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媒体背景下成都电视节目的跨屏传播

2016-02-28马丹丹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9期
关键词:真人秀电视节目成都

马丹丹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泛媒体背景下成都电视节目的跨屏传播

马丹丹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泛媒体背景下,受众偏好从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收看电视节目内容。电视媒介不妨适应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高效整合不同屏幕载体的优势,实现跨屏传播,找到出路。对于成都本土电视节目来说,探索多样化跨屏传播模式,对提高节目内容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打破电视平台广告收入壁垒,都是有益的尝试。

跨屏传播;多屏联动;跨屏共生

在媒介融合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如何保持并扩大影响力?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受众的接收习惯。当下,受众接收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在一天内随意使用多个屏幕(电脑、手机、电视、楼宇屏、公交屏等)接收信息,跨屏接收已成为多屏时代受众最常见的消费行为。可见,电视内容跨屏传播是顺应受众习惯的明智之举。对于成都本土电视节目来说,有以下方式可供尝试。

1 节目制作方发布互动性内容

微博和微信传播及时、成本低、互动性强、准入门槛低。观众关注节目官方微博,能及时获知节目精彩看点、背后制作花絮,并与其他网友讨论;微信用户亦可通过节目官方公众账号,第一时间收到节目预告等信息。此外,由于微博微信的“自媒体”特性,受众可凭借转发、评论的功能对信息进行再传播、再发散,使信息不断扩大传播范围,这样,受众从单纯的围观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群体效应带动单个受众互动。无论受众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节目的强关注者还是弱关注者,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与节目的跨屏互动。形象一点,这是一种滚雪球式的互动传播,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关注度。

比如,湖南卫视现象级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博以来,粉丝数量增长迅猛,第一季播出过半时,它的微博粉丝数量达到280万,当下为575万。微博上的迅速传播使“共鸣效应”和“溢散效应”呈现,粉丝规模不断扩张,点赞、一键转发、评论使节目的传播起了连锁反应,有效提升了节目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此外,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在2013年7月开播前,在微博上发布一条颇具悬念感的消息“价值80万的导师座椅”,极大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关注度,随着节目的热播,运营团队及时在微博上呈现、回顾、点评节目中的亮点和悬念,为电视节目的造势和续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就成都本土电视节目而言,经济资讯服务频道的《说唱就唱》《抵拢倒倒拐》节目,都市生活频道的《相亲进行时》《有话好好说》《红绿灯》等节目,适合运用此类模式。这些节目定位于民生类信息,带有真人秀形式,内容趣味性强,准入门槛低。节目播出可同步微博直播,对节目逐个亮点、热点话题精准捕捉、再次呈现甚至放大,观众可通过这些自媒体渠道关注、点评、转发,加强与节目的互动。

2 跨屏共生

跨屏共生意味着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合作,节目由多屏内容组成,它更高效地实现媒介间的优势互补。2015年,芒果TV与湖南经视合作《完美假期》开国内先河,节目采取全封闭式的直播模式,在为期90天时间里,16位初次谋面的参赛者汇集在一栋别墅内朝夕相处,并完成一系列的游戏任务,通过每周的网络票选逐轮淘汰选手。芒果TV采用24小时全时全景不间断直播。《完美假期》与风靡欧美的经典真人秀节目《老大哥》类似,以往,这类野外探险型、体验型真人秀节目囿于电视播出时长,难以充分展现纪实本性,让观众在海量信息中感受节目延宕起伏的剧情。受制于播出时长使电视真人秀过多扎堆于具有短平快收视热点的选秀节目上。《完美假期》的跨屏共生则发扬了视频网站在播出时长上的优势,加深了真人秀节目的纪实内涵。

对于成都都市生活频道《红绿灯》《谭谈交通》节目来说,可采用电视与网络跨屏共生传播方式。《红绿灯》《谭谈交通》着重对成都每天发生的交通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将呆板枯燥的交通法规化为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的电视节目,纪实性强。由于交通监管是24小时不间断的,但电视节目播出时长有限,具体操作中,可把有代表性的、趣味和教育性兼有的案例搬上荧屏,其他案例放在网络渠道播出,以鼓励观众“找茬”的形式加强互动。

