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最后一课》的教学反思

2016-03-01海南省澄迈县福山中学吴振良

新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母语专业化

□海南省澄迈县福山中学 吴振良



基于学生视角的《最后一课》的教学反思

□海南省澄迈县福山中学吴振良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视角,要认识到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认知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捕捉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又要从语文教学的规律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以自身视角进行解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与范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视角教学细节

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多次教《最后一课》,感觉却渐渐地不一样了起来,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本文时,心中有一股崇敬;而作为今天的学生,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又或者是因为后现代观念的影响,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再体现出完全的“顺从”,而总是尝试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异于传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无疑是不能回避的,而从这些观点也可以管窥今天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社会认知,客观上讲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本文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近几年在课堂上收集到的一些源自学生之口的非典型性问题,并尝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展开一些思考。

一、希望自己就是小弗郎士

不止一次地有学生在读着课文开头的时候说,“如果我是小弗朗士就好了”、“我们还不如小弗朗士呢”。貌似戏语的背后并非没有原因!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不是普鲁士人入侵,小弗郎士的学生时代一定是轻松而有趣的。这里,不妨从学生的视角来将小弗朗士的学校生活与今天的学生生活作一个对比。

文章开头即能打动学生,“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士兵正在操练”,如同学生读到此时的感慨——这些景象,确实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学生初读课文时不可能一下子进入角色,从文字中获得直接的认识往往是学生的本能。毕竟才是初一的学生,身体的发育并不影响其思维深处尚根深蒂固的稚气:哪个孩子不喜欢轻轻松松地玩呢?学校生活与野外暖和、晴朗的天气,与有着画眉鸟歌唱的树林相比,毕竟乏味多了。只不过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勇气跟自己说一句“到野外去玩玩吧”罢了。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这一认知对于感知文本有没有作用。如果没有作用,那教师完全可以忽略学生的这一认识,甚至还可以义正词严地批评教育一番。但直觉让笔者意识到这并非上策,多年的教学反思让笔者意识到,学生的一些直觉性反应往往都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笔者研析后认为,学生的这种直觉性的认识,是可以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读文章开头的时候,还主动问过学生:“你们希望自己像小弗郎士这样吗?”而这一提问总能获得大部分学生的附和。不妨再跟学生畅想、幻想一下相应的情境:大家都不上课了,都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了,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了,没有家长的唠叨了……多么美好!这也并非完全臆想,孔夫子教学,还讲究“风乎沂,浴乎舞雩,咏而归”呢!

而学生的这种直接感知,其实也可以为下文的理解奠定情感上的基础,正是因为学生在这种感同身受的情境中体验到忘却学习压力的快乐,才为后面的“最后一课”提供了认知失衡、情感起落的心理基础。因此,“希望自己就是小弗郎士”既是基于学生直觉的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契机,更是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有充分利用的价值。

二、母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完全走入了作者都德所描述的情境,如果完全接受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想熏陶,那学生大多是会认识到文章的主旨意义的。但今天的学生却并总是那样“听话”,在完全接受文本和教师的意图之前,他们总会突然地冒出一两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来。

初读全文之后,有学生提出:“普鲁士人逼近法国人放弃母语固然是可恶的!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学习外国语言的机会,我们天天在学校,不也在学习外语嘛。”为了渲染一种气氛,这个学生还不忘跟上一句,“我的英语难以入门,压力山大。没有母语的影响,说不定我的外语还学得好一些。”学生一阵喧笑的同时,笔者的脑子飞速运转:这个问题回避还是面对?理智让笔者意识到,这应当是一个教学的机会:母语意味着什么?母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跟学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笔者先跟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某国的一位华裔当选总理

之后,国人一阵欢呼,认为该华裔主导下的该国与我国的关系会迈向更高的台阶。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该华裔主政期间,两国关系磕磕绊绊。初一学生大多不关心这样的时事,听来觉得不可思议。笔者特地强调:该华裔是会说中文的!

在笔者看来,尽管其会说中文,但汉语却不是其母语,中华民族的基因并没有渗透其血脉。固然,政治家应当为其选民服务,但刻意地回避华裔身份且一味地讨好选民,不惜伤害中国人的感情,怎么说都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撇开政治因素不谈,这里完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事实:一个放弃了母语的人,在民族文化上必然就断了根。这样的解释会让学生意识到什么呢?这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语言”与“母语”之间做出一个辩证的思考:母语不仅仅是语言,更是文化,是民族精神得以维系的关键所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打开国门认识世界的钥匙。于是可以理解我们学习外语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会如此慎重地对待最后一课。

事实上,由于有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后来学生在再读文本时有一种不需要教师努力就能入境的认识,“漂亮的礼服”所代表的意义,“严肃的气氛”所带来的认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所带来的震撼,“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所带来的共鸣,“新字帖上美丽的圆体字”所带来的忧伤,“法兰西万岁”所带来的情感升华……让学生在自读中就能够认识到许多。

此时不可以忘记的是,师生之间互动所用的语言正是母语!而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人文性,也正在这样的教学细节中得以体现。

三、学生视角下的《最后一课》

今天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也属于历史,因此历史并不总是面向过去的,也是面向现在与未来的。在学生视角下、历史视角下看《最后一课》,可以让教师对本文的教学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是相对于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而言的。应试状态下的语文教学弊端不必多说,而放眼历史,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认识到课文、作者、阅读者对于历史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学生视角的一种体现。

笔者教授此文,常常跟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弗朗士,你会如何面对没有母语的教学?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又会如何面对没有母语的教学?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引学生入境,入一种角色之境,也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文本。作为一种常规的提问,其可以让学生转换一种认识文本的角色,可以让学生走入到文本当中去,正如笔者所提出的:“现在我们就坐在韩麦尔先生的教室里”,或者“现在我就站在韩麦尔那个讲台的位置”,那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提出,归根到底还是基于学生视角的,或者说是引领学生进入自身视角的,相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而言,这种预设性的问题既遵从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思路,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个基本的范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问题的答案上,更体现在问题本身。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视角,要能够从学生的视角下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华.胡适与都德的.最后一课[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

[2]郭睿,陈晓波.《最后一课》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认同基础[J].语文学刊,2008(8).

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

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

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1]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

[2]蔡敏娟.追随课改,做反思型的音乐教师[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3).

[3]冯玉平.试谈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J].青海教育,2012(1).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母语专业化
母语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母语
再教《最后一课》
扑朔迷离的《最后一课》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