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报道使用社交媒体信源现象及问题

2016-02-28徐亚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信源新闻报道社交

周 楠 徐亚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析新闻报道使用社交媒体信源现象及问题

周 楠 徐亚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近期,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源频频吸引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社交媒体本身的特性使得该平台上的新闻信源同传统的新闻线索提供方式有很大差别。本文研究社交媒体信源使用的原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媒体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望社交媒体信源的使用更合理。

社交媒体;信源;新闻媒体

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端口技术的不断升级、革新和社交媒体的人性化渗透,社交媒体迅速融入了日常生活,也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意见表达的公共平台。就新闻报道方面而言,受众一改以获取消息为主的角色,变成了足以引发和参与新闻报道过程的主动性角色。社交媒体的信源,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一、社交媒体信源使用的原因

社交媒体容易形成话题效应,是亲历者表达的首要渠道。社交媒体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群体和流量,在这里,事件和话题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关注,从而形成话题效应。人们经历突发事件时会马上拍摄、记录。因此,社交媒体成了信息发布和扩散的首要出口。社交媒体为公民不断提升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一个实现平台,使得公民力量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迅速整合,还可借助传统媒体形成社会热点。

媒体资源的有限和网络资源的无限。传统媒体在传播时效、话题热度等多方面都遇到了挑战。传统媒体若还是依靠原来的经营模式,只会丢失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网络资源却是无限的,网友自发提供亲历的信息甚至是照片等多媒体形式的现场资源,可以弥补媒体资源的不足,使记者凭借专业优势进一步追踪调查热点话题。网络资源的无限性极大地有利于传统媒体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

二、社交媒体信源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真实性和报道价值有待考察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社交网络存在的匿名性,给信源判断带来了困难。部分发布人会出于某种目的,传播虚假消息,媒体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跟风报道,只会造成新闻闹剧。由于社交媒体传播环境的特性,信源本身并不缺乏热议度和关注度,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交媒体热议话题都符合新闻传播价值。网络热点一经传统媒体报道,会成为全社会的舆论关注点,错误的信源使用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报道浅层化,媒体沦为传播工具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现在对于新闻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导致网络热点出现后,媒体扎堆报道、转发的现象。同时,媒体过度重视时效性,为了抢占新闻报道有利地位,会大大降低对信源的核查力度,容易形成新闻报道内容同质化。新闻媒体没有完全履行自身的新闻使命,沦为了单一的传播工具。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交媒体信源出现问题,将会有损于媒体形象的塑造。

三、新闻媒体使用社交媒体信源的基本策略

(一)精于分辨,深入还原

媒体在面对冗杂的社交媒体信源时,要善于挑选出有传播价值的信息源进行跟进,首要的就是实际核查信源的真实性,因为这直接影响了后续新闻的报道价值。传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方面无法和实时全天更新的网络相抗衡,所以更应该在报道深度方面下足功夫,发挥深度报道和采访调查的专业优势,将有价值的社交媒体信源制作成新闻报道。

(二)实时监测,提前判断

媒体应该高度重视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源信息,借助其已有的热议度和话题度,介入跟进报道。这有利于媒介形象的维护,有利于吸引相关群体的关注。网上信息具有冗杂性,媒体要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事态的大致走向进行预测,提前判断信源是否可以形成热点事件。其中,事件传播价值的判断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媒体抢占报道先机。

(三)碎片整合,保持客观

社交媒体的信源发布者可能会受到自身了解程度和社交媒体平台的限制,来自同一事件的不同亲历者公布的消息会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因此,媒体记者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综合信息,系统梳理研究,对新闻信源进行整体的把握,形成对新闻事件的全面认识。同时,媒体还要尽量排除亲历者的情绪、立场等主观因素的干扰,在新闻报道中保持记者一贯的客观性。

(四)严守把关,履行责任

新闻把关是媒体和记者的重要职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交媒体信源,媒体要禁得住单纯追求速度和时效的诱惑,严格履行新闻把关责任。本着对事实和受众负责的原则,筛除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坚守新闻价值原则,传递对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有益的信息。将无聊、恶搞、炒作、虚假等不适合扩大传播的信源一一排除,严格履行新闻把关人职责。

[1]丁晓洋.中法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文化差异[J].青年记者,2016(15):45.

[2]黎勇.透过发生机制看新闻“反转”[J].中国记者,2016 (06):78.

[3]胡建.移动办公社交媒体的组织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121.

[4]陈维俊.高校社交媒体传播内容问题、成因及对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98.

[5]胡翼青,余晓敏.社交媒体如何盈利:对BuzzFeed的个案研究[J].编辑之友,2016(07):71.

[6]黄晓军,王敏.社交媒体时代政府辟谣失灵及其应对[J].今传媒,2016(06):32.

[7]赵前卫.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新变化[J].今传媒,2016(06):89.

[8]张荟,杜春丽.社交媒体的兴起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3):111.

[9]曹思宁.从“饭前拍照”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J].视听,2016(07):153.

[10]白净.新闻记者使用社交媒体规范探讨——中国大陆媒体、路透社、美联社规范比较研究[J].新闻记者,2013 (03):72.

G210

A

1674-8883(2016)16-0101-01

周楠(199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徐亚琳(1992—),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信源新闻报道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广播无线发射台信源系统改造升级与实现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