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2016-03-01王红奎李铭伟周如垒马艳华
王红奎 李铭伟 周如垒 马艳华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王红奎李铭伟周如垒马艳华
(河南省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新乡45000)
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大量的习题让部分老师不得不“满堂灌”,甚至在晚自习时间还意犹未尽.从而形成了教师“身心疲惫”、学生“索然无味”的恶性循环.如果再遇上薄弱学校的普通班,本来学生的基础就不扎实,就会出现复习效果不甚理想的现象.本文针对高三复习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1.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大量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想教好物理这门公认的难教课,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引领学生树立信心,能自主地去思考,保持学习物理的可持续性.
我们的做法是:加强实验教学,回归物理学的本源.首先是多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原理剖析、对器材结构的观察与解读、做老师的助手、参与实验等方式,观察现象,自我解读,同桌互助,再加上教师点拨,学生在自疑、互疑、自助、互助活动中增加参与度,体现主体性,从而激发学习物理、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其次是做好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在实验室近距离、实战式的自我主体探究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次和学生交流时,学生高兴地说:“老师,观察实验现象帮助我们理解了概念;自己动手操作,让我们找到了真实感觉: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了,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豁然开朗了,动手真好!我们喜欢!”学生的话让我们坚持了现在的做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方有后面学习的持续推进.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理清概念,夯实基础
好多学生有这样一个困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我都知道,可做题为什么却总是出错?其实,基本概念、规律仅仅停留在记忆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任何概念和规律都不是孤立的.需要知道概念提出的背景、与其他定理定律的关联,即搞清楚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如何定义,公式、单位与相关量的关系是怎样……对于一个基本规律,也应该清楚:为什么要引进这个规律,规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规律内容是什么(包括文字、公式、图像),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如何来验证它.比如对于匀强电场中的公式U=Ed的理解.学生知道这个公式是用来计算两点间电势差或电场强度的公式.那它是怎么来的呢?W=EpA-EpB=qφa-qφb=qU=qEd,从而得到U=Ed.另外,只知道它的来源也不够,还得知道它不只是在匀强电场中适用,在非匀强电场中也可以进行一些判断.比如在φ-x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势差,在E-x图像中,面积表示电势差.而且还可以类比在运动学中的v-t图,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从而告诉学生所有的物理规律、方法都是相互关联的.这样才能使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碎片.学生才可以做到真正学懂、会用.
我们在高三的教学中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由于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原因,学生在高一时的力学部分基础普遍薄弱,从而导致力学的习题做不好,而电学知识大部分也都与力学中的运动以及受力分析等内容息息相关,因此电学习题也受到了“连累”,就像前面论述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公式一样,运动学不理解,电场就很难解释.学生物理学不好的另一原因是数学基础差,学生的解方程组、平面几何、数学运算等基本功不扎实,对物理学习形成负迁移.面对这种情况,就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少而精地讲例题,每讲一个例子,都在黑板上详细写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练习一些类似的习题,渐渐地学生会触类旁通.只有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
3.学习得法,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题海茫茫,但解题方法有限.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具体知识之外,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维模式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功效.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高层次、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维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至少有以下几种: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像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以上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更巧、更简洁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更要关注基本的常用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一般来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教师要告诉学生们在学习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多多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此外,还需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描绘物理情境,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这些都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更有价值.实践告诉我们,高三学生比高一、高二时有更强的理解能力,有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将如虎添翼,往往能显示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4.恪守规矩,成就方圆
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很重要,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俗话说得好“光看不练,撑足一半”,高考最终还是解题能力的呈现.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的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来说务求做到如下两点.
①规范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学生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题,比如使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式子的物理意义,甚至只是拿具体的数据计算结果.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而这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最关键是考试不得分.高考改卷是按步骤给分的,一个公式有一个公式的分值,只写数据和计算,甚至一分都得不到.物理学有自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例如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依据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②努力将习题写完整.有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草草了事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不肯将题解完.究其原因正是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乍看之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解题才发现里面隐含重要的变化及关键点.而且完整地解一道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比如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单位的处理、数字的运算等.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启发、得到训练,题解得再多,水平也提高不快.工作不实,必然导致复习的效率低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
[2]欧阳钟灿,周善贵.21世纪物理学必须面对的转变[J].物理教学,2014,36(2):4-5.
[3]葛德成.关于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原则的思考[J].物理教学,2014,36(2):13-14.
[4]孔明西,乔保亚,张士伟.新课程下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初探[J].物理教师,2012,33(6):9-11.
[5]何宗赛.高考物理力学试题分析[EB/OL].[2013-06-03]www. docin.com/p-6611011...html.
[6]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
[7]郭晨跃,王宏博,罗莹. SOLO理论在高考物理试题比较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教师,2012,33(1):1-3.
[8]刘明.物理教学中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与实践[EB/OL].[2007-04-20]http://www.eact.com.cn/studroom/show-id-2944.
[9]SDSWT3800.高考物理选择题技巧[EB/OL].
[2012-10-02]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8wA4TpSB2Mrl1_ruo6WkzRTeMiXaK3vByecK7
KCDY4JY-c7_nJUBYPm-IEr9uZTZoo1Ei3ZcT
OFvWBDmKlf_FrZWs_60GaVuG4e1YPmqyUS.
[10]杨小林.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卫星问题的通式及思考[J].物理教师,2012,33(2):20-22.
(责任编辑:余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