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和危机
2016-02-28杜佩
杜 佩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和危机
杜佩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共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它成了传播大众意见的主要传播途径。“网络是双刃剑”,在传播过程中,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公众看待问题的偏差性在使网络公共舆论产生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因此建立健全网络舆论调控机制对党和政府来说迫在眉睫。对网络公共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公共舆论内在价值功能,也可以推进建立和谐社会。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舆论;价值;危机
互联网的崛起为大众传播和公共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传播信息的环境,网络舆论吸引着大众并会引发大众对某事件的热议,进而影响事态的发展,对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生活调节有重大的影响。当然,网络舆论在发挥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负面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网络公共舆论在公众传播的过程中价值和危机并存,网络公关舆论的调控成为公共传播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互联网舆论的价值分析
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意见的平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和引导舆论,从而影响公共舆论的发展走向。网络作为新媒体,其拥有的海量信息、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信息交流互动等诸多特点为民众自由交流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大规模的互动,不仅在传播的范围上获得了极大的延伸,同时还具有公共理性的力量,从而引导公众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网络的开放特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舆论的控制,从而使传受双方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地位平等。在网上,人们可以对当前的热点事件各抒己见,网络解放了公众的话语权。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热点的看法,甚至可以对政府部门执政、政府官员的作风发表看法与意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事件,网络言论的聚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而会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公共舆论的力量并不弱于行政、法律等社会强制力量,它成了一种影响事态动向的新型力量,公共舆论的价值可见一斑。网络公共舆论以大众传媒为传播载体,拓展了民主和法治信念的传播途径,对社会热点和公共事务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当代社会,公共舆论是大众心声的一种集中表达,承载了民众的诉求。公共舆论造就了传播法治信念和提倡民主的重要途径,它是创新观念、推动发展、提高社会认同的重要力量。这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和巩固舆论监督,也有助于执政者倾听百姓的声音从而更好地为民服务。
二、互联网公共舆论的危机分析
网络公共舆论的可控性和生活环境的繁杂性都对舆论的生成和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公共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价值偏差,从而误导大众。网络公共舆论亦是如此,网络传播迅速、网民众多,因此网络公共舆论在传播中实现价值的同时也“危机四伏”。
(一)网络舆论的恶意操控
网络公共舆论的强势来袭为社会的和谐和秩序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动摇了民众对社会和国家的信心。从深层次上看,公共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能够消解法治力量,使公众通过公共舆论来解读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从而导致公共舆论凌驾于社会法律之上,这样不仅有损公共事务的规范化管理,而且会阻碍法治国家实施政策。
受到金钱诱惑和权力的干扰,公共舆论有时也未必契合民意。公共舆论在传播过程中要通过新闻媒体,媒体不仅要通过点击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获取经济利益,还会受到政治决策的制约,从而获得政治支持的“合法性”力量。为谋取利益,“恶意操控”网络公共舆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会对媒体和社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二)网络公共舆论的信任隐患
公共舆论的信任隐患从本质上讲是指舆论事件本身的真实,舆论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虚假消息势必会引发媒体的公信力下降。网络环境具有匿名特性,公众发表观点有强烈的目的性、指向性和个人色彩。近年来,披露隐私、传播谣言、公众冲动盲从、文化冲突等问题屡次发生,网友大多非理性,也较为偏激。各种传播渠道扩散负面情绪,从而造成了更大面积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快捷性以及互动性,信息真伪的甄别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固定的价值判断准则,这也是网络引发信任隐患的重要原因。网络恶意舆论事件越来越多,不仅有损政府形象,同时也影响更多民众的价值判断,阻滞社会安定。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发达,政府必须重视舆论引导。
(三)网络公共舆论对社会的反作用
网络受众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其感兴趣、主观认为正确的舆论,网络发布者为迎合公众的心理需求发布低级趣味的舆论,使得舆论价值发生偏离。从本质上说,公共舆论具有软性约束力,通过传播舆论进而影响受众的心理。
受众的心理具有怀疑、好奇、逆反等特点,若传播方式不当,受众会产生反感从而转向反面,质疑公共舆论的真实性,这样网络舆论的价值就会衰减。公众容易被煽动,从而影响其判断价值是非的能力,对当事人进行侮辱性的声讨,更有甚者会借用网民的力量进行人肉搜索,这种方式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甚至产生群体性的暴力事件。
网民急于寻求恰当的解决方式和适宜的排解渠道,容易产生情绪型舆论。这种表达本身并不准确,另一方面网络虚拟性、公开性的技术特征促进了情绪型舆论的传播。网络舆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滋生舆论暴力、引导舆论走向。
三、结语
网络舆论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创新传播途径,正确使用网络公共舆论能够教化民众、引导民众,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由于网络虚拟性和网民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网民的非理性言论引发沟通失效导致矛盾激化,监管力度缺失,这些会导致网络舆论出现反作用,使社会安定存在隐患。因此要提高公民的理性思考能力,正确引导公共舆论,从而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剑.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基础的网络民意研究[D].中山大学,2007:5.
[2] 郭婷.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探析[J].今传媒,2011(8):3.
[3] 王兆喜.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与应对措施[J].唯实,2011(9):10.
[4] 李炜,王兆鑫.网络时代网民舆论的政府监管和回应能力研究[J].科技视界,2014(6):7.
[5] 曾宪平.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4.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86-01
作者简介:杜佩(1994—),女,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