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破解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以新和县人才工作为例
2016-03-01赵超
赵 超
(中共新和县委党校 新疆阿克苏 842100)
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破解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以新和县人才工作为例
赵超
(中共新和县委党校新疆阿克苏842100)
前言:
党的十八大指明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人才工作方向,要积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生动局面。然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水平低等原因,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展开有力的人才竞争,导致人才匮乏和引进难问题相当突出。如何结合实际走自己的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人才工作摆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制约的瓶颈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新和县委组织部专门成立《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破解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课题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个别交谈、集体座谈等方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和探讨,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和县人才队伍基本现状
目前,新和县各级各类人才7693人。人才总量中:党政人才1253人,占人才总量的16.3%;专业技术人才2772人,占人才总量的36%(其中,高级职称85人,中级职称384人,初级职称2284人)。技能人才772人,占人才总量的10%,农村实用人才2418人,占人才总量的3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98人,占人才总量的5%;社会工作人才80人,占人才总量的1%。在党政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少数民族人才2734人,占这两类人才队伍总量的67.9%;女性人才1780人,占这两类人才队伍总量的44%。
二、新和县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1.优化人才引进环境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人才办公室,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二是加强政策支持。为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服务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考核、选拔等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并将有关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部门。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划拨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含双硕士学位)、硕士学位及211工程大学本科毕业人员除国家规定的工资和津贴补贴标准外,分别给予每月1500元、1000元和500元补贴。对返聘的副高以上的知名老专家、老教授,每年支付不低于6万元聘用报酬(根据贡献率大小予以浮动);给予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一次性发放2万元安置费。近3年以来,累计发放高学历人才岗位补贴80余万元,免费提供过渡性住房150余套。
2.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坚持做到刚性与柔性并举,数量与质量兼顾,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急需的专业人才,建立“绿色通道”,打破人才地域、户籍、编制、身份的限制,简化办事程序,使其能够安心在基层扎下根。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
3.搭建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依托院士工作站新和分站,实施特色林果业示范工程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新和分站专家团队在我县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业的技术支持作用,通过提升技术人员和枣农掌握红枣有机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管理技术,做大、做强红枣自主品牌。二是发挥“名人效应”,开展拔尖人才下基层活动。进一步提高拔尖人才使用率,充分发挥拔尖人才“传、帮、带”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三是利用智力援疆项目,开展人才交流培养工程。扎实做好本地未就业大学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2010年以来,全县共有143名高校毕业生通过赴浙江培养顺利上岗工作,有效地把高校毕业生转化为人力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人才总量不足、密度小,中高层次人才比重低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人才7693人,人才密度(人才资源在人口资源中所占比例)仅为4.5%;全县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共有469人,占人才总数的6%,与地区、自治区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2.人才流失严重
近3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人才流失严重,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一是自2010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共引进各类人才195人,现在岗106人,流失达89人。二是2010年以来新和籍大学毕业生798人,但返乡大学生仅271人,只占34%,造成大量人才从源头上流失。三是2010年以来,招录公务员226人,现在岗139人,流失87人。
3.人才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入口不够宽
受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快,财政困难,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的专项资金、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而企事业单位又无力支付一些科研项目经费,导致部分急待开发攻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新项目无法正常进行,短时间内难见效益,难出成果。加之新和县现有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科技含量不高,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凝聚力。人才引进主要依赖于赴大中专院校招聘,真正通过项目引才、柔性引才渠道引进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加之返乡大学生比例不高等,人才入口则显狭窄。
四、解决人才引进难的意见建议
1.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进一步做大人才市场。健全人才交流的社会调节机制,实现部分人才管理社会化,做到从市场找人才,使人才由部门、单位所有向社会所有转变。二是智力联才。把引智与引才相结合,利用援疆干部和本地在外工作、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员见识广、人脉宽的优势,推荐和介绍急需紧缺的专家和技术人才来我县干事创业。三是网络引才。企事业单位对项目合作、课题招标、技术攻关、人才需求等通过网络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和寻求技术服务,拓宽人才入口。四是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抓源头,搭建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平台,强化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本县人才回乡创业。
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人才良性发展。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用人思路,对急需的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实行“来者不拒”政策,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实行“一路绿灯”制度,家属可随调、随迁并减免费用、简化手续,对不迁户口、不转关系的外来人才家属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3.开发“精品人才项目”,强化人才项目化管理。引导和支持人才项目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对人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协调全县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力攻关,确保人才项目高效实施,在增强人才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带动县域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4.挖掘、培育本土人才,缓解人才引进压力。注重提升人才工作的情商,在注重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低学历本土实用人才的挖掘、培育也不容忽视。不断提升本土人才数量、质量的是缓解人才引进难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