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指导:认识文体 自主鉴赏 掌握读法

2016-02-29倪建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阿比爱德华手册

【课例导读】

课外阅读是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种以课外时空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由于课外(校外)与课内时空跨度大,阅读者(学生)与主要指导者(教师)关系相对松散,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粗放指导或无指导的“自由状态”。此外课外阅读评价内容狭窄、方式单一,读法指导、读书交流活动与阅读进程不同步等原因,造成课外阅读指导与全面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之间脱节。设计导读手册,将学生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成果、阅读评价有机融合,能够为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指导的抓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基础。太仓市实验小学倪建斌老师依托“手册”开展课外阅读课内指导,通过部分教学情境体现了“用手册自主阅读,用手册帮助理解,用手册传授阅读方法,用手册展示成果,用手册评价与教学”的意图。这种教学方式联结了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课内指导的时空,可以引发我们对导读手册如何运用于课外阅读指导的进一步思考。

【执教者简介】

倪建斌,太仓市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太仓市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管建刚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苏州市、太仓市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中获奖。长期从事课外阅读和习作教学研究,先后主持课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实践创新”,是省重点资助课题“全球化视野中‘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核心成员之一。

板块一:观情节

(一)绘制交流旅行图,纵观情节

师:前几天,同学们读了一本外国获奖小说。根据故事情节绘制了爱德华的旅行图。下面,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师:(出示第一张图,生齐声惊叹)这张图,地点、人物用简笔画表示故事,真美!是哪一位同学的作品?

生:(一起喊)王浦晓璐!

师:(出示第二张图)这张图,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画得非常美观,把爱德华旅行的地名都标出来了。

师:图文结合,美观而清晰。放在目录前的话,肯定锦上添花!谁创作了这么精彩的旅行图?

生:(一起喊)庄霆珏!

(师继续出示3幅旅行图,师生评价,为作者鼓掌。略)

师:小说的人物多,情节长,要把一本书的内容简述清楚,有难度。但是,有了这张旅行图,我们可以借助它概述故事内容。谁来试一试?

生:(上台投影展示自己的旅行图)爱德华原来在埃及街,有一天它和阿比林乘轮船外出旅行。到了轮船上,它被丢下了大海,沉入海底。后来,一个叫劳伦斯的渔夫把它捞了起来带回了家。可是,渔夫的女儿讨厌爱德华,把它扔进了垃圾桶,爱德华被埋进了垃圾堆。爱德华被一条叫做露西的狗刨了出来,跟着流浪汉布尔四处流浪。一天晚上,它在火车车厢里,被人扔下了山坡。它被老奶奶捡去当稻草人。一个叫布莱斯的孩子把它带回家,送给妹妹萨拉鲁斯。后来萨拉鲁斯生病死了,布莱斯带着它到孟菲斯大街上流浪,在尼尔的餐馆里,它被砸成了碎片。然后,它被带到玩具店卖给了老板,老板把它修好。最后,阿比林发现了爱德华,它回到了原来的家。

师:这张图上人物、地点、情节,一目了然,看来你下了功夫。你讲得也非常清楚。同学们,掌声送给他!真不错,你按照地点、人物、事情,把这么厚一本小说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刚才,同学们用画旅行图的方式,把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整理出来了,在我们头脑中对整本书的情节有了整体的印象。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应该回过头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故事情节有个总体印象。画情节图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效。借助它,同学们概述起来也顺利很多。(板书:观情节)

简评:导读手册中设计了绘制“爱德华的旅行图”。课堂上“晒一晒”学生的旅行图,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还展示了阅读成果。“旅行图”其实就是这本小说的主要情节,教师巧妙利用了学生绘制的旅行图,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同桌交流,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形成课堂多元互动。巧妙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止于此,教师及时传授读小说的方法——采用绘制图表的方法整体把握小说情节。这也是国外小说阅读常用的方法。

(二)探究幸福指数,赏析情节

师:请看旅行图(图1),在这段旅程中,爱德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它的旅程幸福吗?请一位同学讲述爱德华的经历,其他同学给爱德华打出“幸福指数”?

