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教学案例

2016-03-01李瑞华

关键词:气魄万里长城奇迹

李瑞华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第一小学 河北承德 068350)

《长城》教学案例

李瑞华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第一小学 河北承德 06835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使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长城》一文 引导 体会 联想 教学案例

一、抓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长城》这节课,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再次登上长城。(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师: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登上了长城,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以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也啧啧称赞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在我们的课文中,作者同样有对长城的赞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到这句话。

3.学生找答案,反馈(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这句话。

二、潜心会文,感悟长城

1.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长城是个伟大奇迹的相关语句,仔细品味,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简单的写在旁边。

2.学生自由学习,作批注

(1)感悟长城的“气魄雄伟”

① 指读第一自然段、简单谈感受(长、弯曲)。这是作者站在什么角度看长城?(板书: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② 出示长城远景图

③ 长城和长龙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共同点:长、蜿蜒盘旋……)

A.长:(到底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在三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大家猜猜用了多长时间,整整五百零八天。你们说长不长?谁能通过读来表现)

B.生:弯曲:蜿蜒盘旋。

学生结合资料袋谈:(长城东起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途经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一直延伸到甘肃的嘉峪关。)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课文第一段

师:腾飞的巨龙人人敬仰,但他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产物。而长城,却真真正正地横卧在崇山峻岭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怪不得作者会这样称赞: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及其设计的巧妙。

师:除了长城的气势磅礴之外,你还从哪感受到它是个奇迹?

①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结合语句谈感受。(生:高大、坚固)

② 这是作者站在什么角度看长城?(板书:近看 高大坚固)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

师:同学们,这就是长城的近景图,它高大坚固,巍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你看,这里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城的城墙,这是两米多高的垛子,这是射口,瞭望口,这是遥相呼应的城台。从长城的结构特点中,我们不光能感受到它的高大坚固,是否还能体会到这种设计的独具匠心?可以结合某一种设计研读课文,结合拓展资料和查阅的资料到小组中交流你的感受。

④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⑤ 从这种巧妙的设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伟,人民有智慧

⑥ 指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智慧的长城。当你面对这座凝结着无数智慧的巍巍长城时,你想怎样读?

⑦ 师:近看长城,它不但高大坚固,而且设计巧妙,所以作者会由衷赞叹:生:齐读:中心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体会作者的联想

1.师:过渡: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劳动人民的艰苦)

① 抓庄重点词:

师:在读一读这句话,从那些词语中更能体会出劳动人民的艰辛?

生:(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无数的肩膀。生:无数的手、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岭)

② 这段长城修筑距今有600多年,想象600多年前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指名说)

师:是啊,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科技不发达、贫穷落后的年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搭建一条绵延万里的长城,多不容易啊。

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

2.想像修筑长城时的艰辛

师:崇山峻岭之间,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啊,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句写下来。

生:在那炎炎烈日下,他们背着条石一步一移的走着。

生:在那雷电交加的风雨中,他们挥舞着铁锹、锄头。

生:在那天寒地冻的雪地上,他们摆着一块块的方砖。

师:是呀!与其说长城由一块块方砖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筑成的,正如作者所说——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指名有感情读文。

4.总结:是啊,我们为长城骄傲,因为它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为长城自豪,因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看着板书说,最后用大字写:奇迹)

四、升华情感

1.(出示长城视频)师配乐解说:大家看,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由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让每个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

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万里长城!

假如你现在就站在这长城上,你会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2.请同学们起立

面对长城,自豪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挺起胸膛,自豪地对我们伟大的民族说:

挥起臂膀,自豪地对全世界人民说:

(生三次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的情感储备上,再次引导学生欣赏长城风光,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的情感推至巅峰,诵读文章中心段。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3.师:在我国,像长城这样的伟大建筑还有很多很多,(欣赏精彩的中国世界遗产图片)。其中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希望你们回去收集相关的资料,来举办一次“中国世界遗产博览会”,让我们共同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无限魅力。

五、板书设计:

远望——长龙蜿蜒

近观——高大坚固 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

联想 劳动人民 智慧力量

六、总评

整个教学设计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使这句话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

猜你喜欢

气魄万里长城奇迹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敢作敢为的气魄
“万里长城”真的有一万里长吗
万里长城
从楚方城到万里长城
勤奋铸就大气魄 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万里长城永不倒
什么构成了奇迹
奇迹并不存在
小对联 大气魄——初写实用对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