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新时期师德建设问题探究*

2016-03-01巴雪冰于德刚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高校教师师德

巴雪冰 张 文 于德刚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新时期师德建设问题探究*

巴雪冰张文于德刚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明确、具体,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新时期的师德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解决目前在师德领域出现的理想信念模糊、职业理想弱化、学术道德下滑、敬业精神不足、师生关系冷漠、腐败现象滋生等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涵 师德建设 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师德建设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新时期下的师德建设,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更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了《新时期高校师德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分别大连高校的100名教师和1000名学生随机进行了不记名调查,回收教师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回收学生有效问卷915份,有效回收率为91.5%。随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时期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理想信念模糊

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够,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之很多教师在国外留过学,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很大,习惯用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进行简单的横向对比,用西方的价值观片面的理解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调查显示,43%的教师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够,57%的教师对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漠不关心或知之甚少,64%的学生表示接触过老师的一些非主流价值观言论,45%的教师认为“理想信念模糊”是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职业理想弱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更要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并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缺乏这种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仅仅把它当成一种普通的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由此缺乏一个基本的育人意识,育人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育人效果就差强人意。调查显示,51%老师选择高校是因为喜欢高校环境和高校的工作方式,仅有23%的老师选择教师是因为热爱教育、立志从教,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环境吸引了不少老师,而这部分老师往往缺乏育人的责任感,仅仅把老师当成一种普通的职业,这是教师职业理想弱化的根本体现,也是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学术道德下滑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能否发展及培养学生的优劣程度,高校老师应当具备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是在调查中发现,28%的老师认同身边同事有学术不端的现象,14%的教师认为“教师职称评定压力大,剽窃行为可以理解”,6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学术功利化严重,并且有77%的老师也认同此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学术不端现象在大学有着不小的市场,有的是治学态度不严谨造成的,在自己还没弄明白的情况下就强行引用,造成学术失真,还有的是因为现行的教师晋升考评机制让部分老师急于求成,学风浮夸,进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无论哪种情况,都是要坚决禁止的,大学要想发展,要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就必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4.敬业精神不足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行走的“两条腿”,教学支撑教师的生存,科研支撑教师的发展,所以高校教师要“两条腿”走路才能支撑着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但是,由于现阶段教师晋升考评机制的问题,让很多老师重科研轻教学。调查显示,高达79%的老师承认自己用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大于教学,47%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认真备课,38%的学生认为老师存在教学态度敷衍等现象。

5.师生关系冷漠

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风气的重要体现,也是师德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调查显示,76%和69%的老师和学生都认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很单一;81%和73%的老师和学生认同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在于专业知识,很少涉及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68%的老师和82%的学生都认同老师不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冷漠也是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

6.腐败现象滋生

在高校中,教师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尤其是双肩挑的教师拥有的权利更大,这就给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有的老师打“人情分”,有的老师为在职学生降低标准、大开绿灯,有的老师在职称评聘、学科评估等方面以权谋私,有的老师利用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在调查中显示,3%的老师认同身边同事存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同样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为新时期的师德建设筑魂、奠基、强魄,同时用标准检验师德建设的成效,为新时期师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实现路径。

1.用马克思主义筑新时期师德建设之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政治保证。我国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现阶段,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刻发展,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倾向,我们必须更加坚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高校教师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高校教师的社会意识出现偏差,那么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无从谈起,所以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筑魂。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时期师德建设,有利于高校教师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师德建设的灵魂工作。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系列理论来武装高校教师的头脑,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奠新时期师德建设之基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整合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对自身生活的若干期望和设想,并将这种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新时期师德建设更要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教师将自己的价值追求、目标导向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看待我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更有利于其看到我国社会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潜力,从而明确其作为高校教师的光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应用的贡献。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入到新时期师德建设中,才能更好的凝聚高校教师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新时期师德建设之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我们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的已融入到我们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当中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时代精神是我国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不断积淀、融合的强大精神力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能否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缺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那么一批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会缺乏这两种精神,试想一个没有爱国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检验新时期师德建设之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它代表了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明确了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清晰了善恶美丑的衡量依据。高校教师首先是一个公民,应当具备公民最起码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在此基础上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新时期的师德建设中,就是让教师时刻用荣辱标准来时刻对照自己、检验自己,对照自己有没有爱岗敬业,对照自己有没有公平公正,对照自己有没有诚信友善,形成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为核心的师德标准,让这些行为成为每一名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以高标准践行教师道德规范。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2009.

[2] 卫荣凡.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12号.

[4]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意见[Z].教师[2014]10号.

[5]黄娟,钟爱军.关于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建设中的思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角度[J].文教资料,2010(19):182-183.

[6] 王敏,刘兆磊.我国高校师德现状调查研究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4(6):54-56.

[7] 严燕.普通工科高校师德现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2(11):143-145.

[8] 田冬梅.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世界,2015(31):228.

巴雪冰,(1981.2—),女,汉族,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张文,(1985.2—),男,汉族,山东临朐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于德刚,(1971.9—),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受大连理工大学工运理论和工会发展研究课题资助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高校教师师德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