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作风“走转改” 提升新闻亲和力
2016-03-01代军瑜
代军瑜
(南皮县广播电视台,河北 南皮 061500)
做好作风“走转改” 提升新闻亲和力
代军瑜
(南皮县广播电视台,河北 南皮 061500)
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电视新闻宣传的永恒主题,更是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走转改”活动,进一步促使新闻报道将视角和重点转向基层,生动地报道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普通群众生活、个人奋斗故事,提升了新闻亲和力。本文从提升新闻亲和力入手,系统阐述了提升亲和力的意义,从而得出新闻记者只有身入、情入、心入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的情感,彰显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电视新闻;亲和力;走出去;转作风;改文风
新闻节目是县级电视台立台之本,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怎样做好新闻节目,使县级新闻宣传报道更具吸引力,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电视新闻宣传的永恒主题,更是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只有深深扎根基层一线,才能广泛收集信息、充分汲取养分,不断茁壮成长。“走转改”活动,进一步促使新闻报道将视角和重点转向基层,转向群众,及时、鲜活、生动地报道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普通群众生活、个人奋斗故事,更加提升了新闻亲和力,进一步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回顾“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我台新闻报道从形式到内容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实效,笔者认为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亲和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基层真正“走出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学问固然如此,采新闻也不例外。从事这一追求时效性、强调现场感的工作,新闻工作者必须秉持“用事实说话”的理念,从思想上、行动上一以贯之。只有真正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扎根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手拉手、心贴心,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我台新闻采编播人员大部分是年轻同志,他们完全抛弃娇气、傲气,全面摒弃拈轻怕重思想,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脱下皮鞋,穿上运动鞋,下田地、走社区、进企业,拍摄制作出一批电视专题,报道群众身边的典型。例如,反映孝老爱亲传统的《王立英:贴心孝媳好楷模》、反映见义勇为精神的《好青年刘东升10米井中救起4岁女孩》、反映知恩图报品质的《祁青松捐资助学暖童心》、反映利民惠民政策的《保障性住房惠民生》等,备受群众关注,深得群众好评。
二、转作风切忌“走过场”
有人认为开展“走基层”活动是“花架子”工程,一阵风过后,该怎么写还怎么写,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这些心态的存在,不但违背了“走基层”活动的初衷,也给新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活动伊始,我台就号召全体新闻采编播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要在实践中艰苦磨砺,锤炼作风,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增长本领才干。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倾听老百姓疾苦,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为全方位跟踪报道这项科技工程带来的实际效果,我台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从播种、管理到收获,与农民朋友一同劳动,不失时机地抢拍生产镜头,了解存在的问题,并邀请农技专家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采写出新闻报道《渤海粮仓助农粮满仓》、《渤海粮仓玉米示范区喜获丰收》、《我县五大科技工程支撑渤海粮仓示范工程》等多篇新闻报道,从不同角度为农民解疑释惑。
三、改文风摒弃“长假空”
文风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新闻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报道中的综合体现。文风不正,危害极大,不仅损害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和自身形象,而且还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吸引力。新闻文风体现在真实、简洁、尖锐、生动。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摒弃“长假空”的不良文风,克服远离群众产生的语言乏味、干瘪抽象、华而不实的毛病,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接受习惯、表达方式,把话说到百姓心坎里,树立清新质朴、“短实新”的优良文风,才能让群众听着舒服、明白、“解渴”、管用。尤其在目前改进会议报道的方式上,记者可以运用新闻动感手法,提取会议内容中的最新信息,精选最佳角度,跳出会场这个严肃生硬气氛的框框,把镜头摇向有动感变化的地方,并穿插背景材料进行现场拍摄描写,使本来枯燥乏味的会议消息变得活泼而有看头。而在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中,如果灵活运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视角采写报道,必然能使图像、声音、文字配合得更加紧凑,情感表达更为质朴,新闻事实更加形象。我台新闻采编播人员在采写背街小巷改造系列报道中,踩着泥土走进建筑工地,顶着烈日在机器旁和建筑工人聊天,抓住观众的心理,进行现场采访、对话等,对准焦点,深入采访与热点问题有关的人和事,与群众共同交谈、讨论、相互探讨,释疑解难,使“闹心路”终成“民心路”。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深入农户家中,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采取现场报道、群众互动的形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采写出《年涝洼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让村庄旧貌换新颜》、《我县30个省重点村改造 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等一篇篇喜闻乐见的作品,并且通过宣传报道,干部群众工作热情大涨,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刘八里乡张盘古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称号。通过改变干巴巴的新闻写作模式,采用声画并茂、互动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报道,更加直接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反映热点,不但获取了观众亲切的直观感受,同时也树立起新闻舆论真实性和权威性的形象。
电视新闻出精品,新闻记者只有“身入”、“情入”、“心入”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的情感,为人民说话,说人民的话;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报道。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将会把民情、实情、真情找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级政府扎扎实实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彰显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G222.1
A
1674-8883(2016)07-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