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在纸上流淌
——科学记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6-03-0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阮郁阳

新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灯泡分支导图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 阮郁阳

让思维在纸上流淌
——科学记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阮郁阳

科学记录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它记载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真实地呈现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脉络,反映了学生对科学概念不断建构的过程,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比进行了阐述:凸显前概念,引发思维的积极性;建构模型,提升思维的缜密性;思维导图,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个性化记录,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科学记录积极性缜密性发散性灵活性

一般课堂上学生的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汇报等大多停留在语言交流层面,难以呈现学生的科学思维。而科学记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直观、形象地记录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清科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凸显前概念,引发思维的积极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图画记录的方式,可以真实展示学生的内在想法,将隐含在头脑中的前概念有效地凸现出来,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达到认知上的新平衡。如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法,唤醒了他们的潜在认识,暴露前概念,从而引发思维的积极性。我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小灯泡,然后要求学生试着把小灯泡画下来。学生画好后,在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小灯泡时,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自己对小灯泡的认知是那样的模糊、粗浅,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起了他们深入的思考:小灯泡里面到底是怎样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我顺势把小灯泡发给了每个小组,学生一边细心地观察一边认真修改原先的图画,并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学生的思维不着痕迹地被激活了,为下一个探究环节——点亮小灯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建构模型,提升思维的缜密性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中蕴含有丰富的模型建构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相关素材,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一课的主要内容为探究日食的成因。通过研讨,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了解日食可能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引起的。于是就让学生大胆预测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尝试第一次图形建模——画出日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结果有很大的偏差。第一次图形建模失败,在第二次图形建模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根据这三个天体的特点和大小,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学生兴致盎然,一边反复调试着“星体”的位置、距离,一边仔细地记录绘制实验情况,思路逐渐清晰,科学地建立起日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运动、相对位置等方面的模型。随着模型构建的成功,学生实实在在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动手动脑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维的缜密性。

三、思维导图,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从中心主题出发展开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标识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有关垃圾的研究活动,学生做了很多记录,对垃圾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感受科学记录的价值,让探究经历变得更有意义,我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将主题主要分为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利用五个分支,然后鼓励各个小组利用已学内容、收集的资料及生活经验对每一个分支进行研讨,一级一级地扩张出分支来,构建出具有小组风格的思维导图,同时提醒要注意各概念之间的关联。各小组顿时忙碌起来,翻看记录、搜寻信息、激烈争辩、埋头记录……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张张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完成了。有的小组,在垃圾分类这个分支上,又延伸出很多分支,如依据来源,将垃圾划分为农业垃圾、厨房垃圾、其他垃圾等;按危害状况,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有的小组充分考虑各分支间的联系,设想了未来处理垃圾的方式。

四、个性化记录,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有些实验需要指导学生使用比较规范的图表记录之外,其余的不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破教学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记录方式,使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如小彦同学的科学记录虽然不是很详细,但颇具特色。学习《电路出故障了》一课,他先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了预测,认为“嫌疑犯”有导线、小灯泡、电池。然后把逐步检测的过程用幽默的文字表达出来:(1)首先一击命中,原来犯人是导线夫人,但可能有共犯;(2)再次检测,水落石出,共犯是灯泡大汉,电池先生不是犯人,我们误会他了;(3)我们成功将犯人绳之以法,这次任务很成功,即指成功排除了故障,重新点亮了小灯泡。以上诙谐、生动的记录语言充分折射出了小彦同学思维的灵活机动。

个性化记录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唤起学生记录、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猜你喜欢

灯泡分支导图
“灯泡”诞生记
烃思维导图
灯泡创意秀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巧分支与枝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