生:在埃及街,因为它受到了阿比林的关心,幸福指数高。

生:在海轮上,受到一条狗的撕咬,幸福指数降低。

生:在海底,见不到一点光,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生:渔夫的家,稍微好一点,但是它被渔夫的妻子打扮成女孩,不能太高。

生:在垃圾堆,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生:在流浪路上,幸福指数非常高,因为虽然生活不好,可是布尔和露西都喜欢他。

生:滚下山坡,失去自由,幸福指数下降。

生:在布莱斯小屋,幸福指数升高,可是萨拉鲁斯死了,它很难过。

生:在孟菲斯,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生:在餐馆,幸福指数超低。

生:在玩具店,不高不低

生:回到埃及街。幸福指数升到顶峰。

师:(把各个点连成一条折线)看看这条“幸福指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爱德华的生活起起伏伏,一波三折。

生:这本书的情节非常曲折,吸引人。

师:幸福指数图就是故事的情节变化图。这本书的情节非常精彩,还能从哪看出来?

生:爱德华的旅行绕了一个圆圈,它从埃及街出发,最后又回到了埃及街。

师:(课件出示:箭头从爱德华旅行的终点联接旅行的起点,形成一个圆环,见图2)故事的终点就是起点。

师: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哦,奇妙的从前,一只小兔子,找到了回家的路。(齐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也是一个“回家”之旅。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情节。你觉得这本书的情节怎么样?endprint

生:真是太神奇了。

生:这本书的情节非常精彩,非常曲折,吸引人。

师:小说写得好,离不开曲折而巧妙的情节。读书的时候,我们走进了情节里。读完一本书,应该跳出这本书,整体地看看故事情节,会有更多收获。

简评:这是“观情节”的第二个梯度,上个环节解决“小说写了哪些情节”,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领悟“这些情节有何妙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小说“情节”这个文体特点,另一方面教给学生适合这一特点的读书方法,两者相得益彰。两个环节的递进,使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深入的认识。教师运用“幸福指数”折线图,非常巧妙地把整本书的情节(构思特色)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把抽象的小说构思特色具体化,非常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极佳。

板块二:识人物

师:读小说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人物”,读懂人物,不仅要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更要读懂人物内心的变化。(板书:人物)

师:爱德华兜了一圈,最终回到了阿比林身边,一切都回到从前了吗?

生:小兔子在阿比林家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它当时感受不到这份爱。经过27年流浪,经历了坎坷,小兔子重新回到阿比林家,它会懂得珍惜阿比林对它的爱。

师:你觉得27年的经历,让它改变了。

生:刚开始,小兔子自命不凡,不懂得关心别人。经过这段旅行,它懂得了对别人的感激,心中充满了爱。(板书:懂得爱)

生:小兔子回家后,它会更加珍惜。因为它曾经多次被人抛弃。

师:由于失去,更懂得珍惜。(板书:珍惜爱)

生:爱德华在绝望中获得希望,心中藏着光明和希望,它会更加珍惜。

师:你的意思是,它回到家时,对爱的理解不一样。

师:让我们走进一段很难理解的文本,研究一下爱德华当时的内心。(出示第122页5-9段、第123页5-7段。)

师:“爱德华已经绝望了”,谁来当爱德华的心理分析师,它为什么这么想呢?

生:爱德华总是在被别人收养之后再次尝到被抛弃的滋味,它已经不想受到这样的伤害了。它已经放弃了。(板书:不敢爱)

生:在这一路上,爱德华经历了许多,有欢喜也有悲伤,而每一次结局总让它悲伤痛苦。它原本空荡荡的心,好不容易感受到爱,学会付出爱,可是它深爱的萨拉鲁斯死了,它一颗脆弱的心也随之破碎,不再相信世界上的感情,它把自己的心扉关闭了,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板书:害怕爱、逃避爱)

师:你们确实了解了爱德华的内心世界,作为它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爱德华?

