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推责现象说起
2016-03-01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沈丹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沈丹
从学生的推责现象说起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沈丹
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推责现象比比皆是:早上到校交不出回家作业,学生会推说昨天没有发到本子或是没有记住作业内容;没有带好要用的文具,学生会说父母没有帮助准备好;上学迟到了,学生会说家长没有及时叫醒……这种种推责言行不仅表明学生对“责任”一词的理解不足,更是我们新常态下教育的极大忧患。
是什么助长了学生的推责言行?其一,素质教育推行至今,“分数”的地位仍然无法动摇。对学生而言,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之表现都成了学科成绩的附属品,是非对错、善恶丑美的标准在无形中变得模糊。其二,长辈的过度溺爱,使得学生不会去考量在道德范围之内,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书包,爷爷奶奶背;文具,爸爸妈妈送……凡此种种皆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在这样一种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学生遇到难题往往就习惯于逃避责任,追责父母老师。其三,媒体(尤其是娱乐媒介)的多元化,某些错误思潮的“感染”,使得如今的学生相对往届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的本性显现得更突出。
该怎样帮助学生担责言行的养成呢?其一,强化目的。现今教育多指向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育或是完成任务——教师习惯于布置,学生习惯于完成。卢梭曾这样说道:“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够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是因为在你做之前就认识到它本来就是好的。”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而做”要比实际上他们“做了什么”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比如,在班级里设立“租借箱”,里面放入平时在校园里拾捡得来的一些物品(红领巾、铅笔、橡皮、尺子等);如果学生没有带某件物品可以到租借箱中借用,放学前归还即可。这个“租借箱”的妙用要比每次请父母送来效果好得多。其二,解决问题。学生在推责言行的背后其实是不会自己解决问题,说到底是缺少了一种“做人义务”的作为担当,往往习惯于指责别人的过失。如:是他先打我的,所以我才打他的;如果不是他碰了我,我也不会跳错了……面对这种现象,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比互相指责更有实际意义:打也已经打了或错也已经错了,现在是解决这件事最重要,一味地指责已经没有意义了。其三,协同共进。在一个班级中,人与人之间若情感融合,彼此之间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差异互补,共同生长。比如,小组长参加彩排了,同桌帮助他收发本子;小丁今天身体不舒服,小敏帮助他做值日……像这些日常班级生活中的“正能量”,我们就要充分释放它们,吸引班级其他同学协同共进,强化学生的规范认同,使得道德走向学生的“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