂C1+βC2+χC3
(3)
式中,C1表示土地承包合同的执行成本因素,C2表示土地资源利用因素,C3表示土地承包价格因素。
采用最不重要到最重要5个量级分别取1~5分的方式,由农户对影响土地承包收益与成本的各个因素打分,作为各影响因素变量的取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户土地承包行为的特征
2.1.1 承包规模 对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和山东7个省市共计11200位农户进行大样本抽样调查,样本农户的行业分布见表1。经统计分析得出,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合计1 673.3 hm2,进行土地流转的有8 600户,即76.79%的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其土地流转意愿强烈,其中转入土地的2 400户,转出土地的6 200户,分别占总样本的21.4%和55.4%。转出土地的面积为606.3 hm2,转入土地的面积为78.0 hm2,前者约为后者的7.77倍,表明大部分农户选择转出土地,有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利用。
2.1.2 承包动因 对8 600位进行土地承包的农户调查结果(表2)显示,除了受农产品价格太低的影响(农户占比为53.23%),大部分农户转出土地的原因是自身家庭无法掌控土地,特别是缺乏资金(农户占比为19.35%)而迫不得已转出;而转入土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农业有补助(农户占比为54.17%),并且自身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在未进行土地承包的2 600位农户中,大部分农户不进行土地承包的原因是承包收益的不确定,认为承包收益(包括转入和转出)没有保障的农户占比为34.62%。另外,农户除土地经营之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农户占比26.92%),而自身缺乏较强的生产经营能力(没有劳动力和设备落后的农户占比共计15.39%),也是农户选择不承包土地的主要原因。
表1 不同行业的样本农户数量与占比
Table 1 Proportion of farmer households engaged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total samples
行业Industries样本数/户Samples占比/%Proportion种植业Plantingindustry270024.10畜牧业Animalhusbandry4003.57林业Forestry2001.79渔业Fishery270024.11第二产业Secondaryindustry460041.07第三产业Thirdindustry5004.46无主业Non⁃industry1000.89合计Total11200100.00
表2 是否承包土地的样本农户数量与占比
表3 农户土地承包决策模型的参数估计
2.1.3 承包途径 进行土地承包的8 600位农户中,有7 690户选择通过村政府途径进行土地承包,其中流出土地和流入土地的农户分别占72.6%和33.3%。表明,农户进行土地承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村政府。同时有4 500户,即50%以上的农户愿意私下进行土地承包,其中愿意流出土地和流入土地的农户分别占25.8%和62.5%。另外,通过其他途径流出和流入土地的农户分别占1.6%和4.2%。总体上,政府组织管理与私下交易是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的主要手段,可能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机制及所涉及的交易费用有关。
2.2 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影响因素
基于对成都、云南、重庆1 25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使用Eviews 6.1对(1)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模型估计结果。模型的F值为0.168,P值0.000,表明模型的总体拟合优度较好。
根据表3得出:1) 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承包的最重要因素。农户承包土地的直接动机是通过生产农产品增加收益。而农产品生产的周期长,不仅生产经营风险大,而且市场风险,特别是价格风险较大,因此,农产品价格是农户进行土地承包决策考虑的关键因素。2) 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承包的重要因素。虽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渐扩大,但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管理等相关活动仍然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数量是农户做出土地承包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3) 土地承包价格与承包合同的执行成本对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承包具有显著影响。土地承包价格是农户进行土地承包最直接的成本因素,如果土地承包价格过高,而农户自身又不具备一定的资金与劳动力时,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的难度增加,因而对农户的土地承包决策具有影响。4)政府支持与土地资源利用因素对农户的土地承包决策具有一定影响。调研结果也符合这一结论,即54.17%的被调查农户转入土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农业有补助。而村政府通过农村集资和规模化、集约化等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有助于农户获得土地,在一程度上促使农户进行土地承包。5) 农业设备因素对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承包没有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被调查农户的农业装备水平整体较低,差异不显著。
3 总结
从农户土地承包的行为特征看,大部分农户具有较强的土地流转意愿,且以转出土地为主。虽然政府组织管理是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的主要方式,但农户也有一定的私下交易意愿。从农户土地承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看,农产品价格、劳动力、政府支持、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承包价格及承包合同的执行成本与农户的土地承包决策行为具有显著关联。因此,政府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同时给予农户较好的政策支持,并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促进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收益的提高。同时,政府应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共同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1] 叶兴庆,袁惠民,童日晖,等.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J].农民日报,2009-03-13(09).
[2] 钱文荣.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2(7):62-68.
[3] 罗必良,何应龙,汪 沙.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J].中国农村经济,2012(6):4-19.
[4] 段玉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5] 徐济益,黄涛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进化博弈分析[J].江汉论坛,2010(4):38-42.
[6] 乔颖丽,岳玉平.土地流转中农业规模经营组织类型的经济分析——基于农户与规模经营组织双向层面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4):55-61,111.
[7] 惠献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估计[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8-26.
[8] 李全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决策行为分析与政策出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226-229,232.
[9] 贺振华.农地流转中土地租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03(7):22-27.
[10] 包宗顺,徐志明,高 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40,47.
[11] 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完全自由流转[N].解放日报,2008-12-08(11).
[12] 石冬梅.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13] 石冬梅,王 健,许月明,等.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3):211-213.
(责任编辑: 黄筑斌)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 Households in Decision-making of Land Contract Based on larye Sample
LI Peitong
(CollegeofEarthScience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00,China)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 households in decision-making of land contract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11 200 farmer households from seven provinces (cities) in China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policies related to rational and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 right . Results: Most farmer households have the strong willingness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land transfer pattern is the land transfer out pattern mainly. Government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is the main pattern of land contract for farmer households but farmer households have the willingness of private transaction also.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farmer households’ land contract decision-making. Labor force, government support,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land contract price and land contract’ s execution cost all have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farmer households’ land contract decision-making also.
farmer household; land contrac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
2016-01-08; 2016-02-29修回
李沛桐(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管理。E-mail:lcxsdwx@163.com
1001-3601(2016)05-0230-0167-03
S-9; F301.2
A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Agricultural Economy·Agricultural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