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矫正学龄前儿童“不听话”行为的有效策略

2016-03-01任君文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玩具儿童家长

任君文妍

(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路幼儿园 甘肃兰州 730000)



矫正学龄前儿童“不听话”行为的有效策略

任君文妍

(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路幼儿园甘肃兰州730000)

“不听话”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我们所说的孩子“不听话”多表现为:1.家长表达了要求,孩子不理会。2.孩子不明原因的哭闹或者故意哭闹。3.孩子行为表达方式暴力、不友好。4.孩子不愿意与家长多做交流,看到家长生气反而很快乐。记得曾看到的一句话“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该由你的孩子自己去学走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想要自己的孩子懂事点、“听话点”,就请先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做“懂事”的父母。

学龄前儿童 “不听话”行为 有效策略

作为一名7岁孩子的母亲,儿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离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好朋友拉手、欢笑,成长路程中的小片段我都庆幸自己能够陪着他---分担、分享。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些年,除了生活中碰触到的喜怒哀乐,一定还有我们父母亲在相聚时刻所聊到的话题——“你家宝怎么这么听话”、“昨天我让孩子气死了”、“现在孩子脑袋可聪明了,你说一句,他说十句”、“养孩子有啥用,让他帮忙端口水都不做”、“时代不一样了,养一个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养三、四个孩子都难”、“赶时间呢,女儿看到玩具就不走了,我催催,立马就哭,真愁人”……

“不听话”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我们所说的孩子“不听话”多表现为:1.家长表达了要求,孩子不理会。2.孩子不明原因的哭闹或者故意哭闹。3.孩子行为表达方式暴力、不友好。4.孩子不愿意与家长多做交流,看到家长生气反而很快乐。

记得曾看到的一句话“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该由你的孩子自己去学走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想要自己的孩子懂事点、“听话点”,就请先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做“懂事”的父母。我们中国亦有句俗话“言传身教”。孩子们当然都是可爱的,懂得道理的,了不起的,但他们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理解,付出耐心,不能缺失的“正确引导”还有“爱”。 这篇文章我就“学龄前儿童(3-6岁)在‘不听话’时家长如何正确对待,给予积极引导”谈几点想法,与各位家长朋友一起分享。

一、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年龄需要

孩子的3岁到6岁是离开家庭小环境,适应幼儿园大环境的时期,也是由无意识的好奇,玩耍迈入需要在玩耍中学习,在游戏中初步了解社会、掌握本领过渡的关键期,也称作“幼儿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在尝试、体验、“玩”中了解事物、懂得知识和练习本领。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新环境感兴趣,对身边的人感兴趣,对眼睛发现的事物感兴趣,对双手触摸的东西感兴趣,把耳朵听到的“神秘事件”想象的惊险、好玩,多姿多彩,但陶醉在这样的情形里保持的时间却很短,2分钟、5分钟,不会太久。

如果在我们想让孩子画画的时候,孩子坐一小会就会动来动去,或是玩玩手指,或是东张西望,作为家长,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提醒孩子可以把画中未完成的一小部分先完成,剩余的部分留到下一次画,不可以勉强。再如: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玩玩具时会对着玩具说话、拆玩具;站在商场的玩具区仔细看、不回家;看到同伴手中拿着新玩具会抢;碰疼了想多哭一会等等,这时,我们可以跟孩子慢慢的、简单的讲道理,再给孩子一点时间理解,等待孩子明白、适应,不可以大声指责。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体会孩子的世界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陈鹤琴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小精灵”。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自己思考的方法,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解决问题的道理和办法。孩子有自己的小世界,反问:“我们懂得吗?”如果孩子犯了错,请先不要指责,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请孩子坐下来,听听他今天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现在是什么心情?倾听孩子的想法,努力理解他们,再帮助他们分析事情发展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回忆,反思。记得说:“我懂得,我支持,但是自己想一想”这样婉转的话.避免在不了解情况的状况下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体罚不出教育成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有爱,‘懂得’最重要,还有‘陪伴’”这句话同样适合对孩子的教育。好的父母,从来不怕孩子犯错,更注重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换位思考,适时示弱,听从孩子的安排

我对孩子的世界很好奇,就如同孩子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一样。他们什么都想尝试,想快一点变得强大。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对同一件事情我们注定和孩子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如:家里刚买回来一盆美丽的花,也许是名贵的兰花,真漂亮!所以孩子想也没想伸手就摘了一朵,接下来我们会怎么做呢?生气的问“为什么要摘花!”孩子不会撒谎,回答“我不是故意的。”他们真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要责怪。家长可以摸着心口,很心疼、很伤心的说“妈妈很喜欢这盆花,可是现在被你摘下来了,过不了多久花就会死去,我好伤心……孩子产生了内疚心里,再进一步问,“宝宝,你说该怎么办?”孩子会自责,会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听从孩子的安排,为其成长创造条件,完成珍贵的一课。

四、对待孩子细心、耐心,帮助孩子渡过“异常期”

孩子们的世界也有压力,收到礼物会开心、周末父母加班会失望、心里有了委屈会伤心、愤怒。生活中需要对孩子多点细心、耐心,发现孩子有打人、吐人、骂人等粗暴的行为,请理解他们,这时候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或许心里受伤了、或许心里满是害怕、或许对身边的人不信任,他们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只能够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包裹自己”。试问我们做父母的都有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更何况是这些孩子?如发现孩子的“异常”,我们需要再花比平日里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以多查阅相同教育事例,学以致用,试着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是孩子本身,多交谈、拥抱、倾听、理解,帮助孩子早日走出“异常期”。

五、不忽视、不放纵,“爱中有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但他们的世界也是纯洁的,空白的。我们涂上一笔颜色,他们就立刻学会了。所以,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我们要找对方法,帮助他改正,“爱——不是放纵,疼爱---不能溺爱。”可以给孩子讲一讲《亡羊补牢》等优秀教育小故事,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的宝宝是勇敢承认错误,改正缺点的孩子,你能做到,我们相信你。

经常拥抱孩子,让他们体会被爱的滋味;经常夸奖孩子,让他们体会被在乎的感觉;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让他们体会尊重和被尊重的重要。用认真的态度指出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面对错误;用正确的词语提醒孩子改正错误。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管孩子但不要过于干涉、禁锢。幼儿教育“爱中有严,严中不失爱”,才能将我们身边的“小树苗”扶正、向阳、健康、快乐成长为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

玩具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