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2016-02-29宋宇
宋宇
[摘要]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要善于把握梯度,注意知识联系迁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要积极评价,合理引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梯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87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而课堂提问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日常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适时、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当然,教师提问只有注意技巧和方法,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好历史的目的。本文拟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就历史课中如何把握提问的技巧做探讨。
一、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提问有很多角度,可以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问,也可以对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影响提问。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怎么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因此,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生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实际能力进行目的明确、难易适中的提问。 比如在讲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教师可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会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与中国和希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差异等方面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也可以通过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强化学生的认知,而且因关注到每个学生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要善于把握梯度,注意知识联系迁移
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设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问题,同时使问题新颖、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师精心地设计好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学生的参与程度才会提高。比如在《启蒙运动》一课中,教师在讲述完启蒙思想家代表的思想后,可以通过多角度、有梯度提问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比如:什么是理性?理性有哪些特征?理性的启蒙思想家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进步的表现在哪里?启蒙运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寻找答案并培养能力。
三、课堂提问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鼓励每位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效。培养学生从教材所提供史料的认知角度,根据新情境,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改变以往课堂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讲到洋务运动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对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李鸿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洋务运动等李鸿章参与的活动的了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合理引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所提的历史问题,既要有利于学生拥有历史知识和能力,又要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需要在讲解教材过程中,通过提问架起教材与社会实际之间的桥梁,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身边的人、事及社会现象,强化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宋明理学》时,教师可以列举社会热点事件,“东鞋(烂皮鞋)、西毒(毒胶囊)、南地(地沟油)、北钙(三鹿高钙奶粉)”,加深学生对理学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作为现代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良知和价值观。在讲解《一代雄狮拿破仑》时,可以针对拿破仑后期的战争性质和结果,引导学生联系习总书记九三讲话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世界观。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而科学地运用提问技巧,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祖岩.关于教师备课及课堂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冯克成,于明编.课堂教师教学方法指导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3]王蓉.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有关历史教学的课堂提问[J].剑南文学月刊, 2011(10).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