3 多屏联动

这是跨屏传播较为初级的形式,仅意味着节目在不同屏幕载体间播出。过去,电视播放节目,具有较强的时段性和空间局限性。当下,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受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收看节目。此外,随着受众对娱乐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拥有无上的选择权,可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终端选择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因此,各大卫视看到了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也抓住了它的优势,从而催生了多屏联动、跨屏传播现象,例如:爱奇艺、优酷、搜狐、腾讯视频等网络播放平台与各大卫视之间的合作,采购独播版权。如腾讯视频斥资2.5亿元拿下了2014年浙江卫视的第三季《中国好声音》综艺节目的网络版权;爱奇艺斥资2亿元取得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快乐大本营》等热播综艺节目的版权。

对于成都本土电视节目来说,可以

选取一些知名度和美誉度兼备的节目和视频发布终端多屏联动,比如《相亲进行时》,它是成都地区唯一一档婚恋交友类真人秀节目,也是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品牌栏目。此外,以食为媒的电视节目传播受众基础较广,《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屡屡打破纪录片收视低迷的困境。这方面,成都“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的几档品牌节目,如《美食成都》《超级品味》《饕餮之夜》《天下名厨》均可找寻合适的网络播放平台,多屏联动。

尽管多屏联动是较为初级的跨屏传播模式,但要认识到互联网是用户使用数据采集的天然平台,相比传统的入户抽样收视数据调查方法,对社交应用上相应电视节目话题热度采样,能获得更广大的调查范围、更直接真实的意见形态、更即时全面的数据信息,弥补传统电视节目反馈滞后、信息含混的短板,为评估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电视平台不妨充分地分析利用这些数据,为电视内容选题、策划、制作等提供切实高效的思路。

4 广告信息互动传播

在广告信息爆炸的当下,消费者即受众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具有主动权,会主动地按照各自的喜好需求搜索相应信息,遇到新鲜的趣味性较强的跨屏互动广告,他们愿意付出时间去体验,无形中了解了品牌或者产品信息。电视和移动终端之间的广告信息跨屏传播,如扫描二维码、微博微信平台的使用,会增加广告的收视率。比如东方卫视推出的《女神的新衣》,就体现了传统电视与网络平台的紧密结合:观众通过手机扫描电视屏幕的二维码,支持自己喜爱的明星和关注每期的节目动态参与互动;再者,节目与天猫网络平台合作,在每期节目中产生的女神新衣会在天猫商城中同步销售。节目有效打通了“电视观众”和“网购买家”这两个角色。2015年,东方卫视播放的电视剧《虎妈猫爸》推出了“看电视买同款”的跨屏互动,观众通过手机终端“扫一扫”功能扫描东方卫视台标进入天猫,就可以同步购买电视剧中出现的商品,《虎妈猫爸》利用“跨屏互动”来谋求电视平台新的利益增长点。

对于成都美食天府频道的节目来说,可以实行T2O模式,即“电视+电商”的TV to online模式,直接瞄准用户消费。比如,厨艺类节目《家常菜》《洋厨房》《饕餮之夜》等均可和电商合作,将广告植入空间最大化。这种广告信息跨屏传播形式拓展了电视台产业化路径,为电视跨界经营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力点,电视广告收入的单一模式被打破。

综上,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介不可固步自封,也不可妄自菲薄,客观分析自身局限,和其他屏幕载体优势互补,顺应受众接收习惯,跨屏传播才是出路。

[1]吴姗.电视综艺节目的跨屏互动——以《花儿与少年》为例[J].视听界,2015(4).

[2]叶思诗,周晶.中国电视节目跨屏融合创新态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6).

本文系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泛媒体背景下成都电视节目的跨屏传播》的阶段性成果。

马丹丹(1984-),女,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真人秀电视节目成都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成都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调查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