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平常心教育离异家庭的子女

2016-03-01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小学蔡秋朗

新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平常心家庭班主任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小学 蔡秋朗



用平常心教育离异家庭的子女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小学 蔡秋朗

【摘要】这些年,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总会遇到离异家庭子女,这些孩子情绪忧伤多变,缺乏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缺乏自信心,心中缺少“爱”,自暴自弃,逆反心理强,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班里的“问题学生”。如何在孩子心中架起一座彩虹桥,将孩子安全送抵彼岸,健康快乐成长?个人认为,平常心至关重要。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平常心

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人们常常抱有一种同情的态度,要么苦口婆心安慰、劝导,要么长叹一声:“这孩子真可怜!”要么投去怜悯的眼光……殊不知,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这些都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记得有篇演讲稿《单亲又何妨》中讲道:“我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成长,虽然父母离异,但我没有一点特殊的感觉,也没有一点自卑!周遭的人啊,没有用怜悯的眼光看我……如果他们用特殊的眼光看我,只怕我也跟陈瑞科(一个心灵有阴影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留下很多阴影了。”

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在这些孩子心中架起一座彩虹桥,将孩子安全送抵彼岸,健康快乐成长,个人认为,平常心是最好的态度。

一、用平常心与他们交流,父母离异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学生年纪还小,对父母的离异往往不理解,如果加上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孩子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进而形成孤僻、自卑、粗暴的性格倾向。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平静地与他们分析,父母离婚,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父母永远是你自己的父母,要记住是父母把你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翻开古今中外史,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伟人都是出自单亲家庭: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7天丧母;犹太教创始人摩西,出生时便无父。法国前任总统萨科齐4岁时父母离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幼年丧父;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是幼年丧父。中国历史上单亲之子成材的例子就更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都是单亲之子;近、现代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丰子恺、冯友兰、聂耳、冼星海、郁达夫、老舍、傅雷、丁玲等也是单亲之子,等等。所以,我们不要觉得自己有多特殊,也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不幸,只是每个人的遭遇不同而已。孟子认为,人才总是在困境中造就。我们每个人总希望天空纯美无瑕,却常常有狂风和暴雨;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人生一帆风顺,却常常有困境和忧愁。困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话题,但困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跌入困境后没有勇气走出来。战胜了逆境,人生就踏上了成功的坦途,而在逆境面前退缩了,便只能以失败抱憾终生。

儿童时期是模仿期,少年期是幻想和英雄崇拜期,青年期则是理想追求期。榜样对儿童和青少年有巨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恰当地引用一些自古至今、中外单亲家庭的孩子成材的例子去启迪这些身处逆境的学生,引导、激励他们,勉励他们不断进取。

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用平常的态度对待他们

1.班主任老师要与科任老师形成共识,不要过分地“关爱”离异家庭的孩子。过分的关爱有时会使他们不断映现自己的不幸,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更加自哀自怜,无法自拔。例如,我任教的班级中的一个孩子,原本成绩名列前茅,后来父母离异,她一蹶不振,成绩一落千丈。不少老师对此深表同情,经常“优待”她,希望在心灵上多给她一些安慰,孩子反而不愿意来学校了。后来,我与科任老师沟通,找到孩子,并像原来一样(父母离婚前)对待她,只是有意识多安排些让她展现自我的活动,在不经意间去照顾她。之后,孩子又拥有了快乐的笑脸,成绩也上来了。所以在“关爱”这些孩子时,我们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他们痛苦时有人排解,无助时有人伸出援手,孤独时有人倾听与交流……让他们没有异类的感觉。

2.班主任还应多组织些课外活动,让这些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在同伴群体中快乐成长。离异家庭的孩子最多的是孤独,包括生活中的孤独和心灵上的孤独。作为老师,我们应积极引导孩子融入班集体,融入孩子群中,以此找到心灵的归宿,排解孤独感。例如,我接手的一个新班中有这么一个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还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染上了一些轻微的不良行为。我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由奶奶照看,奶奶说孙子不听话,她很伤心。之后,我与孩子经常交谈,了解到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回到家里他常常是一个人待着,没有父母的交流,没有温馨和欢乐,所以有时他不愿意回家。为此,我先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意识地在学习上多帮助他,让他看到成长的希望,我还经常举办些娱乐活动,比如郊游、主题班队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公益活动等,让他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感受快乐。孩子在活动中不再孤独寂寞,在活动中忘掉烦恼与忧愁,感受浓浓的友爱,学习进步了,人也开朗了。这样,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心中充满烦恼时,就有了正确的发泄方式和交流倾吐的良师益友,就能在与大家的平等共处中健康成长。

三、留意孩子的言行,用平常心巧妙打开孩子心中的锁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班主任对这类孩子要时时观其微,处处察其毫,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把工作做在事情发生的前面,防止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与离异家庭学生交往或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时,我们尤其要注意以平等的正常态度与之相处,把他们看做是“需要特别关爱”的普通学生,而非“另类”。在解决问题时,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作为老师还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办法。毕竟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造成了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缺陷。因此,我们就要通过调查研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校正。例如,今年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叫方杰(化名)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由于父亲常年在外,继母对他不管不顾;他的生活都是爷爷在照顾,爷爷觉得孙子可怜,对孙子特别溺爱,造成孩子放任自流,沉迷网络,无心学习,并且自卑心理极强。作为老师,我在每天放学后就有意识地让他留下来和一些家长接送较晚的孩子一起写作业,老师有空时还特意地辅导他。半个学期过后,他不再沉迷于网吧,与同学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而且养成了天天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四、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用平常心沟通

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导向和指导作用,要发挥好这种作用,老师必须要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

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到孤独的“小草”,从“喷香的饭菜”到“清冷的餐桌”,离异家庭的孩子饱受伤害。如何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学校首先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德智体能”兼顾,其中“德”为首,培养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次要引导家长“两轨并行”,让爱依旧完整。即父母虽然离婚,孩子无论归哪一方抚养,双方都要统一口径,共同教育孩子,努力做到:孩子需要的是爱,不是“恨”,要引导孩子理解父母,不讲伤害任何一方的话语;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让孩子不至于“憋得慌”;与孩子一起制定探视规则,保护孩子的最大利益;不要怀揣“补偿”的想法溺爱孩子;让孩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培养孩子对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经常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发展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如此,让家长爱得其所,教得其法,让离异家庭子女在家校共建的爱巢中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总之,让离异家庭的孩子健康的成长,需要我们不吝地付出“爱”,以“爱”为梭,以平常心为丝,为离异家庭的孩子编织幸福快乐的童年之梦,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欧阳炳焕,徐书云.班主任锦囊妙计[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孟育群,高平.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新启事◎

猜你喜欢

平常心家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平常心看待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夸夸我的班主任
家庭“煮”夫
以平常心看婚姻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恋练有词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