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两会评论文章的对比
——以《人民日报》与“光明网”为例
2016-03-01李帅静
李帅静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两会评论文章的对比
——以《人民日报》与“光明网”为例
李帅静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两会的召开作为一年一度的时政热点事件,对于各媒体尤其是党媒来说是重要的新闻热点。本文分别选取《人民日报》和光明网为党媒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代表,比较两者评论版/栏目中针对两会评论文章的差异,分析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评论中呈现出的媒介特色,并对差异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两会评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
两会期间,党媒作为党对外宣传的发声筒,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媒体表态的工具,在社会舆论引导、形势分析上更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网络使用在新闻中日渐广泛化,评论文章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根据两会召开时间,本文选取《人民日报》评论版及光明网评论栏目“光明时评”中2016年2月29日~2016年3月15日之间的评论文章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人民日报》被称为中国的第一大报,一直以来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光明网“知识分子的网络家园”的定位则显示出其不同于其他媒体之处。
一、关于“两会”评论文章量的对比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人民日报》评论版在15天内对“两会”相关评论共有42篇,而“光明时评”仅为22篇;在每日评论数量上,《人民日报》评论版评论量多在3~6篇的范围内浮动,3月14日最多达到7篇,“光明时评”每日则稳定在3篇左右的评论量。由此可见,无论是评论总数还是每天的评论数量,《人民日报》的文章数都多于“光明时评”上的文章数。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3日开始,两家媒体评论数量都于该日开始呈递增趋势。但是该日之前与“光明时评”的零报道相比,《人民日报》提前以“寄语两会代表委员”的形式连续三天发表系列社论,为两会的开始作出社会舆论的铺垫。
网络媒体具有更新速度快、内容容量大的特点,为何“光明时评”却在两会评论文章数量上少于《人民日报》?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正是网络更新快这一优点所导致的。网络内容的更新便利使其内容传播速度快于纸媒内容的“口口相传”。面对如“两会”这般全国性的、涉及社会各领域且具有极强政治性的新闻话题,网络媒体为防止舆论导向出现偏差,大多选择在具有较高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发声”后再确定自身报道的角度和方向,以维持整个社会舆论场相对稳定。
二、关于“两会”评论类型的对比
在参照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研究后,笔者在此主要采用了范荣康先生的“五分法”,他在《新闻评论分类》一文中将新闻评论分为五大类: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和编者按、专栏评论。[1]此外,根据内容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笔者又在五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来论”和“代论”两类。在此,笔者将“代论”定义为由一位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力的人物所写的评论文章;而“来论”是来稿议论的意思,是指把自己对某事物评论的文章投稿给报社、网站等。
总体来看,《人民日报》评论版的文章主要涉及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两类,其中署名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占大多数,代论和来论也占了较大的比重,而社论主要出现在会议之前三天,以“寄语两会代表委员”的形式连续刊登并署名为“本报评论部”。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认为“‘现代性’言论的传递方式应该是平等的、平视的、多元的”,[2]在报纸评论版中涉及多种评论类型、重视听取多方评论声音即这种“现代性”的体现。
“光明时评”的评论文章则全部属于本报评论员文章,且每篇都有署名,但其名称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可以看出,“光明时评”全部使用本报评论员文章是对光明网“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定位的积极体现,更注重媒体原创、用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是光明网稳定目标读者群的重要举措。
三、报纸与网络的媒介特点
一直以来,以报纸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媒体受版面空间等客观因素限制,在版面内容量、内容时新性等方面不能有更大的自由度,但是报纸版面通过对稿件、图像、标题的调整以及对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版面语言,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对读者进行指引阅读。
通过对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评论版版面进行分析归纳后可以发现,其固定使用丁字结构,将重要性最强的评论置于左上方头条位置,标题做放大、加粗处理以达到醒目效果。同时,该版多使用一些小栏目标题对评论内容进行区分,如两会政录、评论员观察、人民时评等,起到内容提示作用。
版面语言作为纸媒的特有属性,在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报纸版面语言的正确运用,不仅承担了愉悦功能,还能起到视觉语言效果,并通过引起读者的思考来达到深度表现,使静态文字内容产生动态和阅读趣味,以唤起读者的感应,从而产生共鸣。[3]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更新迅速、交流跨越时空界限的平台,其可互动性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它通过吸引读者在网站文章下方发表评论等方法,破除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障碍,使受众读者在传播过程中地位得到提升。其中“光明时评”将与两会有关的评论归为“两会大家谈”,“谈”字即体现了这种交流互动。此外,在文章下方的互动区,读者可通过点赞、评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如学者所言的网络传播:“更接近自然的人际传播,使传统媒体带来的传播距离感大大减小。”[4]
四、结语
通过上述比较发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关于两会的评论文章呈现多方面的差异:传统媒体会在两会期间进行连续式、集中式、高强度评论,注重听取多方声音以达到多种评论类型的结合,同时还灵活运用纸媒特有的版面语言对阅读进行引导。网络媒体则在考虑网络的特有属性后做出在评论的速度和强调上均弱于权威传统媒体的选择;同时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灵活的网络媒体会力图通过新颖的内容、独家报道在冗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
[1] 范荣康.新闻评论分类[J].新闻战线,1985(01):31-33.
[2] 马少华,刘洪珍.新闻评论案例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0.
[3] 马煊.“报纸版面语言”浅析[J].新闻记者,2009(2):58-61.
[4] 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0.
G212
A
1674-8883(2016)07-0095-01
李帅静(1995—),女,山东济南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201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