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策略概论
2016-03-01罗安德
罗安德
(贵州省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雷山 557100)
中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策略概论
罗安德
(贵州省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雷山557100)
近几年,国内中职生物教学进行了大范围改革,并重点强调了增强学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基于这一教学要求,生物教师应对现有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并选择最佳的生物教学模式,在保证学员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文章主要从设疑思考法、层层设问法、类比思考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等方面入手,提出增强学员创新品质的可行策略,旨在为生物教育者提供参考。
中职教育 生物教学 创新品质
生物是中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并拓展学员的生物知识以及思维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创新能力已成为生物教学中重要的考核指标。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员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要让学员通过创新来升华生物知识,以便挖掘学员的创新能力。基于这一点,生物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将创新培养增设到生物教学任务中,以便培养更多创新性学员。[1]
一、创新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下,创新型人才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加,而知识型人才对社会的作用却不断减小。生物教学是一门涵盖多种内容的学科,也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基于这一点,生物教学应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使中职学员不仅能够掌握生物知识,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力,以便为生物学的发展贡献力量。[2]
二、增强学员创新品质的可行策略
1.采用设疑思考法
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员的推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以此发挥学员的创造力。要想激活学员的思维,就应巧妙设置一些关于生物的问题,使学员在探讨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基于这一点,可结合生物教学要求以及学员的生物水平来创设问题,让学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学讨论当中。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先让学员对光合试验进行操作,并针对试验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学员对试验现象进行解释,以便让学员通过自身的讨论来解答光合作用的形成机理。[3]
2.采用类比思考法
一般来讲,借助某一问题的解答经验来解答另一个相关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点,可将类比思考法运用到细胞增殖、细胞器结构以及细胞器功能等知识点的教学之中。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植物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过程与动物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过程较为相似,教师在讲解植物细胞所进行的有丝分裂时,可将动物细胞所进行的有丝分裂进行类比,并引导学员将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各自发生的有丝分裂特征以及过程进行对比,既能激活学员原有的知识,还能让学员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从而将学员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3.采用层层设问法
一般来讲,生物知识的关联性相对较强,教师可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来帮助学员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解“渗透吸水”这一知识点时,可在课前选取一些新鲜的幼苗,将一部分幼苗放入蔗糖溶液中,另一部分幼苗放入清水中,并引导学员对两组幼苗的的吸水现象以及失水现象进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清水中的新鲜幼苗仍保持直立挺拔的状态,而蔗糖溶液中的新鲜幼苗则因缺水而出现萎缩。对此,教师可设问:“为什么新鲜的幼苗在清水以及蔗糖溶液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在学员能够准确解答后,教师可再进行下一个实验。选取三块体积以及质量均相同的新鲜萝卜,并将三块新鲜萝卜分别放在盐溶液、清水以及蔗糖溶液内,并引导学员对三组新鲜萝卜的反应过程进行观察。在此期间,教师可设问:“植物的吸水原理是什么?溶液浓度为什么能够对植物细胞的正常吸水过程以及失水过程产生影响?”。通过这种层层设问法,可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并引导学员将掌握的生物知识用于解答其它生物问题。[4]
4.加强对学员的思维训练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弱化定势,并且鼓励学员对问题进行质疑,使学员敢于打破教师权威、其次,教师可通过另辟蹊径以及扩散求异的教学手段,使学员不断增强自己的侧向思维;通过类比推理等教学手段,使学员不断增强自己的逆向思维。最后,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员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学员自行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使学员能够独立思考生物学问题。[5]
5.改变生物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重点对学员进行纵向思维练习以及横向思维练习,以便扩展学员的思维广阔性。其次,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层层设问以及生物实验等方式来提高生物学习的趣味性,让学员在解答问题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生物水平、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最后,根据生物课本的知识内容来调整教学方式,并为学员营造生物学习的氛围,以此发挥学员的创新思维。
6.采用问题讨论法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对学员动手能力、知识面以及创新能力等各项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学员往往难以独立解答生物问题。基于这一点,教师可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员对生物难题共同进行探讨,以此发挥每位学员的优势。例如,在组织学员进行叶绿体研究试验时,可根据每位学员的生物知识水平、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确保每小组都有理论知识强、试验水平高、协调能力好的学员。其中,动手操作强的学员可负责完成实验各项操作,理论知识强的学员可负责对操作学员进行指导,协调能力强的学员可负责分配组内每位学员的实验任务,能力一般的学员可负责选择实验器材、记录实验数据等事项。如此一来,各小组便能有序完成叶绿体研究实验,并在实验中了解叶绿体的相关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重点对学员进行纵向思维练习以及横向思维练习;弱化定势,并且鼓励学员对问题进行质疑;合理运用设疑思考法、层层设问法、类比思考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等教学手段,以便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总之,只有将创新教学与生物教学将结合,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1]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张晓冰.中职生化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冷长凤.高中生物学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邵青.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