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2016-03-01武江坤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公民

武江坤

(兰州市二十二中学,甘肃 兰州 7300)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武江坤

(兰州市二十二中学,甘肃兰州7300)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其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思想品德课及公民教育;整合、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内容;提升公民教育的系统性和说服力是提升公民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公民教育;公民身份

一、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其一,在学科属性上,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在课程领域内的延伸,制定有规范的囯家课程标准,属于显性课程。其二,思想品德课又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德育的复杂性和思想品德课本身的阶级性,使得思想品德课必然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是多学科的综合,属于综合性课程。其三,在学科功能方面,有学者将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概括为“引导功能”“定向功能”和“启迪功能”。通过思想品德课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保持一致,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通过思想品德课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由于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在于育人,其任务也是围绕育人而展开。思想品德课对中学生开展公民教育,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公共生活来实施公民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有足够的能力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初中生的思维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公民知识基础性内容能够掌握,在原则性问题方面也能保持正确的态度观念。13 至16周岁的初中生仍然是未成年人,品德、智力、行为都处在发展期,他们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正确认识正处在理性化的启蒙阶段。受现有教育模式的限制未能给初中生提供为开放公民意识成长空间,而随着信息多元化,青少年能够非常容易的接收到许多不利他们公民意识成长的错误信息,并且在观念上和行为上都受其影响。这对于我们尚不成熟的公民教育是一种抵消。虽然他们对于一般性知识都有所了解和把握,可是深入下去却又知之甚少。此外,随着自身成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少初中生都想张扬个性,存在逆反心理,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公共事务,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排斥、摒弃传统文化道德,这些都不利于初中生公民教育的发展。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教育教学效果,有以下途径。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升公民教育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重视思想品德课及公民教育

初中生已经开始参加社会生活并尝试独立思考和处理一些社会问题。故而教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好的社会公民,如何处理问题时既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又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

初中生自身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迫切需要公民教育的实施:首先,初中生开始有强烈的渴望平等、公平的诉求、以此为基础开始学会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次,初中生希望得到认可,拥有群体归属感。最后,初中生随着身心的发育,开始更广泛的观察和探索世界,并对身边的人和事开始了评价和判断。这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塑形期。因此,唯有积极开展和实施公民教育,才能保障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整合、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2013年4月第4版)中首次提出“法律、权利、义务”等公民知识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一课中。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公民”一词是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一课中。而开始介绍“公民”概念和公民知识却到了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教育的内容分布在其全部五本教材之中,每一册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中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将公民教育作为整本教材的重心。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积极健康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明确“做负责任的公民”既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总目标,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其他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将公民知识分散在五本教材中配合其他知识点穿插,这样做有“品德教育为主,公民教育为辅”的感觉。

(三)提升公民教育的系统性和说服力

首先,增加公民产生的渊源,公民身份古今中外的变化、差异等,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公民概念的产生(这一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没有出现)。其次,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公民出国数量的不断增多,社会出现了所谓的“跨国的群体”和“世界公民”。由于当代的“世界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培养“世界公民”也已成为教育的必然使命。最后,丰富《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教育的手段。公民教育手段、方式的多样化,使公民教育的知识、态度、能力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理论上。增加学生公民体验,使公民由概念、知识变为公民身份的认同和公民能力,这才是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加强学生对公民身份的体验

国外较早采取体验式教育方法的是美国西点军校。随后,各国纷纷效仿,普遍推行寓德于行、寓教于乐的方法。如新加坡坚持把道德伦常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等等。作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将公民知识目标与社会中真实发生的相关情境进行遴选和改造,使其更加适合课堂教学并且能够在情景体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大胆的使课堂模拟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的公民体验服务。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欲望,增强他们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公民体验是无法离开情境教学而实施的,更不可使用空洞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讲“教是为了不教”,借助教学情境,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效果。

2.加强公民教育的学科间联系

公民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公民知识的大厦也非一砖一瓦就能构成。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知识基础,如同大厦之基石。在初中课程中人文社科类课程有语文、历史、英语、地理、美术、音乐,应加深思想品德课与其它科目间的联系。

3.典型案例和时事政治素材的选用

我国的公民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整个公民社会的结构还处在一个成长期,公民意识也是雏形方现。一个新生的、成长的社会结构与旧有的、固封的社会大众意识发生冲撞、博弈。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带有典型公民色彩的案例:例如:郝劲松状告铁道部案例等在《消费者权益》课程的学习,2014年我国首例剥夺家长抚养权的案例,在《法律护我成长》课程中的学习等。以现实事件为教学案例不仅充实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更丰富了思想品德课公民教育的公民体验,具有把公民意识落实到公民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正面案例引导、鼓励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公民身份,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积极践行公民义务,形成良好公民品德,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公民社会责任;反面案例的使用让学生更加明确公民身份行为边界的前提下,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公民价值观,拥有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并能知道其公民行为。

4.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拓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教育还要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檀传宝教授认为仅将公民教育看作学校德育或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思路虽有利于学校公民教育任务的落实,却过于看低了公民教育的意义,窄化了公民教育的范畴。公民教育并非只是进行公民知识教育工具,它在公民民族向心力的培养、国家政体的认同、团队合作的意识、人文素养的孕育、公民品格的形成、价值理想的取向、自我发展的定位都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需要非常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和立体的公民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不能被课堂的组织形式所局限,我们要立足现有的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其在公民教育中的价值。

国外成功的公民教育强调寓学于乐,多管齐下,注重实践的教学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法国学校公民教育强调这一教育首先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实践的学习,地方的、全国的和国际的某个事件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时事讨论的内容。结合我国实际,在公民教育的拓展上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5.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助于开展公民教育的内容

公民及公民教育来源于西方,要进行中国特色的公民培育必须从自身的文化中去寻找本土的根,只有适应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公民教育,才能适应我国需要。吸收民族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为公民教育服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专门的有关公民教育的内容,但有很多内容是与公民教育想通,做法值得我们现代公民教育学习和借鉴的。

《礼记·大学》中谈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自我修养一直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这样的内容不仅是流传千古的经典而且成为中国人所尊崇的信条。这正是公民教育中所寻求的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的准确概述,不仅简短明快,而且具有价值导向,是我们公民教育的极好素材。对公民美德的培养一定要基于对个体美德的追求,这不仅是公民培育的重要因素,也因为美德的追求是我们伦理精神的核心,旨在使我们传统文化宝贵财富,是我们公民教育的优势。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还要学习西方文化中的民主、理性和科学、法制的精神,这些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中所缺少的元素。

[1] 姚冬,黄甫全.公民教育课程化——粤港第一届公民教育研讨会述评[J].学术研究,2001,(3).

[2] Derek Heater.What is Citizenship[M].London:Polity Press,1999.

[3] 阳光宁.社会科学教育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福霞.初级中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

[5] 万明钢.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与公民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责任编辑:苏一星

文字校对:荣国

G633

A

1008-8539-(2016)04-0083-03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十二公民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