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低年级学生读好长句停顿的策略
2016-02-29杨春燕
杨春燕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流利朗读课文时,长句的朗读往往成为学生流利朗读的难点。因此,在学习的起始年段,为长句画停顿线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直接给句子加上了停顿,学生确实读好了这个特定的句子,可是,教师只关注了结果,却忽略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我实践的机会,失去了提升朗读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如果没有停顿线的帮助,学生还能读好长句的停顿吗?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即使同一个句子,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独特的感悟和朗读,只要能够将句子读得通顺、正确、合理即可,教师为什么要进行一刀切的教学呢?
我遵循着语文学科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能够语气自然、合理停顿、通顺连贯地读好长句子。
一、加强范读,听思结合,化“停顿线”有形为无形
1. 加强范读,有声有色。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之情。教师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朗读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语感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有声、有形的范读,比起冷冰冰单调的停顿线更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范读时,可以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听,还可以鼓励学生跟着自己轻声地朗读句子,等学生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读完完整的一句话,再让学生跟读。这样的范读形式,将有形停顿线变无形,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听思结合,掌握方法。范读只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教学指向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停顿长句的方法。在学生学习长句的朗读时,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试想,教师范读如果长期只让学生单纯模仿,缺少思考,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们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在范读时,还应对学生提出思考的要求。如听听老师是在哪里停顿的?(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想想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停顿?(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句子的构成,提高了朗读停顿的能力。
二、分解长句,关注难点,去“停顿线”形式重理解
我们面对的是六、七岁的低年级儿童,针对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储备的特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其突破难点,读好长句。
1. 分解长句,循序渐进。课文中出现的长句,一般都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例如,一下《草原的早晨》一文中:“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对于这样的句子,课堂中不适宜向低年级学生讲授语法知识,可以通过看图,先指导学生读好短语“无边的草原”,再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形象感知羊儿“涌出圈门”的场面,待读好“蹦跳着涌出圈门”后,再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好整个长句。
2. 关注难点,化难为易。朗读句子做到合理停顿,一定是以初步理解句子意思为基础的。教学二下《问银河》一课中“银河呀,在你的上游有拦河大坝吗?有葛洲坝那样的水力发电站吗?”我先出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因为真正理解了句中的难点,所以,再次读起这个长句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教学应切实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要形式化地画好停顿线,追求表面朗读的通顺,教师应关注学生朗读的困难处,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字词意思,这才是读好长句停顿的基础。
三、充分实践,亲历过程,变“停顿线”单一成多元
1. 充分实践,突出主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遇到课文中难读的长句,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指导,生怕学生不会读、读不好,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潜心朗读、断句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保证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句子的朗读,让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尝试长句的停顿,鼓励他们在自己拗口的地方多读几遍,让其在一遍一遍地朗读练习中、交流讨论中加深体会。例如,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个句子看似难处在“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其实,句中的意思浅显易懂,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能够自己朗读好停顿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大胆地给予了学生主动练习的机会。
2. 亲历过程,尊重差异。由于个人的智力、情感、经历、知识结构等差异,对于同一种语言现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会有不同的解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倡说出自己的想法,读出自己的停顿。例如,二下《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这个句子,有的学生在“地上”和“空中”后面加以停顿,是为了突出地点的不同;有的学生在“铺满了”和“回响着”后面加以停顿,是为了表现花瓣数量多、鼓声响的热闹场面;有的则停顿在“火红的”“欢乐的”之后,将花瓣颜色之美,鼓点的喜庆彰显出来。这个长句的朗读,如果教师又是好心地加上了停顿线,学生还能呈现出这样多元的朗读停顿吗?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