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走进诗意的空间
——古诗词的诵读教学
2016-03-01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黎少贞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 黎少贞
在诵读中走进诗意的空间
——古诗词的诵读教学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 黎少贞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使学生热爱古诗词,使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它的美,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诵读任务,不负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培养兴趣分类归纳领会情感开展活动
最近国人学习经典国学热潮方兴未艾,举国上下到处是摇头晃脑的诵读声音。作为语文教师,更应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已任,顺手拈来,引领学生走进那个诗意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36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古典诗词的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古典诗词,在诵读中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在诵读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分类归纳,激发兴趣
古诗词数量多,小学生看着有点晕。这时候老师该给他们进行必要的分类,这样条理会分明很多。有比较就会有异同,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后,加以区分,记忆会更容易一些。让具有相同点的作品在一起让学生诵读记忆,难度降低了,学生背诵起来也容易多了。教师可凭以下标准归类——
1.以同一主题归纳。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例如:“送别”这一主题,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己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另外还有“思乡”、“珍惜时光”、“劝学”、“儿童生活”、“军旅生活”、“边塞诗”、“亲情”、“爱国”等。如果我们把这些同一类别的诗词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集中诵读,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2.以同一朝代归纳。这一点古人早就走在我们面前。如《唐诗三百首》、《全宋词》为代表的唐诗、宋词、元曲。可以选一些思想性、艺术性高一点的背诵。
3.以同一题材归纳。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的诗歌的诵读。比如,同是以秋天为题材的《天净沙·秋》《山行》等;同是春天题材的《钱塘湖春行》、《春晓》等;同是边塞诗的《出塞》、《塞下曲》等;同是农村题材的《村居》、《四时田园杂兴》等。这样,老师精心地编辑起这些题材一致的诗词让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4.以同一诗人归纳。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另一些诗作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的学习,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二、领会情感,加深记忆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读者情感的共鸣,定能提高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致,定会给古诗词的诵读带来一片艳阳天。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我们可以从“喜欲狂”三个字入手,诗人怎样喜呢?透过“漫卷诗书”、“愁何在”、“即”、“穿”等词语,作者“涕泪满衣裳”的高兴与激动不言而喻。作者为什么而喜?我们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收复蓟北,还我河山的画面跃入眼帘。这样,对诗人爱国情感的领悟就水到渠成;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学生诵读起来就深刻多了。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在诗词美丽的意境中感受美的人生。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情感来反映生活。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当学生领悟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后,诵读起来就兴致勃勃了。
三、开展多种活动,丰富诵读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将自已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与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可以让学生诵读起来津津有味,因而,教师必须开展多种活动,创造更多形式让学生诵读。
1.课前三分钟诵读。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利用课前三分钟有效开展古诗文诵读。学生在每节课的反复诵读中,不仅对古诗文进行了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顺应了小学生此阶段的记忆特点,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笔者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学之初,笔者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古诗文诵读》,常规的做法是:每节语文课坚持开展3分钟课前诵读;每5首古诗为一组,每个礼拜反复诵读一组古诗。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尝试“四段式诵读法”,即将一周7天划分为四段。周一、周二完全是处于朗读阶段;周三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记忆;周四、周五几乎全班同学都能有感情、有节奏地背诵了;周末两天可以自我回顾检查前阶段的诵读成果。利用每一节语文课上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诵读要背诵的内容,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熟读自然会成诵,工夫不负有心人。
2.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诵读。古典诗词教学必须重视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让学生渐入佳境。例如,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接着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最后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3.课后与家长的互动诵读。古典诗词的诵读必须课内外相结合,教师、家长相配合,才能收到更佳的效果。诵读的监督者不光是老师,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让家长也成为学生的诵读督导者和评价者,才能让诵读活动在课内外相得益彰。
4.唱古韵,演古诗。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差,一旦背诵几十首诗词后,极易出现混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创新了诵读形式,把古诗文与音乐艺术表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唱”中记忆、“舞”中感悟、“演”中陶情。在学校“庆六一暨读书成果汇报演出时”,我班同学自编自演了《小儿垂钓》,李文文同学演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那入情入境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演唱,搏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在我市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校“诵经典诗词,抒爱国情怀”唱诗表演做压轴演出,孩子们诵、唱、乐、舞巧妙配合,将6首诗词演绎得有声有色,为研讨会画上了完美的惊叹号!
诵读的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诵读中爱上诵读,乐于诵读。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使学生热爱古诗词,使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它的美,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诵读任务,不负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