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

2016-03-01石运兴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灵气课堂纪律葫芦

石运兴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课堂展示课。我讲的课文是《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走进二年级三班教室。孩子们主动地与我打招呼,亲切地向我问好。一听说我要给他们讲课,还欢呼雀跃地让我一定要选自己进行课堂问答。课前与孩子们的熟悉更坚定了我上好课的信心。

课堂教学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有序地进行着。我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字词大闯关”“美丽葫芦架”“学生来找茬”“我来演一演”“续编小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释放自己,发挥自己。我一直认为,讲课要接地气,课堂要联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文真正的价值。如果一味地讲解书本知识而脱离生活实际就会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葫芦架,让孩子们想一想葫芦架上会有哪些东西。孩子们积极地阅读,踊跃地回答。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依次画出了细长的葫芦、绿色的树叶、雪白的小花。为了让板书更有立体层次感,我还特意用卡纸剪出了葫芦叶和笑脸小葫芦,贴在葫芦藤上,十分的逼真和生动,学生一看图就能想象出这课美丽的葫芦树。再例如讲解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上台演一演文章中的情景。他们积极地参与并理解了邻居的善心好意和种葫芦人的固执己见。

精彩的课堂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这堂课的展示和课后老师们真诚地点评,我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讲解生字时,有两个十分重要的词语没有重点讲解。一个是“葫芦”的发音,许多同学错读为“hú lou”,真正的发音是“hú lu”;另一个是邻居的“邻”的读音“lín”,而不是“líng”。对于这种习以为常的错误读法更应该重点讲解,反复练习。

其次,学生虽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但是课堂纪律松散。正如评委老师对我的点评,课堂中十分灵活的讲解,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释放,但是到最后教师有些失控,有些吃力,有些疲劳,这些都可能源于对课堂纪律的掌控不够。因此,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也要学会适当地控制节奏,及时拉回一些分散的注意力。

最后,笔者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即语速放慢一些,讲解不要过于着急,要用温柔的语言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教师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功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在平时多锻炼,多读书,多思考,就会潜移默化地养成。

一节课,却蕴含着深刻的大智慧。上完这节课,我从中思考,从中收获,从中成长。我认识到,教师要想讲好一堂课,就必须充分备课。因为只有备好课文,备好设计,备好学生,才能自信地讲解。同时课堂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把课堂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灵活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因为只有接地气,才能有灵气。

小课堂,大智慧,小问题,多反思,人生处处是风景。

猜你喜欢

灵气课堂纪律葫芦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镂空工艺
宝葫芦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一路惊喜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