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的“问题—工作”模式探析※

2016-03-01李艳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理者课题辅导员

李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外语与商贸系,广东 广州 510075)

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的“问题—工作”模式探析※

李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510075)

高校管理者在辅导员管理中存在只唯上、只管人、只布置任务、喜欢拉帮结派等问题,高校管理者要通过问题项目化、工作目标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改变管理策略,以“理”管理,宏微结合;以“事”管理,事中提高,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管理和科研水平,促使辅导员成长。

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问题—工作”模式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按照一般的程序和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并不会影响工作的有序进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可以反映出辅导员的管理理念和素质。对高校管理者来说,辅导员的作用如果没有发挥好,可能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甚至造成谁也不愿意做事的状况。作为辅导员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者,如二级学院的书记、学生工作处的处长等,对辅导员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工作”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提升的路径

辅导员由于事务性工作过多、专业学习不够、工作交流较少、参与教学和科研的机会缺乏、工作方式行政化等阻碍了辅导员上升和进步的空间。因此,事情多、学习少、机会小等因素往往成为辅导员素质难以提高的“借口”,辅导员必须采取“工作与科研结合、解决问题与理念提升并重”的方法提升自己。

(一)完善培养机制:问题项目化

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归类,每个问题都作为项目进行研究。组织辅导员和学工队伍围绕问题和挑战进行研究,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研究目标,按照项目的形式发布竞标指南和通知。辅导员通过竞争性申报,由学生工作处、科研部门负责审批,最终确定团队人选。也可分别由不同的团队对同一个问题分别进行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在全校进行推广,为学生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的策略、思路,形成基于问题的“学校要求做、基层渴望做、辅导员会去做”的科研氛围。

(二)制定评价机制:工作目标化

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工作内容进行设定目标。辅导员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研究和实践。工作目标化以后,辅导员的工作就不再是单纯的为工作而工作,而是做任何事情都有目标进行引导。学校通过对目标的调整,引导辅导员从被动做到主动做,从常规化的工作中变成需要科研指导的自主研究过程。

工作目标化后,可以改变辅导员被动应付工作的局面。以前管理部门很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辅导员日复一日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内容,不容易改变自身,极易产生厌烦的情绪。采取工作目标化进行考核辅导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分享—交流”的方式,让辅导员对工作目标进行规划,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推动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之,辅导员队伍要成为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必须有较好的科研能力。辅导员应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培训,参与校内科研实践。高校应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为辅导员的各项工作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经费,让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提升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增强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行和科学性。

二、“问题—工作”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提升策略

(一)以“理”指导工作,激发辅导员做好事

1.注重理念对工作的指导

管理者的理念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辅导员团队管理上,辅导员做得不好,管理者也有一定的责任。一个团队就好比一艘船,团队的“头”是船长,头除了规划以外,更重要的是打造好一个团队,合作分工又各司其职,让大家齐心协力做事,有能力做事,能力强的做“大”事。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提供不断前进的动力,要给不上进的人施加压力,能力差的人提升素质,不会做事的人学会做事,这才是管理者的作用之所在,或者说管理者的作用体现在辅导员团队管理上,不仅仅是督促辅导员做事上。总之,管理者应具备指导(体现在对辅导员评价能说出为什么)能力、培养意识、团队建设意识、服务能力等素质和管理能力,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让辅导员成长,才有指导辅导员的资格,才会想办法让辅导员尽快成长。

管理者的理念还体现在重点工作上。管理者要具备规划、策划的头脑,能处理好日常工作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每年规划一些重点工作,通过重点工作带动学生工作,让辅导员在工作中学会做事、学会管理、学会做学生工作。同时,要具备以理管理的理念。“管”是刚性的,只能靠职位管理,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旦离开了这个岗位、职位,可能会被人视同路人。“理”是柔性的,用“理”去管理,可以让人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无“理”管理得到的永远是权力的运作和个人的私欲(好处),永远得不到“专家”的尊重与爱戴。

2.看重奉献对辅导员的引导

管理者不能过于自私,如报奖先报自己,申报课题由自己做负责人,凡是有好处都先考虑自己,没有好处的都推给辅导员。做得好是自己的功劳,做得不好是辅导员的问题。当然,自己做得好得到奖励也是应该的,但要实事求是给予其他人相应的奖励和鼓励。管理者没有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是很难的,往往是领导叫我做什么,我就干什么,做得好还是不好可以不管,交材料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管理者往往凭自己的印象、自己对辅导员的主观了解、是否听话的主观标准去管理,不是根据辅导员做了什么事、做好了哪些事、有无奉献精神去管理,结果往往是打击了不说话只顾埋头苦干的人。管理者只有团结整个部门的力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组织目标。

3.着重部门规划对辅导员的锻炼

管理者要有宏观规划和策划的能力。要规划好每学期该干什么,该完成什么,该达至什么目标,这些要心中有数。要在每学期开学初布置工作任务,由相关的人员完成;期中进行检查与督促;期末进行反馈与总结。

规划后要抓落实。管理者布置“作业”后,要进行跟踪,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不能布置“作业”后就不闻不问,要进行微观管理,从小处着眼,对每一件事都有检查、反馈、评价。这样才能成就辅导员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做好事,才能不断成长。如果有机会,要给辅导员有进修、培训、学习、外出开会的机会,让辅导员带着任务和目标充电。辅导员成长了,做事就有人了,团队就形成了。

