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如何体现平民意识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普通百姓平民新闻节目

段 晶

(固始县广播电视有限责任公司 总编室,河南 固始 465200)

电视新闻如何体现平民意识

段 晶

(固始县广播电视有限责任公司 总编室,河南 固始 465200)

文章认为,电视新闻应从平民意识内化于心、平民意识要贯穿整个电视节目生产过程来体现平民意识,从而让普通百姓能够喜爱、参与和接受,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电视新闻;平民意识;体现

何为平民意识?

传播学认为:与以往就政治而政治、就宣传而宣传的传统观念明显不同的主导思想即是平民意识。通俗点讲,就是要将电视新闻报道的角度放低,以一名普通百姓的视角采访、制作新闻,让普通百姓能够喜爱、参与和接受。

要使新闻报道体现平民意识,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节目采、编、播、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与平视生活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新闻的传播与接受,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心态同步,从而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平民意识应内化于心

(一)记者心中要怀着对百姓的深厚感情

“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1]这是名记者范长江的谆谆告诫。记者常在基层走,常到群众中去,对百姓的生活能看得到,也能亲身感受到。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怀有真感情,应该沉下心来,俯下身子,多了解一些百姓的困难,耐心地倾听百姓的心声,把老百姓的所急、所盼、所忧,记在心头,反映在笔头,传达百姓的心声,为百姓排忧解难。同时,还要避免流于形式,停留在事物表面,认为将新闻事件传递给受众就行了。要结合政治、道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以百姓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阐释,引起百姓共鸣,并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选择百姓话题,关注民生实事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传播要从媒介传播到受众接受并认可,关注并参与其中,整个传播过程才算真正完成。在日常新闻实践中,就要求记者体察民情民意,了解基层百姓的日常疾苦并诉诸笔尖和镜头。事实证明,只有关注民生,传递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充分履行好新闻媒体作为喉舌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固始电视台也开播了一档民生类栏目——《百姓有话说》,栏目将镜头对准了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老百姓,选取当下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话语交锋中尽显真知灼见,促进政府机构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民服务。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对百姓的生存状态的关心与关注。

(三)换位思考,做一名普通观众

大众传播研究认为:受众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主动的群体。如何将服务意识转化为节目中的平民意识?这就需要换位思考,做回一名普通的电视观众。

随着大众传播文化的日趋丰富,电视受众逐渐改变了只把电视用于“观看”的传统习惯,渴望摆脱被动的引导、空洞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反映生活的东西,需要的是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即使是专家、学者、名人、政要,只要回到家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大都回归到普通人的心态上。因此,电视新闻的平民意识要求其把观众当成社会普通一员看待,以观众的观察视角看社会,努力缩短和淡化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强化电视新闻独有的亲切感和贴近感。

(四)坚持吃苦耐劳、深入采访的作风

在民生新闻中,普通百姓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怎样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心态?这就需要记者深入挖掘老百姓身边的新鲜事、趣味事和疑难事。这些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素材几乎每天都有,无处不在,但它们又“居无定所”,难以掌握,很多线索都要靠记者去摸索、去发现,这就需要记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周围发生的点滴变化,从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中,发现新闻线索。2013年夏天,因为长时间暑热,笔者所在地的自来水供应一度中断。为了探寻自来水水源干涸的原因,笔者冒着酷暑,及时进行跟踪报道,采访了大量的相关人员,消除了百姓的顾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平民意识要贯穿整个电视节目生产过程

(一)新闻写作善于“讲故事”

民生新闻的传播对象主要是普通百姓,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时注重故事性,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要运用文学化的表现手法,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可视性,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新闻故事化要求新闻语言要贴近生活,尽量多使用亲切生动的口语,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通过运用大众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新闻深刻的思想观点、复杂的事物联系,解答重要的问题。

(二)节目编辑体现人性化

在编辑新闻节目时注重体现人性化,要捍卫社会公正、化解矛盾、反映民众心声、维护社会稳定。在编辑新闻节目的过程中,要根据栏目定位,合理安排各种类型新闻稿件所占比例。作为地方电视台,既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报道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要不吝笔墨,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对于人们关心的交通、气象、农事等资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家长里短也要有“一席之地”。总之,新闻节目编辑应涉及普通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电视新闻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也是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必然途径。

(三)制作播出追求完美

在电视新闻的制作播出过程中,从录播到直播的改革,使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同步收看变成可能,这种不存在时间差的传播方式无疑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年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都创下了收视率的高点。收视率是观众对电视节目接受意愿的最好体现,由此可见,节目通过一种新颖直接的传输形式来播出,不仅体现了电视技术的人文关怀,更展现了电视传播浓厚的平民意识。

众所周知,电视是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迅速、受众面广、覆盖面大、直观形象的优势,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接收对象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电视新闻节目体现平民意识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是新闻节目应对挑战、谋求更好发展的需要,更是凝聚人心、共筑美好“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因此,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尊重新闻传播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日常新闻采访报道中烙上平民意识的深刻烙印,使平民意识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优良基因得以承续发扬。

[1] 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J].中国机电工业,2000(22):314-321.

G222

A

1674-8883(2016)19-0172-01

猜你喜欢

普通百姓平民新闻节目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大数据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