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神探夏洛克》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原因

2016-02-28李一丹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电影

李一丹(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论《神探夏洛克》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原因

李一丹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从英剧到电影,改编自热门IP的《神探夏洛克》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从创意策划、内容制作和发行营销方面切入,试析《神探夏洛克》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原因,以期为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神探夏洛克》;英剧;电影

从2010年起,BBC相继推出三季迷你剧《神探夏洛克》(以下简称《神夏》)。凭借精良的制作和烧脑的剧情,英剧《神夏》在中国掀起观剧热潮。以其独播平台优酷为例,仅《神夏》第三季就收获超亿次点播,刷新中国视频网站的英剧播放记录。2016年1月4日,BBC出品的同名大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因其拥有深厚的中国粉丝基础,电影《神夏》以3500万票房成绩在首映日夺冠。

从英剧到电影,改编自热门IP的《神夏》在中国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典范。从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来看,《神夏》在中国的流行与其创意策划、内容制作和发行营销紧密相关。

一、创意策划:跨文化传播的起点

(一)符号开发:人物和文化

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参与传播双方的符号系统存在差异,传播因之而成为一种符号的交换过程。[1]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影视作品选择源文化与受众国文化相契合的符号更有利于跨文化传播。

19世纪的英国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侦探形象——夏洛克·福尔摩斯。在中国,几十年来人们接触的以福尔摩斯为蓝本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作为智慧的象征,福尔摩斯具有超凡的推理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总能从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揭开真相。作为人物符号,“福尔摩斯”超越了语言、文化和地域的界限,为中国观众提供了认知上的情感通道。

在文化符号的开发中,除了英国文化符号外,编剧还兼具国际化视角,巧妙地加入了中国文化符号来消除文化折扣,打造跨文化传播语境中的文化吸引点、关注点和共鸣点,引发中国观众的观看兴趣。例如,英剧《神夏》大量出现唐人街、茶具、旗袍、玉簪、莲花、中国马戏、苏州码子等中国文化元素;电影版《神夏》更为中国粉丝设计出独特的汉语线索。经由影视语言对中国文化元素的二次编码后,《神夏》实现了与中国文化的相互交融,增加了中国观众的亲切感。

(二)IP改编:创意与传统

《神夏》改编自拥有大量粉丝基数的热门IP《福尔摩斯探案集》。从小说衍生到电视剧和电影,编剧对IP进行创意孵化,将原著的传统与新颖的创意完美结合,既满足原著迷的考据癖,又让原著焕发新鲜感。

维多利亚时代一去不复返,英剧《神夏》置身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并配上了新鲜潮流的时代符码,马车变成汽车、电报变成短信、烟斗变成尼古丁戒烟贴片。而电影版《神夏》则利用夏洛克的梦境穿梭在维多利亚时代和21世纪之间,既回归原著却又暗藏创意。尽管运用现代元素,但夏洛克·福尔摩斯依旧是那个众人皆知的大侦探,熟悉又惊喜。编剧精准把握原著精髓和当下时代在文化精神层面的契合点,完全贯彻了福尔摩斯精神。

(三)价值传达:情感与人性

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影视作品想要走向世界,就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引发大众的共鸣。影视作品通过共同价值内容的呈现,如情感和人性等,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与之契合,从而产生共鸣。

在《神夏》的创作中,编剧试图借由侦探剧的外壳,深层次地探讨情感与人性。随着剧情的发展,夏洛克身上的人性和道义情感逐渐显现,他走下了神探的神坛,成为一个富有张力、有血有肉的男儿,一个亲情、友情乃至国家的守护者。相比夏洛克无与伦比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他善良的人性和勇敢的灵魂更令中国观众动容。

二、内容制作:跨文化传播的关键

(一)叙事引人入胜

在整体的叙事结构上,《神夏》的主叙事线盘根错节却遥相呼应,伏笔重重却相得益彰。而在单集剧作和电影中,《神夏》利用时间分形与重组使顺叙、倒叙及插叙形式频频更迭,将不同的时空交替呈现,使叙事波澜起伏。时间的层叠形成了叙事层次间的戏剧张力,不断制造出紧张和神秘的气氛。

作为悬疑推理类影视作品,《神夏》还巧妙设置悬念,突破观众思维定式与想象力,使观众享受到审美的快感。无论是剧版还是电影版,《神夏》的悬念设置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连续滚动、层层递进的状态,并构成一个有层次、有秩序的悬念体系”。[2]

