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形象塑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体现
2016-03-01边剑
边 剑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 102602)
主持人形象塑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体现
边 剑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 102602)
数字化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主持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笔者尝试从语音、语流、语态、语境方面论述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如何实现声音的有效表达,塑造受众认可的主持人形象。
主持人;语言表达;形象塑造
通常我们提到“形象”这个抽象的概念,脑海中对应的是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物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首先与职业相关。例如,“医生”是穿着白大褂认真严谨、诊断治疗、救死扶伤的形象;“教师”是站在三尺讲台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为人师表的形象;“军人”是在危难来临时冲锋在前、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稳定的形象;“主持人”是穿着光鲜亮丽的职业服装在演播室镜头前进行语言表达的形象。可见,某一群体的人物形象与职业,也就是工作内容息息相关。
主持人群体的形象塑造在言语组织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主持人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调动现场、营造氛围、交流情感的语言工作者。言语组织能力是影响主持人形象的关键因素。我们很难想象口齿不清、声若蚊蚋、错字连篇、语流不顺的主持人如何准确、清晰、规范、形象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然而,不管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出现在屏幕上的主持人,在言语组织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声音不能有效表达。
声音形象是主持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来说,听众对其形象的想象多依赖于他的声音形象。因此,主持人的形象塑造首先要做到声音的有效表达,这包括标准规范的语音、顺畅有序的语流、丰富得体的语态、自然融洽的语境。
一、语音标准规范
规范性的语音应该做到吐字清晰、圆润集中、朴实明朗、语调鲜明。这需要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进行学习。例如,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四声歌”就对声母、韵母、声调的练习做了梳理。总的来说,主持人所预期的声音形象塑造离不开口腔控制下的唇舌有力、立字归音,呼吸控制下气息的稳劲持久、收放自如,喉部控制下喉头的相对稳定、放松,共鸣控制下声音的饱满洪亮、穿透力强。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功,也是主持人在镜头前能够有效表达的基础。
二、语流顺畅有序
主持人需要用真实、自然、流利的声音进行有稿播出和无稿表达。我们经常说,“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主持人镜头前的语流应达到顺畅自如,在有稿的情况下需要具备相当的识读能力,即能准确快速地辩词识意,并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播音创作技巧表达出语句的表层意思和内涵意义;在无稿的情况下,不准确的用词、不严谨的语法、重复啰嗦的语病、空洞乏味的内容、混乱无序的思维都阻碍着主持人流畅有序的表达。面对镜头,主持人要做到出口成章,就需要有长期实践的经验、积极稳定的心态、敏捷开放的思维、丰富深厚的底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主持人作为在镜头前工作的公众人物,镜头后的勤学苦练是他们进行有效表达的保障,能够帮助他们塑造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形象。
三、语态丰富得体
“语态体现讲述者的心理定位,反映用什么方式说话的态度问题。”[1]主持人的语态需要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符合媒介发展的要求,根据节目形式的需要,面向受众的需求作调整,使自己的语态丰富得体。当下时代的媒介发展大环境更多地体现为:强调民本意识、注重商业运作、倾向娱乐狂欢、传播方式多样。主持人的语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也在变化着。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为例,从邢质斌的掷地有声、罗京的稳重权威到康辉的活力清新、欧阳夏丹的亲和自然,从“播音腔”到“贴地气儿”,主持人的语态发生了变化。另外,节目形式不同,对主持人语态的要求也不同,需要叙述、描述、评述、讲解、采访、谈话、报道等多种表达方式。同类型的节目,由于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层次等因素的不同,对主持人的语态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主持人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具体分析,调整语态,表达得体。语态是主持人有效表达的声音载体。
四、语境自然融洽
语境即语言环境,目前对它的理解没有统一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认可的说法是:
“语言环境即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它贯穿整个节目。”[2]
“语境的构成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是客观因素,说话者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以及处境、心情等是主观因素。”[3]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是面对镜头进行的大众传播,有的节目还要兼顾演播室内与嘉宾及现场观众的交流互动,言语组织所处的语境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交际中,交际的障碍时常发生。例如,中央电视台一项“你幸福吗”的现场调查中,记者采访一名在太原的务工人员时,回复说“我姓曾”;一名正在喝啤酒的市民回复“你嘛意思”;一名上年纪的老人回复“我耳朵不好”。究其原因,是采访者和被访者双方认知语境的差异所致。所以,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需要及时有效地和交际方进行交流沟通,不管是在演播室面对镜头独自进行录播,还是在活动现场面对众多群众进行直播,主持人都需要积极调动构成语境的主观因素,运用自身的亲和力、语言的吸引力、临场的应变能力,满足与受众交流、有效表达的现实需求,营造自然融洽的语境,实现传受双方的流畅交际,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传播者的互动性、参与性更强,话语的主导权倾向平民化。所以,顺应媒介改革,及时自我调整,完善自己的言语组织,实现声音的有效表达,是当今媒介发展大环境的要求,也是今后诸多主持人努力的方向。
[1] 应天常,王婷.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第2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80.
[2] 包志坚.浅谈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J].传播与版权,2013(06):93-94.
[3] 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7.
G222.2
A
1674-8883(2016)07-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