(二)以“事”提高能力,指导辅导员工作

1.事中理解,以理指导

辅导员要通过做事让自己得到锻炼,在做事的过程中能理解目标达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辅导员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写出较为满意的“答卷”。即要对辅导员用心培育,授经验、传要领、精栽培。如当布置相关人员撰写新闻时,新手(或以前很少写新闻的人)往往是写得不尽人意,要么没有突出主题,要么没有突出重点,仅仅成为一般的事件报道。即使撰写过多次的新闻稿件,如果不及时提出意见,以前出现的问题、错误依然还会再次出现。

当辅导员写好新闻、总结、计划等材料的时候,该如何做?一般的做法是辅导员写好后直接交给主管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直接发到宣传部门。这种做法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做的还不够,没有达到教育、培养的作用。要起到对辅导员能力提高的作用,应该有一个指导的过程:辅导员写好后要先发给其他的同事审阅,由其他的同事提出意见,执笔者再根据同事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好以后再发给主管的部门领导,主管的部门领导审核后再由执笔者修改,最后发给部门的正职领导审核。执笔者根据正职领导的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最后由正职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最后发给宣传部。以上的过程是材料撰写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执笔者说明(可以口头讲)修改的原因,说出原因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流程,每个人都会获得一些体会、感想,都会明白以后该如何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个辅导员都能成长,部门文化就会形成,而且部门里每一个人都愿意这样做。

2.闲中赋责,责研结合

辅导员工作特别忙,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之时工作量很大,一般上班都忙于处理日常工作。即使经过几年的锻炼,辅导员主要的工作依然放在日常的事务中,一般不会考虑如何把本职工作与学校的工作结合起来。多年过去了,既未见成果的发表、职称的晋升,也未见工作上的创新,这种情况在高校辅导员中是较为常见的。

辅导员有“空闲”的时候该如何处理“空闲”时间?当辅导员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做的时候(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可能天天在做工作上的事情,有可能在看网页、点新闻。再没有空,一定有稍微空闲的时候。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很多时候员工并没有在做最重要、最正确的事情),辅导员该做些什么?尤其是学生人数较多的单位,有的闲,有的忙,一般管理者不会过多干涉,也不会去注意这些。作为辅导员,应经常反思:我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一旦辅导员有闲的时候,应尽力给自己“布置”作业,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性质、遇到的问题,要求撰写相关的论文或申报课题,并注意追踪,由相应的同事共同参与、修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既对工作进行了总结,也让辅导员发表了成果,辅导员的管理理念、撰写材料的能力等均能得到提高,促使辅导员不断提高能力,同时评上职称,成为“专家型”管理人员。我们经常感叹,没有多少人会写材料,正是因为平时练习太少,工作太少压力的缘故。

3.反复评改,领悟原因

如何撰写材料是有一定的学问和要求的,高校缺的不是人,而是能写材料的人。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成功,需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获得理念的熏陶和能力的提升。下面以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申报材料的撰写为例进行说明。

一般情况下,学校组织课题申报以后,辅导员会主动申请课题。学校科研部门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初审以后,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报送到相关部门。学校管理者应对辅导员的申请书进行初审,在申请书上做好详细的评审意见,根据初审意见进行个人的辅导,要求辅导员进行修改,并对辅导员当面提出了要求。辅导员根据评审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给二级学院(或学生工作处等)。如再次审阅后认为,内容还不充实,还要进行修改。应把意见在申请书上进行标示。这样,来来往往经过多次的修改,辅导员自己觉得这次申请书写得比较完善,立项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经过这样的修改,自己都觉得无可挑剔了。更重要的是,辅导员通过这样的修改,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觉得收获很大。课题公布立项结果后,课题果然中标了。当然也有遗憾的事情,如某系一位辅导员申请省级课题,经过多人评审,提了很多意见,根据意见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结果依然未被立项。但这个申请的过程,辅导员的收获是很大的。

当辅导员把课题申报材料交上来的时候,是否直接上交到主管部门?如果是这样,对一些辅导员来说,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这类问题我们经常碰到,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把材料上交到主管部门也没有什么不对。对学校来说,首先要给辅导员进行“师徒”结对,每一个辅导员都有一个“导师”,然后由“导师”去指导辅导员。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科研,懂得科研,让科研意识体现在管理中。辅导员把课题申报材料交上来以后,一定是先让“导师”进行审核,如在活页不能出现人名、单位、错别字等。此外,“导师”一定要对材料提出修改意见,不管申报材料写得多好,总有遗漏、忽视的地方。写好意见返回给辅导员,让辅导员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根据意见修改好以后要继续审核,看是否达到要求,继续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些麻烦,但这样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导师”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课题的命中率,三是可以提高辅导员的能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这样做,“导师”和辅导员都获得提高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专家”。最痛苦的是,很多时候“导师”给课题材料进行了修改,但辅导员往往看不出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最后交回的依然是第一次交的材料。可以这样说,注意细节和善于思考的人,终究会成长起来,而只注意内容(甚至只注意主要内容)的人,失败必然会越来越多。

[1] 袁慧兰.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Z1).

[2] 邓雪.创业型大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2).

[3] 佘砚.目标导学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J].高校辅导员,2014,(6).

[4] 王平.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及提升途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6).

[5] 黄锐.辅导员队伍建设难点的学理探讨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责任编辑:高海峰

文字校对:中伟

G645

A

1008-8539-(2016)04-0062-03

2015年广东省德育创新项目“基于‘问题—工作’模式的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提升路径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5DYYB02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管理者课题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