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领学生向课文学习作文

2016-03-01吴素姿

西藏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赏析诗歌课文

◆吴素姿

带领学生向课文学习作文

◆吴素姿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多年来,作文教学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考试分数低,学生恼火,教师恼火,为何?学生不会作文。

学生不会作文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没有兴趣。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导致初中生作文缺少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是是从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时,就一直没有培养起兴趣。

第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主要是“巧妇无米”。一是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作文时“茶壶煮汤圆倒不出来”。二是材料少,这虽然与个人阅历有关,但主要是与阅读量阅读面有关。我区的初中生,除了地市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走读以外,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住校。住校生在学校虽然有书可读,学校有阅览室,图书室。但是有部分学校阅览室开放时间毕竟有限,图书室的书没有及时更新,适合度,种类,数量都差强人意。再说学生阅读的质量,效果都值得考量。

第三、没有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有一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有一定的语言素材,也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即是说有一定的“米”,却不知该怎么“炊”,不知用什么技巧“炊”出的米饭才更好吃。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教材是最好的范例。利用大量的课文,带两学生向教材学习,学习词汇,学习技巧,培养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设问激趣。教朱自清的《背影》,可设问:本文几次写到“背影”?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为什么这么安排?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这样设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思考。结束后,布置作文,让学生仿照《背影》的写法写一篇歌颂亲情的作文。

新课导入激趣。教郑愁予的《雨说》吟诵《游子吟》导入新课。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又巩固了旧知识,引入了新课文。此课文上完后,给学生布置作文,以“雨“为题让学生学习此诗歌的写法。

利用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激趣。初中生有好动喜欢活动游戏等特点。教师可以加以利用。如学了《孔乙己》一文,让学生编排课本剧,编剧本,学生会一定感兴趣,既达到了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之目的,又激发了兴趣。学习《春》之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观察拉萨的春天,学完以后,让学生以《拉萨的春》为题作文。学生喜欢到户外活动,让他们到户外观察拉萨的春天,他们定会乐意,通过观察,学生一定有话可写。

总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不能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播种机”,把学生当知识的“仓库”,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本,带领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二)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是不二法门

学习课文里优美的词句。

通过赏析修辞。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往往运用了修辞的手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赏析、体会其中妙处。如比喻的妙处是使句子生动形象;拟人是使描写对象人格化;排比具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在赏析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情景,搭建平台,让他们学习造句写话等等。

通过诗歌文言文教学,学习其表达简练的特点。古典诗歌、文言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用字造句精炼简洁,运用汉字到极致。教师在进行文言文和诗歌教学时,要带领学生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琢磨推敲”的精神。赏析用词造句的经典之作。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僧推月下门”关于“推”的故事等等。让学生树立不随便写话不乱造句子,不随便在网上学习那些不规范的表达理念。

利用课堂“拓展延伸”的环节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语文阅读课一般有“拓展延伸”的环节,教师上完一篇课文以后,要利用这个环节,给学生推荐好书,提供好书,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刚学过的方法掌握的知识去阅读运用积累词汇,学习表达。这其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布置的任务一定要量化细化,要考核,要让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是不二法门。

(三)向教材学习常见的几种写作技巧是必须的

这一点要结合阅读教学来进行。

前后照应之技巧。能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散乱”现象。要想杜绝这一现象,用前后照应的技巧。《紫藤萝瀑布》是范例,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前后呼应,文章结构完整,波澜起伏。

虚实相生之运用。实境乃是真实可见之景,虚境是由想象得来的更自由更丰富的空间。近现代中虚实相生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花时,作者还运用联想写到: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这样不仅突出春花的繁多艳丽,也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既有对“雪中捕鸟”这一真实活动的续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插叙。这种写法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这样的文章给人无尽的想象。教师可让学生学习虚实相生的方法做片断练习。

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诗歌教学无足轻重,反正中考也不考,所以遇到诗歌教学就轻描淡写,读一读,背一背就了事。其实诗歌想象丰富,意境深远,无论从写作技巧上,还是文学素养的提升上,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在教完《乡愁》这首诗后,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中意境进行挖掘,并用语言将“意境”描绘出来出来。

仿写——立竿见影的办法。《土地的誓言》是一篇语言优美,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这篇文章选材丰富,从碧绿的白桦林,奔流的马群,金黄的斗笠等丰富的具有东北色彩的物产,到故乡幸福生活的回忆,体现作者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在众多的素材里,作者结构严谨,采取“抒情—回忆—抒情”的结构,充分展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讲完这篇文章后,本人让学生根据“抒情—回忆—抒情”的结构进行模仿写作,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生作文训练方式不仅是上文说到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充分利用课文,带领学生向大师学习,教师本身在教学技能上也要下功夫等。事实上,学生习作训练的途径还有很多,如办墙报、板报、校报、班报,给广播站投稿,运动会上写稿,都可以达到练笔的作用。另外走出校园也是一种训练的途径。如学习相关课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寻古揽胜,把所看所想写出来,相信学生一定有动力有能力写出好文章。前提是老师要多想办法,用智慧进行作文教学。

拉萨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张暇

猜你喜欢

赏析诗歌课文
诗歌不除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背课文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