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实现有效教学
——以执教《触摸春天》为例
2016-03-01深圳市坪山新区六联小学邓红清
□ 深圳市坪山新区六联小学 邓红清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实现有效教学
——以执教《触摸春天》为例
□ 深圳市坪山新区六联小学邓红清
有效教学的真谛,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会”,更在于实现学生的“会学”。叶圣陶老先生所谈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至理便在于学生要“学会学习”,最终能自己解决问题。同理,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能力,提升水平。下面以我教学《触摸春天》的课堂实录片段为例谈一谈。
一、导言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盲女孩安静走进了春天,来到小区的花丛中触摸春天,初步感受了春天的气息。我想,安静在触摸春天时,创造奇迹的那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师:请看——
课件出示:安静的手指()合拢,竟然()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抓住了。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无声无息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
师:谁能把这个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读完整,读清晰?请你读一读。
师:读得好!请大家在预习本上,按顺序把括号中的三个词语默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生默写,师巡视)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校对,写错的请马上改正。
师:全对的举手。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特写镜头,把这个特写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刻在心里。
师:我相信,当你们在读这个特写镜头时,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一个词。这个词就是——
生:“神奇的灵性”。
师:“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
生1:老师,我觉得“神奇的灵性”应该是一种特别神奇的力量。
生2:老师,我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知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的听力和触觉会特别敏锐,所以我想,“神奇的灵性”应该是安静所特有的感觉。
师:说得好,举一反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种灵性来源于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是她特有的一种本领。
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跟着老师的读来做动作、想象。
师:我发现你刚才的动作是那么慢,那么轻,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吗?
生:怕伤害到蝴蝶。
师:这么慢、这么轻的动作,也就是句子中的哪个词?
生:悄然合拢。
师: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安静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她的身上一定是花香浓郁。她就像一位花仙子,蝴蝶也愿意做她的朋友。
师:是啊!与其说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
师:不错!善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不少,读时令人感觉言尽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生找含义深刻的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接下来全班交流展示时,各代表小组均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亦能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来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等方法来谈感悟、说体会。
教师如何把“教”转化为“学”,让学生自己学会合作学习,这个案例是颇有借鉴意义的。其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的词句反复诵读,激活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在朗读中感悟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感受语言的魅力,而教师只是在一旁作些必要的穿针引线、点拨融通而已。不容置疑,交给学生方法,是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的智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