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
2016-03-01董锡波
董锡波 张 野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试析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
董锡波 张 野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报道中实现自言和借言的互动,则能使报道的可信度得到提高,从而对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的使用展开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突发性事件;报道发言;自言;借言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公众总会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给予较大的关注。而是否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将直接关系到这些报道能否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继而影响到新闻媒体能否起到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所以,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作者总会在构建自己话语的同时,进行权威部门和他人话语的借用,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有必要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展开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新闻媒体的发言策略。
二、突发性事件以及自言和借言的概念
所谓的突发性事件,其实就是突然发生的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这类事件被划分成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需要得到应急处置,并且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措施。由于突发性事件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和社会关注性,所以新闻媒体在进行该类事件报道时,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而为读者提供详尽和及时的信息。就目前来看,每当有突发性事件爆发,各类新闻媒体就需要对该类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而为了使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公信力得到提高,新闻工作者通常会进行权威部门和见证人话语的借用,与此同时进行自己的话语的构建。而借用其他人的话语,被称为借言,自己的话语则被称为自言。所以,所谓的借言,其实就是作者以第三人称口吻展开陈述。针对借用的书面观点或口头语言,作者会进行借言来源的标注,但是不承担确保陈述正确与否的责任。从系统功能学角度来看,借言就是语言学中的投射,其内容就是投射内容。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借用外在的声音可以为报道提供服务,并且展现中外报道采取的不同借言策略。[1]
三、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的使用
(一)借言行为分析
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借言内容需要借助借言动词的引导,所以借言行为能够反映出作者传递的态度。因为作者虽然可以不对引述的内容展开直接评价,但是其能够借助各种动词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且将引述的内容当成是自己发言的铺垫。而作者的研究视角其实就是一种评价行为。通过分类,可以将借言动词划分成表示支持、表明出处和拉开距离三类。以2013年7月发生的韩亚空难的突发性事件报道为例,来自于《华盛顿邮报》的英语语料中借言61次;来自于《光明日报》的汉语语料中借言38次。在英语语料中,使用了两次“表示支持”的借言动词;而在汉语语料中,则使用了4次“表示支持”的借言动词,从而体现了两份报纸在新闻报道中的谨慎态度。以《光明日报》中的语料为例,在陈述句子“美国旧金山警方12日证实,在韩亚航空……”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证实”这一词语,展现了作者肯定的态度,反映作者认同借言的具体内容的观点。而在该两篇报道中,“表明出处”的借言动词出现频率分别达到了59次和28次,占所有借言动词的96.7%和73.7%,所以表明了报道的中立态度。
(二)借言的信息来源
通常在进行突发性事件报道时,新闻作者需要进行可靠的信息源的引述,才能够使借言话语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所以,新闻工作者通常会将相关领域专家、救援人员、事件目击证人和涉事人员的话语当成是借言的消息源。分析《光明日报》中的消息源可以发现,来自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借言达14次,占所有借言总次数的36.8%,来自专家借言5次,来自救援人员借言5次,来自涉事航空公司借言2次。为使报道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光明日报》也引用了目击证人的话语。此外,在《光明日报》的报道中,也使用了7次模糊的信息源,都以“据报道”代替信息出处。之所以多次使用模糊信息源,则是因为该报道对多个渠道信息进行了借用,但是对信息的真伪缺乏把握。比如在以下话语:“据报道,韩亚航空214航班事故调查可能持续数周时间,调查焦点集中在机场或机上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和运转失灵”中,作者之所以进行信息源的隐藏就是无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2]而作者之所以应用这一话语,就是为了使读者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所以采取该种处理方式是符合作者的职业操守的。
(三)自言和借言的融合使用
通常的情况下,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都比较隐晦,而借言则较为清晰。在报道中进行该两类语言使用,作者通常不会对自言语言进行明显标记,但是却会对借言语言进行明显标记。在整个语篇构建的过程中,作者会在自言过程中进行借言的嵌入,以便从不同角度进行新闻报道。而在使用自言时,作者可以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表现其对传递态度的占有和自身的权威,以说明作者的存在。此外,作者也可以采取无人称的方法隐藏自己,也可以将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从而展现作者对读者整体权力的重视。而在新闻报道中,由于需要确保报道的客观性,所以通常需要作者从第三者角度对事件展开陈述。在这种限制下,新闻语篇中的大多数自言和借言就可能出现在同一小句复合体中,即作者会在自言过程中进行借言的引出。而运用直接引语进行借言,则能够使新闻作者的立场得到体现,并且能够将原文呈现给读者,以便使读者进行自我判断。[3]为此,作者可以在自言句子中进行直接引用短语的插入,并且进行句子焦点的形成,从而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同时,不必承担引述内容真实性的责任。
四、结论
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想要使报道的公信力得到提升,作者就需要进行借言的使用。但与此同时,为了表明报道的第三方立场,作者还要适当进行自言和借言的互动,并且做好借言消息源的选择。因此,相信本文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展开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1] 张宏.论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策略——基于2012年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媒体传播效果分析[J].新媒体与社会,2013(02):134-150.
[2] 吴茜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研究[J].新闻世界,2011(04):141-142.
[3] 方付建,汪娟.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政府回应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37-141.
G212.2
A
1674-8883(2016)07-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