(二)影像风格独特

涉案电视剧的叙事动力和观众的观赏兴趣点是逻辑推理,是高水准逻辑推理的展示和欣赏。[3]对于夏洛克的逻辑推理展示,《神夏》依靠独特的影像语言对夏洛克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使观众和夏洛克一起体验推理的快感。通过慢动作细节特写、快速镜头切换以及官方弹幕文字注释,夏洛克超凡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影像化表现,而非如传统影视作品般仅依赖台词来表现。

同样独特的还有《神夏》的摄影语言。第三季《神夏》运用子弹时间的摄影方法拍摄华生的婚礼,360度环拍展现凝固时间的立体视觉画面,形成了独特新颖的镜头语言,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三、发行营销:跨文化传播的根本

(一)本土化发行之道

《神夏》在中国的发行主要依赖于BBC的海外发行机构——BBC Worldwide。在《神夏》的策划阶段之初,BBC就将中国视为海外市场的开发重点。2014年,BBC Worldwide与中国网络视频巨头优酷牵手英剧《神夏》,

在中国的网络渠道正式开始。而对于电影版《神夏》,BBC则将内地版权直接出售给中国公司尚世影业,不参与院线分成。

BBC深谙电视剧在海外的本土化发行之道。对于《神夏》的中国发行之路,BBC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本土化发行策略:

1.降低文化折扣。面对语言文字、观众收看习惯、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形成的文化折扣,BBC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文化折扣。例如,在中国首播第三季时,《神夏》史无前例地采用“原声传递+官方中文字幕辅助”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往首播时字幕缺失所带来的语言文化障碍,消减了国内不同字幕组翻译导致的语言文化误读,同时也使中国观众对其好感倍增。

2.阶梯发行。《神夏》在中国的第二种本土化发行策略是阶梯发行,可细分为发行内容和发行时间。以发行内容为例,中国版《神夏》大电影时长115分钟,不同于其他发行地区的90分钟版,是全球最长最完整的上映版本。BBC除了在《神夏》的电影片头加入5分钟特辑,还在片尾加入近20分钟的幕后拍摄花絮。在发行时间上,BBC则首次授权海外平台同步跟播旗下剧集。拥有全球唯一的同步跟播权,优酷平台的《神夏》第三季首播时间仅比英国晚了两个小时,而比美国早三个星期。

(二)多元化营销方式

1.培育明星号召力。明星是影视作品海外营销中的重要部分。《神夏》的制作方十分具有明星培育意识,擅于增强中国观众对明星的认同感来实现作品的商业利润诉求。两位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里曼红遍中国,被剧迷亲切地称作“卷福”和“花生”。尤其是主演康伯巴奇,中国剧迷对他的头发、声音、身高、眼睛、风度甚至语速都津津乐道,认为其散发着不可言喻的魅力。

2.饥饿营销。饥饿营销,是指企业有意调低产品产量,以期通过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4]历经6年只出品了三季共9集电视剧和1部电影,《神夏》可以称作“物以稀为贵”。第四季更是延期到2017年后才上映。在漫长的播放间隔周期中,BBC不断对媒体放出风声,发布剧照、预告片、花絮等,使观众建立起对作品的期望值,引发观众强烈的收视期待,从而有效提升《神夏》的商业附加值。

3.开发衍生产品。BBC还开发其他类型的IP衍生产品助力《神夏》营销,如《神夏》APP和网站等,在获得少量商业利润的同时促进《神夏》的海外市场销售。2014年1月,《神夏》官方APP《Sherlock:The Network》正式推出。APP中包含一系列独立于《神夏》剧情的案件,用户在成功破案后还有夏洛克和华生的独家片段作为礼物。这种互动营销方式使剧迷们在等待新剧集的同时,沉浸在夏洛克的世界中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新互动体验。此外,《神夏》还最大化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剧集中所出现的演绎法网站以及华生的博客在网上与剧情同步上线更新,将虚构情节转化为现实平台来推广剧集。

四、结语

从英剧到电影,《神夏》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全球影视市场已步入“大航海时代”。我国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趋势也越来越显著,但成功案例仍相对较少。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积极借鉴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经验,提升我国影视作品在各个环节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影视文化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孙春英.跨文化传播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3.

[2] 张国涛.电视剧本体美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4.

[3] 夏荔.中国涉案电视剧叙事审美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71.

[4] 赵根良.基于消费者心理的饥饿营销策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8.

作者简介:李一丹(1992—),女,湖北武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方向:传媒经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119-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电影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