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的践行与探索
——拉萨市第三中学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2016-03-01王浩波

西藏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补差拉萨市民族区域

◆王浩波

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的践行与探索
——拉萨市第三中学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王浩波

一、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现实背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给予西藏教育特殊的关怀和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础教育水平有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基础教育普及较晚,又由于语言结构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质量与内地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拉萨市第三中学与市内其他初级中学相比,又是一个薄弱学校:学生入校时基础薄弱,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专业、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如何办好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深深困扰着我们。

在办学过程中践行和探索民族区域“理解教育”,帮助我们三中找到了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理想答案。

二、认识民族地域“理解教育”内涵与外延

民族地域“理解教育”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相互之间在理解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将关注点放在每一个学生个体上,去发现他们的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消除差异的教育理念。它的内涵在于:在民族地域为消除由地域及语言结构所造成的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这一理念的外延:全体师生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整体素质的发展,突出德行,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责任与担当意识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使学生树立合格公民观;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使因差异而教、理解差异而教、彰显个性而教融为一体;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德、才、情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培优补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促进优生发展,帮助学困生进步,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享成功。其中“培优补差”,又是“理解教育”的翅膀,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后进生抓起,培优补差,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步探索和践行民族区域“理解教育”

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何况是人!因此我们探索和践行民族区域的“理解教育”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优补差教育。

(一)面向全体——不遗忘“每一个”

我校多数学生刚入学时,文化知识基础差异很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缺乏关注,造成学生在综合素养上起点较低。但是我们宽容、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种多因素产生的差异,并不把这些低起点的孩子们拒之门外,而是无条件的接受他们。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培优补差原则,不急功近利看成绩,而是综合评价看进步,不管学生是在哪一方面、一点点的进步,都保持耐心,给予肯定。学校给予资金、服务和关怀上高投入;老师们不惜时间、精力投入,去发现学生优点、激发兴趣和发掘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学有进步,学有所长。

(二)全面育人——不漏掉“每一面”

“全面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民族区域理解教育的行动纲领。我们坚持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

德育为先——育人先育德。学生综合素质要全面发展和提高,德育是关键。正确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育人的重中之重。在班级课程表中安排固定的德育课程,让德育进课堂,入心堂。例如,通过法律知识讲座,学生识了法,懂了法,学到法;道德讲堂定期开展“经典诵读”,学生学到了“孝”、“善”、“温良恭俭让”,学会做人道理;通过《道路交通安全》等讲座,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和责任意识;开展德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拉鲁湿地参加义务劳动。这种德育课程与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帮助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智育为重——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各学科“四合一”导学案,在内容上针对性筛选,通过讲学评练,抓紧抓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和技能培养。组织不同学科兴趣小组,搭建育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协作精神。在全面育人过程中培优补差、关注每个学生,使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造高效课堂开发学生智力。

体育为本——全面育人之根本。发扬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优势,坚持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和其他各类体育社团。如我校“雪鹰俱乐部”,在2013年西部地区校园足球比赛和城关区篮球比赛中荣获了优异成绩;坚持“阳光体育一小时”;每年组织春季田径比赛和秋季校园篮、足球比赛,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了体质,培养了坚强意志。

美育为荣——培养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利用多样的载体在美育中培优补差。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学生们自编自演节目,展现了藏民族能歌善舞的艺术才能;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以爱国、爱民、爱家乡为美;校园文化走廊更是鼓励同学们动手参与,激发学生以创作为美;音乐、美术兴趣小组,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让学生以德、才、情全面协调发展为美。

劳动为根——全面育人的根基。把劳动教育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必修课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日常的打扫卫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组织师生到“拉鲁湿地”或学校周边做志愿者,让师生们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具备吃苦耐劳精神。

(三)彰显学生个性——不掩藏每一点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合理平台,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免费在跆拳道、合唱、小提琴社团,美术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和足球队、篮球队这样的平台中学习,增强体质和自信,培养兴趣,彰显个性。

(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放弃每一次进步机会

两周一次的师德培训,以老西藏精神和西藏养路工人精神为引领,让教师们树立起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新、老教师之间“结对子”;汇报课、公开课等多种课程类型;“名师链接日”活动,共同磨练了教学技能。请进内地名师、派出教师去内地学习的“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技能。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开展网络研修,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以保障用培优补差的教学方式深入推动民族区域的“理解教育”。

四、初见成效的民族区域“理解教育”

实施培优补差的民族区域理解教育以来,我校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市内初中学校理科教学质量检测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三名;在区、市开展的学生足球、篮球、汉字听写、理科知识比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英语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全区第一;多位教师被评为城关区骨干教师、班主任,在城关区教师技能大赛中赢得荣誉;尤其是樊元芳老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教师教学大赛中,代表西藏自治区荣获英语全国一等奖的殊荣。

我校多次被评为拉萨市文明学校、拉萨市平安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拉萨市实验教学优秀学校等先进荣誉。社会逐渐对我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取得的成果有了全新的认识,认可度有了巨大改观,生源逐年增加。

民族区域的“理解教育”,在尊重区域、学校、个人之间的特征和差异的基础上,培优补差,因材施教,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进入三中的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这是它的意义所在,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价值方向。

拉萨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补差拉萨市民族区域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补差的分析与探讨
让英语学习转“补差”为“不留差”
实施体育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