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探讨
2016-03-01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曾凡娇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曾凡娇
城市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探讨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曾凡娇
【摘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的奋斗目标,小班化教学在提升质量方面的优势明显。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了大班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小班教学的优势与实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小学小班化教学大班教学
由于义务教育学校的非均衡发展,相对而言,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在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又集中于办学条件好的小学,城市家长和富裕起来的农村家长纷纷为子女选择优质学校就读,导致学生向优势学校聚集的局面,使得这些学校的班级人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小学班级甚至达到八十到九十人之多。班级学生数额过大一直是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成为制约城小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大班额带来的问题
1.学生获得注意少。班额较大、学生人数过多,必然使得教师的注意范围增广了,但是持续时间就大大缩短了,这样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注意力也就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尤其是在课堂之上,班级人数多、时间紧,教师上课无法确保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注意和关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就会用其他的方式去引起教师的注意,有些是以将成绩提高的方式,这种情况就是比较好的。不过一些学生还会以极端的方式吸引教师的注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所谓的“坏学生”,使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对教育教学就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室空间有限,学生数量越多,每个人所获得的空间就越小,空间小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且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不能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更顾及不到所谓的“差生”、“后进生”。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只有少数学生受重用,大多数学生成了被管理者,使得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受到压抑。且在大多数城小中,多采用大班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更多的是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无法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这样的班级和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如工厂里的零件同一化。
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通过控制班级的学生人数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这一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班级组织形式。这种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究竟有什么优势呢?
1.师生交流增多。由于班额的减少,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要素——教师和学生也能够增进彼此的交流和了解,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由于班级规模小,可以排列成不规则的半圆、V形等,还可以经常变动,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探析,这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教师也可从大规模班级繁重的纪律管理、作业批改等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热情得以增强,实现良性循环。由于小学,尤其是三年级之前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每个学生身上,如果班级数额过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维持集体纪律约和学习成绩之上,就没有更多精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2.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班额减少后教师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将课程编排得更富趣味性,教学方法能更加的多元化,同时能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原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并通过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强化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在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思维。
3.学生实践经验增多。小班化更有利于通过实践、操作、课外探索、游戏等方式使课堂变得丰富而有生机,能沟通课内与课外,使课堂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差异性教学得以实施。差异性是每个学生的特点,要直面学生的差异,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大班教学中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小班化精致教学则可以为此提供物质条件、空间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保障。首先,教学目标要有差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施差异化教学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方法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最后,作业的设置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要具有层次性、差异性。
5.评价更加多元化。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分组教学的小组互动就会形成小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获得基于自身最好发展的鼓励评价法;另外还有活动评价法、形象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参与评价法、无级评价法,等等。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既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实现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小班化教学众多优点的实现首先有赖于教师队伍的配备。
1.师资数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师生比的增加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定可能。
2.教师类型。现阶段小学教师主要有两类:单科型教师,全科型教师,单科型教师顾名思义就是传统的一位教师专职一门学科的教学,虽然这类教师自身专业性强,但是容易形成学科割裂的现象。全科型教师是新形势下对教师类型的新的探索,因为分科教育更多适用于具有职业发展性的中等教育及其以上教育,全科教育则更多适用于基础性的初等教育。所以在小学教师的培养和招录上更加注重全科教师。同时,在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文件中提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由于全科型教师任何课程都应该能够承担,为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3.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小班化情境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需要教师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要照顾到班里每个学生,需要教师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学思路,更备学习思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备全面教学,也备分层教学。二是具备更灵活的应对交流能力。大班化教学下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内容固定、时间有限,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较少。班额缩小使得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同学生的交流增多,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机制,另外集体观摩、课堂实践等都是将教学生动化的有效手段。三是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及辅导。学生数量少,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和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进行不同内容作业的布置。同时,对于不同学生的课后辅导也不同,针对程度较高学生的拔高训练,针对程度较低学生的基础补充等等都是教师作业辅导针对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可.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小学大班额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13.
[2]周文雁.小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8.
[3]张建新,钱莉莉.浅议小班教学的优势及其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1(2):157.
[4]王都留.小学大班化教学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J].甘肃高师学报,2006,11(2):124-125.
[5]陈国活.小学小班化精致教学实践探索[J].广东教育,2015(3):55-56.
[6]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Z].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