生:你其实是在逃避,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虽说你经历了绝望,但你可以再次迈出一步,说不定你会得到一份永远的爱。

生:爱德华原来是只傲慢的兔子,但在旅程中慢慢懂得了什么是爱。一次又一次的分离,造成了它不敢再爱。我在它心碎的同时,也感到了爱的可贵,我希望它珍惜爱。

生:世界上不会全是黑暗,一定会有光明和希望。只要你坚持,一定会遇到爱你的人,你自己也会找到心爱的人。(板书:坚持爱)

生:爱过就是一种经历,不要只看到结果而伤感。

……

师:全说得好,是因为了解爱德华的所思所想,走进它的内心,真正了解爱德华,也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其实你们也读懂了作者的想法。

(出示扉页诗句,配乐齐读)

生命是奇妙而艰辛的旅程。

心一次次破碎,

生命却在破碎中继续。

黑暗压顶,

却一定要穿越黑暗,

愈益深重的黑暗,

勇往直前。

师: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字——爱。

师:我们回到刚才讨论的话题,爱德华还是原来的那只兔子吗?

生:爱德华懂得了爱。这段回家之旅,其实也是一段寻找爱、懂得爱的旅程。

生:不仅是身体回家,心灵也找到了真正的家园。

师:生命因为有了爱,更有意义。同学们谈得这么深刻,是因为读懂了爱德华的内心世界。在小说阅读中,真正认识一个人物,一定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板书:识人物)

简评:对文本内容的指导不过于偏重“情节与知识”,抓精彩片段开展欣赏批评,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实现方法的传授——教给学生怎么读这类书。从旅程看,终点就是起点;从内心看,人物在旅程中成熟起来,找到了爱,生命更有价值。“认识人物内心世界”是读这本书的重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理解本书主题;同时以这本书的阅读为“例子”,获得阅读“这一类小说”的重要方法。从教学手段上说,充分运用课外书实物,让学生当堂自由翻阅,分享阅读心得;教师提供话题,顺势引导;从效果看,学得轻松、充满思辨。

板块三:品语言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本小说有大量关于环境、景色的描写。课前,大家在导读手册上摘录了部分语句。(出示:第70页5-7段,内容略)

师:你从这段环境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这景物的描写,我感受到爱德华此刻内心的凄凉,因为它被人抛弃了。

生:我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爱德华的内心已经被伤透了,此刻的它非常孤单。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到书里找一找,这类语言,画出来读一读。

生:(随机翻阅,朗读第130页片段)我从这扇大门和阳光的描写中感受到爱德华的内心激动不安,它又重新打开了心扉。

生:(随机翻阅,朗读第4页片段)爱德华本来绝望了,结果听到了刨挖的声响,它又充满了希望。作者写“黄油一样的阳光”,表达一种希望。

……

师:小说的景语,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还用来抒发当时的情感。很多小说家,都是写景高手。以后读小说,遇到写景,建议你放慢脚步,细细品一品,你觉得语言非常精彩,应该积累下来,甚至进行摘抄。当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以景写情”的方法。这是读小说的第三个关键词(板书:品语言)。

简评:指导课外阅读,除了了解内容,还应该了解语言形式。教师提供文中片段组织品读,学生自主阅读体会,借助体验渗透方法。这个教学过程由感知内容到了解语言,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外阅读应强化文体特点、语言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写作意识,使阅读更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板块四:反馈与推荐

师:这本书就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读一本小说,不仅要品语言,更要关注情节,认识人物,读懂人物心里的想法才叫认识人物。

师:你关注到了读书的方法。

生:这本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很精彩。我也可以学习用这样的方式写故事。

师:你对小说有了更多思考,建议你再读一些同类小说。

生:我觉得要学会爱、要坚持爱,不要放弃爱一个人的权利,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爱。

师:孩子们,希望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像这只小兔子,对爱有更深的理解。这节课上完了,但是读书,永远不结束。你们可以再读几本外国获奖小说,老师推荐:《塔克的郊外》——《纽约时报》年度杰出童书;《天蓝色的彼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21世纪最伟大的人性寓言”。

师:你也可以再次翻开《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读者还是你,但心灵已经不是原来的你!

简评:以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跳出课文内容,实现阅读方法的自我建构,这是学习方法的渗透。通过反思,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强化小说的文体特点,帮助学生对小说留下基本印象,形成“类”的概念。推荐同类文体阅读,帮助巩固新知。

(倪建斌,太仓市实验小学,215400)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比爱德华手册
豪猪老阿比的玩具屋
架起跨越代沟的桥梁
你必须充满希望
绿眼睛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美食修炼手册
帮囚犯谋划越狱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